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莞香
摘 要:黨的十八大來,凱里市基層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通過大規模培訓,使全市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的綜合素質得到明顯提升,為推動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提供了有力地思想政治保證和人才智力支持。
關鍵詞:基層干部;教育;培訓;研究
1 十八大以來凱里市基層干部教育培訓取得的成效
凱里市基層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突出黨性教育、思想理論教育和專業化能力培訓,從嚴管理,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習近平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貫穿始終,取得了良好成效。
1.各類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有效開展。黨的十八以來已開辦種類主體班次共計86期,培訓 3848 人次;開辦“周末黨校”76期,參學人數6.9萬人次;開展系列宣講8次,共計宣講約100多場次,聽課人數上萬人。通過教育培訓,廣大干部迅速把思想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增強了黨員干部的“四個意識”和決策辦事能力,從而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2. 黨性教育教學比重和分量不斷加大。堅持黨校姓黨的原則,把黨性教育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主業主課,加大教學比重和分量。在各類主體班次中,黨性教育比例達到30%以上。在教學內容上,突出黨章、黨史、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的教育,引導干部增強“四個意識”,自覺做到為民務實清廉,忠誠干凈擔當。在方式方法上,充分發揮紅色教育基地的震撼作用、先進典型的示范作用、反面案例的警示作用,把強有力的理論灌輸和啟發式的情感傳輸結合起來,讓黨員干部不是感動“一陣子”,而是受用“一輩子”。
3.領導干部上講堂常態化。通過領導干部上講臺“講”與“教”,促使領導干部加強學習、深入調研,形成深厚的學習氛圍,領導干部業務素質明顯提升。一是縣級領導帶頭到各自包片區進行宣講,實行“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最后達到黨的政策方針全覆蓋、黨的聲音傳萬家;二是市委常委帶頭上講臺,改變了以往單一領學方式,也對領導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領導干部自己要認真學習思考,深入開展調研,才能為廣大黨員干部答疑解惑。
4.學員學風轉變,學習主動性得到提高。豐富的教學內容、靈活的教學方式、現代的教學手段,加之自身的需要,廣大黨員干部的學習主動性得到提高,學習風氣得到轉變,由過去的“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學習成為大家自覺追求的生活方式和習慣,親近書香、遠離陋習逐漸成為時尚。學風的轉變,消除了思想困惑,增強了責任擔當,提高了執行力落實力,增加了業務知識和技能,提高了干事創業的能力和激情。
2 當前凱里市基層干部教育培訓存在的突出問題
1.黨校被邊緣化,無固定地干部教育培訓基地。每次培訓只有租借場地辦班,組織集中培訓存在一定難度。
2. 師資力量薄弱。市委黨校目前存在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骨干教師后備儲備不足,教學知識結構陳舊、教育質量不高,學術型、專業型人才少等問題。
3.干部教育培訓過程體系方面,一是教學內容還不夠豐富。二是課堂教學中新的教學方法受教師能力水平的限制運用不多。三是對學員學習需求調研力度不夠,組織教研人員到基層一線深入了解情況不夠。
4.教學管理行政化。市委黨校作為培養黨員領導干部的主陣地和主渠道,是一個具有特殊性的事業單位,同時又是黨委的一個重要部門,但在具體管理上多是沿用傳統的行政化管理辦法,目前從事行政事務的多,從事教學業務的少,沒有完全打破舊的框框。
3 未來五年凱里市基層干部教育培訓的目標任務和舉措
1. 繼續抓好主體班次培訓。以市委黨校、凱里市行政學校為主陣地,扎實開展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每年辦班8期(含)以上;培訓班次類別8種(含 )以上;每年主體班培訓人次400人次以上。
2.健全組織機構,夯實工作基礎。深入開展課前調查,廣泛征求意見,準確掌握培訓對象的政治理論水平、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的基礎上,結合中央、省、州、市干部教育培訓精神及工作實際,科學制定干部教育培訓計劃。明確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階段性任務和目標。同時著力在組織領導、宏觀指導、促進工作等方面下功夫,為搞好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奠定基礎。
3.整合培訓資源,優化培訓要素。一是整合師資力量。針對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注重“盤活”和加強黨校師資力量建設,招考高學歷的優秀畢業生和遴選優秀人員到黨校從教,選派青年教師外出掛職學習和培訓,激活“內力”,有效提升教學水平。與此同時,從提高教學水準出發,不斷加強對社會師資力量的整合,借用“外力”,在全市注重選聘實踐經驗豐富的黨政領導干部、專業技術骨干等擔任兼職教師,實現“黨校教師+領導干部+行業骨干+優秀村干部”的師資隊伍新模式,建立一支動態管理、素質優良的專兼職教學隊伍;二是整合培訓陣地。充分發揮黨校主陣地作用,市委出次1.5億元,征地80畝在開發區修建市委黨校、凱里市干部教育培訓中心。同時,依托各類園區、企業、學校,加大實踐培訓基地建設的力度;三是整合培訓內容。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采取問卷調查、召開座談會、綜合分析等形式,摸清干部學習需求,對政策理論、法律法規、經濟建設、現代管理、業務技能等內容進行有效整合,確保培訓內容不重復。同時,結合基層干部自身崗位特點、專業特長、文化程度等,本著“干什么學什么、需要什么培訓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實行按需施教、因人施教、合理確定培訓內容,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建立健全制度,規范培訓管理。一是建立辦班審批制度。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實行辦班申報制度,各類培訓辦班均需向組織部履行申報審批、登記備案,有效避免重復辦班、多頭培訓以及辦班過程中的鋪張浪費現象,形成全市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一盤棋”的格局。二是建立干部培訓檔案。把干部的學習表現、培訓情況、培訓成績等記入培訓檔案,將每位干部的參訓情況作為選拔任用、考核獎懲的重要依據。有效解決“學與不學一個樣、學好與學壞一個樣”的問題。三是加大培訓資金投入。每年將干部教育培訓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并隨著財政收入增長逐步提高,保證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