

摘 要:文章介紹了建筑風格服裝的發展及特征,深入分析此類服裝的設計、銷售和需求現狀,提出運用建筑語言和建筑元素進行系列成衣化設計的創作思路,并以《摩登·SHOW》系列女裝創作為例,對建筑風格系列女裝設計的體系、思路及設計過程進行實踐研究,以期為設計師提供一定創作參考,推動此類服裝的大眾成衣化,滿足普通消費者的穿著需求。
關鍵詞:建筑風格;建筑元素;系列化;女裝設計;成衣化
服裝與建筑如影隨形,相互之間的借鑒與影響此消彼長,而建筑風格服裝設計亦如建筑設計的趨勢,從側重外部造型逐漸轉向對使用材料、服裝結構以及內外空間構建的內涵設計,這正符合人們對建筑風格服飾成衣化的大眾心理需求。文章基于窺見成衣化的建筑風格服裝蘊含巨大的消費市場,以《摩登·SHOW》系列女裝創作為例,實踐研究建筑風格系列女裝成衣化設計的創作過程和方法,旨在完善設計思路和設計體系,為服裝領域尋求更寬廣的拓展方向,以提高此類服裝的設計質量和市場占有率。
1 建筑風格服裝發展及特征
建筑風服裝是一種注重服裝結構,并具有類似建筑物外觀特征的服裝。[1]建筑風格服裝由來已久,從古羅馬的“托嘎”、十三世紀“哥特式”到十九世紀新古典主義的“帝政樣式”,建筑上的圓頂蒼穹、尖頂形式、羅馬立柱、旋轉樓梯以及縱向直線等元素都被運用于服飾造型和細節設計上。歐洲服裝的演變雖先后受到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等不同文藝思潮、建筑風格以及裝飾風格的影響,但帶有類似建筑外型特征的服裝款式卻綿延不絕。[2]譬如,十六世紀的西班牙式“法琴蓋爾”裙撐和十九世紀的“克里諾林”式裙撐就是借鑒建筑手法用鯨骨、藤條或鋼絲做骨架為裙子造型,這種帶有建筑風貌的服裝在隨后的幾個世紀內都有所表現和發展。
2 建筑風格系列女裝設計現狀及成衣化進程
建筑風格風格服裝以其個性鮮明、硬朗英氣的風格特征征服了越來越多的人,建筑中的諸多元素成為時尚界爭相追逐的目標。縱觀諸多著名服裝設計師的建筑風格服裝設計作品,以高級時裝為主,高級成衣為輔,大眾成衣較少涉及。建筑元素在高級時裝和高級成衣上的運用主要以造型立體的外形借鑒為主并以此為系列設計的第一顯性主線,如呈螺旋狀次第變大的寶塔狀“S”型連衣裙、呈哥特式教堂狀“A”型禮服等;延展自由的空間設計既是高級時裝和高級成衣的輔助設計手法,也是系列設計的第二顯性主線,其主要表現特征為細節設計的立體化,如輪狀折裥領、法新蓋爾裙撐、層疊次第展開的百褶裙、巨大的羊腿袖和如扇子般高高聳起的折澗立領等。
3 成衣化與建筑風的融合之道
所謂系列產品指產品通過某種元素組成幾個具有相互關聯的產品組合。它主要從色彩、造型、材料、圖案、功能、工藝等方面為設計著手點,通過不同設計手法的組合,最終成一個系列。[4]系列化的服裝設計對創作思路和設計與制作的過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設計概念需要有內涵而且主題明確,其次設計構思思路清晰且要有很強的設計原則,繼而在服裝款式設計上技法表達和細節設計中既要體現主題、有一定創新,也要符合成本、工藝以及批量生產的要求,在色彩上需要講求搭配,在材質的選擇和運用上著重體現設計概念。
3.1 式與細節
建筑風格系列女裝的款式設計,注重從建筑藝術中提取元素,通過面料、造型或解構等設計方法進行再創作,特別是在造型結構上,無論是建筑還是時裝都越來越趨向于流線的造型感和編織、層疊等技術,[6]使服裝設計與建筑元素在相互交融中得到創新。下面對《摩登·SHOW》五款女裝款式設計做詳細說明。(圖示見圖2和圖3)
(1)款式一的結構表現:較貼體連衣裙,V字領(三層)前設拉鏈,袖子上面運用另外一種面料拼接搭配;
(2)款式二的結構表現:上衣采用兩種面料拼接搭配,衣身較貼體,領口是不對稱,不規則的領口(兩層),褲子才用兩種面料的拼接,褲身兩側各有兩褶;
(3)款式三的結構表現:上身較貼身,腰臀位蓬松(右臀位有三褶),左側有三塊立片,下擺收腿(抽橡筋);
(4)款式四的結構表現:上衣運用兩種面料拼接搭配,領口為不規則V領,衣服左右為不對稱,左肩上三塊立面,右肩兩個立面,胸前造型為兩塊直三角片,下擺兩邊弧形分開。褲子采用兩種面料拼接搭配,褲頭門禁裝在左側二分一處。褲身較寬松,褲腳收腿;
(5)款式五的結構表現:較貼身連衣裙,裙長到膝蓋上20CM,后裝拉鏈,運用兩種面料拼接搭配,領口為不規則造型,胸前三塊立片,有另一種面料包邊,右臂造型抽橡筋讓其形成多個自然折。
3.2 色彩與搭配
對于色彩設計,首先應能區分所參照建筑物主要色調和輔助色調,其次需要了解不同色彩所表達的個性,進而通過將建筑色彩運用服裝語言進行演變,以此來傳達服飾設計的特點。在建筑風格服裝設計中,既可通過單色與多色的運用方式進行設計,也可通過把握色彩的調和與比例的分配,亦可根據建筑用色的搭配直接模仿應用。
《摩登·SHOW》系列女裝的設計,注重講究色彩的搭配,在黑底上搭配黑底花紋和亮藍色,起到跳躍眼球的功效,從而更能讓服裝突出其強勁的力量,既有強烈的立體感,又有一定的神秘感和時尚感。
3.3 材質選擇及二次再造
在材質的選取與設計上,注重將面料的特性運用到建筑的空間造型中,盡量用面料的二維空間營造出建筑的三維空間效果,并有針對性的選取對應細節部位進行立體造型設計。本系列設計中使用的面料包括亮面仿皮針織布、銀灰色滌綸色針織面料、黑底花紋滌蓋棉針織布、亮藍色色丁等,結合面料再造工藝,褶皺、拼接、高溫熨燙、破壞等方法對面料進行加工處理。(見圖4)。
4 結論
通過對建筑風格服裝發展歷程和特征的研究,了解了建筑風格服裝的常用元素、設計語言和表現手法,深入分析現今建筑風格服裝市場狀態和設計現狀,解析了成衣化建筑風格系列女裝設計體系、創作思路以及設計過程,得出:
(1)建筑風格女裝系列設計一方面需要設計師運用服裝語言在以人為載體的服裝上表現建筑的外形、內構、圖案、色彩等,同時結合韻律、漸變、排列、對比、重組等形式美法則的運用;另一方面在服裝造型結構和裁剪上又需要運用建筑的語言來表達服裝的空間造型,包括服裝外部廓形和內部細節設計,兩者相輔相成,交互應用,最終達成建筑風與成衣化的自然融合;
(2)建筑風格服裝演變到當代,服裝材料的日新月異和制作工藝的革新,給了設計師更大的設計空間來展現新的服飾風貌。針對提取的建筑元素所展現特征,選取相應的服裝材料,運用適當的科技和工藝手段對其進行面料再造,是建筑風格系列服裝成衣化設計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 包銘新.《時髦辭典》[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7:197
[2] 馬楠.淺析歐洲服裝與建筑設計的交融[J].《裝飾》,2007,3:6.
[3] 孫元秋.淺論系列服裝設計[J].《黑龍江紡織》,2007,12:26.
[4] 佟鑫.中式建筑元素在品牌服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齊齊哈爾大學,2013,5:1.
[5] 倪進方.軍旅風格系列女裝設計探討[J].《紡織科技進展》,2012,04:32.
作者簡介
李汶昱(1988-),女,湖南郴州人士,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本科,主要從事人物形象設計和舞臺表演的研究與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