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口老齡化已成為中國21世紀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失能老人照料、護理和醫療問題日益突出。面對殘障老人、慢性病老人、易復發病老人以及絕癥晚期老人越來越多的醫療診治、大病康復和臨終關懷問題,更是讓家庭中的年輕成員感到力不從心。新時期 “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更適合未來的需要。
關鍵詞:養老模式;醫養結合
隨著我國現階段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醫養結合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工程,能幫助解決患病、失能老人的治療與護理問題。目前中國的保健、醫療系統要試著在醫院之外建立服務體系,對老年人的照顧、不只集中在治療疾病,更重要的是養生和預防。提高公眾對健康老年化和促進身體、心智、精神健康的意識。因此,中國要建立一個保健系統,讓老人遠離醫院。要讓老年人保持健康,盡量不要去占用醫療資源。
1 “醫養結合”服務
1.1“醫養結合”服務的概念[1]
“醫養結合”就是指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相結合,實現社會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醫”包括醫療康復保健服務,具體有醫療服務、健康咨詢服務、健康檢查服務、疾病診治和護理服務、大病康復服務以及臨終關懷服務等;而“養”包括生活照護服務、精神心理服務、文化活動服務,以“醫養一體化”的發展模式,集醫療、康復、養生、養老等為一體,把老年人健康醫療服務放在首要位置,將養老機構和醫院的功能相結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復關懷融為一體的新型養老服務模式。
1.2 中國“醫養結合”的現狀
隨著人口老齡化、高齡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在醫療保障體系及傳統文化背景的影響下,中國極大多數老年人以居家接受家庭成員的照顧為主,家人承擔著照顧任務,但家人如若缺乏專業知識或技能,就很難勝任照顧的任務。而社會化養老機構受資金和費用等因素的影響,很難滿足老年人口健康養老煩人需求,還有許多養老機構也缺乏必要的醫療條件如檢驗、診斷、治療等設備。中國現在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叫“醫養結合”服務,醫療和養老合二為一是眾多老年人及其家屬的共同期盼。老齡化是一個全球問題,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辦法獨立解決相關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以其龐大的人數基數可以做未來的領導者。
2 建立和推行“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
2.1 政府發揮主導作用
“醫養結合”涉及一系列體系、體制、機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民政、衛生、社保等部門職能部門和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借助市場化手段,滿足市場多層次需求,并動員社會力量參與。一是建立和完善“醫養結合”服務法律法規和相關促進發展扶植政策;二是投資建立大型的“醫養結合”服務機構,形成引導示范效應;三是積極探索建立社會力量參與機制,要將政府、醫療機構、慈善機構等營利性和非營利性等多方主體有機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各個主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來共同解決老齡化問題;四是提供個性化服務,譬如,失能老人、殘障老人、慢性病老人、易復發病老人、獨居老人以及絕癥晚期老人提供不同的養老和醫療服務;五是根據機構特點制定相應的“醫養結合”服務內容;六是機構要制定統一的“醫養結合”服務的準入標準[2]。
2.2 推進“醫養結合”信息化管理
“醫養結合”,也就是健康管理。隨著社會數字化、信息化的發展,健康管理也可以通過信息化、數字化,一是為老人提供實時的健康管理服務如健康教育、健康記錄等,二是為醫護人員提供在線遠程醫療服務平臺,包括用藥指導、膳食指導、運動指導等[4],,三是為衛生管理者提供健康檔案實時動態數據[3],可以涵蓋自我健康管理、健康監測,包括健康指標監測,如血壓、血糖、血氧、心電等,并將三方有機結合在一起。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大大緩解“醫養結合”過程中醫護人員不足、醫療資源過度使用等現象,也實現對個體健康的個性化管理。
3 社區醫院的“醫養結合”服務
社區醫院發展醫養事業,是近年來醫院響應政府號召,適應市場需求、創新醫養結合的新探索。第一,增進保健服務提供者的容量及能力,以照護快速增長的老年人群。比如:增進社區醫院的慢病管理方面的能力及專業水平。第二、支持老年醫學及老年精神學的培訓,以增加這個領域的專業人員數量。培訓老年病護士、社工及擁有老年專業的相關健康從業人員。發展一線護理員和執業護理助理;發展以“私人陪伴”培訓項目,以增加補充居家照護;發展就近的和支付得起的社區服務,以促進老年人的認知、情緒、心靈和身體健康。開展社會日間照料、醫療日間照料、居家健康照護服務,同時對家庭照護成員進行培訓。第三,確保支付得起的健康老人集合住宅及針對認知和身體衰弱老人的協助和長期照護設施。支持政府與社會在照護模式創新及輔助科技開發的 。
3.1 社區醫院“醫養結合”服務的優勢[1]
“醫養結合”利用社區醫療資源為社區老人提供養老服務,具有1、方便、可及;2、連續性服務;3、平實、規范、4、體現人性化:醫養結合服務對象中有很多失智、失能老人,他們尤其需要這種上門服務。而為他們服務、必須有更多的耐心和愛心,才能了解他們的病情、理解他們的行為,及時給予幫助。5、社區醫院踐行“醫養結合”服務得天獨厚等。
3.2 社區醫院“醫養結合”服務嘗試[1]
整合醫院資源,集醫療、護理、托老、康復、健康教育、臨終關懷六位一體,依托醫院,醫療保障到位,每天專職醫生查房,隨時處理病情;24小時值班護士,病情變化能及時報告給專職醫生處理;另外,社區醫院和附近大醫院建立醫聯體,通過上級醫院對簽約患者提供優先接待、檢查、住院等服務,暢通術后恢復期、重癥穩定期等患者向下轉診通道。其次:1、做好老年人門診醫療、保健服務。2、生活自理:門診常見病診療、健康體檢、健康教育、康復指導、健康咨詢、急診救治。3、家庭醫生養老服務模式。4、半自理、不能自理老人可以設置家庭病床服務。5、提高醫療水平,將老年常見病解決在社區。6、加強健康管理、檢測老年人健康狀況。7、建立健康檔案信息系統,做好老年人慢病管理。8、增開慢病門診,關注老年病防治。9、開展健康教育,普及保健知識。10、提供免費健康咨詢,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能力。11、推進理療康復及中醫適宜技術服務。
4 結論
新型養老模式“醫養結合”解決了空巢、高齡及患病居民的困境,減少了社會及家庭的經濟負擔,社區醫院也具備了居民養老可行性。目前我們開展工作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人手少、工作繁忙、需要服務的老人多。居家醫養結合項目服務模式還要不斷完善、高齡照護和社區養老體系也肯定不斷發展,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多層次的養老體系,才能讓每個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滿意的養老服務。同時也需要政府層面多部門助力配合,才能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 胡悒萍.醫養結合型養老服務模式的實踐與思考.2015
[2] 董峰.基于循證實驗方法的老年人口健康干預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博士畢業論文,2014
[3] 王甜宇,孫艷秋,燕燕.大數據時代云計算在區域醫療信息化中的應用[J].中國醫療設備.2015,30(6)72-76.
[4] 王曉丹.當前醫療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醫療信息雜志學.2011(01)
作者簡介
劉曦(1970-),女,漢族,四川樂山人,西安科技大學醫院副院長,副主任醫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