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昕
2017年之于信托業,是金融監管和轉型展業并行的重要年份。作為金融服務供應商,信托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浪潮中,悄然發生變化
披露上半年財務數據的63家信托公司中,中融、中信、平安、新華分別領跑營收、凈利潤、信托業務收入和投資收益四張分榜單,強者恒強與后來居上并駕齊驅且相得益彰
中融信托、重慶信托、上海信托、華能貴誠信托因各項指標皆優異,獲得“全能學霸”稱號。中融信托不但營收奪冠,還在凈利潤和信托業務收入上兩次躋身前三
“服務實體經濟”成為重中之重,再次敲響信托業回歸本源、服務于實體的時代要義。是短期創優,還是長期制勝?信托業面前的形勢愈發明朗
靜水流深,暗流涌動。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浪潮中,信托業從增資到上市,從風控到轉型正悄然發生著變化。不久前閉幕的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反復強調“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信托實則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擁有橫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產業市場的多牌照優勢,投資范圍廣,而且制度也較為靈活,可根據委托人意愿運用債權、股權、股+債,以及融資租賃等方式提供金融服務。
2017年信托業上半年業績有驚無險。強者恒強,亦不乏后來居上者,排位輪次的變化帶給市場一種似曾相識的緊迫感。轉型升級、創新求變的拉鋸戰中,有沉默、有等待、有迷茫,也有主動出擊。
根據63家信托公司披露的上半年財務數據,《投資者報》推出《2017信托半年急先鋒》。數據顯示,中融信托、中信信托、平安信托、新華信托四家分別以近30億元營業收入、16億元凈利潤、22億元信托業務收入(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和6億元投資收益在單項評比中奪魁。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還特別評出四名各項指標皆優秀的“全能學霸”——中融信托、重慶信托、上海信托和華能貴誠信托。其中中融信托更是以一次奪魁、兩入前三甲的亮眼戰績位列“全能學霸”之首。
創新轉型的同時,不同發展階段的信托公司也在持之以恒地精進實力、增資擴股。在《投資者報》記者的采訪中,多位信托業人士表達了“雖無近憂,但有遠慮”的慎重,而榜單精挑細選的各項“十強先鋒”,探索方向與突圍戰略躍然眼前。
“十強先鋒”刷新 建信中航屢進前十
451億元營業收入,平均創收約7億元;264億元凈利潤,平均獲利4億元。從63家信托公司上半年的財務數據來看,整體業績有回暖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信托市場出現了新舊英雄的交替。以往第一方陣中常出現的排頭兵,如華信信托、四川信托等無一上榜,華信信托除投資收益勉強維持在前15名之列,其他指標均跌到20名開外;四川信托受僅0.3億元的投資收益拖累,凈利潤滑落至第32位;而華潤信托和中誠信托基本退出了信托業務收入領頭羊的爭奪,分列第25名和第49名,失去往昔光彩。
老牌勁旅中,中信信托重回凈利潤第一寶座,平安信托也守住了信托業務方面的優勢,但二者卻“失守”投資收益,僅以2.9億元和2.7億元分列第13和第15,未能進入前十。
中信信托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6億元,僅次于中融信托位居第二。其中,利息收入4.22億元63家公司中最高;手續費及傭金收入20億元也僅次于平安信托。其上半年實現利潤總額20億元,凈利潤約16億元,兩項數據均列第一。
比較相似的是,中信信托和平安信托都坐擁龐大的資產管理規模。雖然銀行間市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表中沒有受托管理資產規模數據,但截至2016年末,中信信托全口徑資產管理規模已高達近2萬億元,同比增長27%,其中信托本部管理資產規模1.4萬億元,同比增長39%;通過中信信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信聚信(北京)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中信信惠國際資本有限公司等專業子公司開展的資產管理業務規模達3634億元。
平安信托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在63家公司中排名第一,近22億元。對此平安信托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這主要是服務實體經濟、與實體經濟共生共榮的結果。據記者了解,2016年以來,平安信托投向工商企業、基礎產業等實體經濟的資金存續規模超過3300億元,同比增長超40%,規模占比超45%,超過40%的行業平均水平。諸多信托項目涉及醫療健康、新能源、裝備制造等國家“十三五”規劃重點發展的產業。
新華信托以6億元躍居投資收益榜第一,打亂了以往坐享先天資源的傳統大佬的秩序?!肮境浞诌\用其在金融領域及資本市場的資源優勢,始終堅持價值投資理念,而投資收益提升是公司自身投資實力和資源配置能力的體現。”新華信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堅持不懈地調研與分析,公司近兩年積極深入布局資本市場業務,如股票收益權、股票定增、二級市場、股權投資等,本次超預期的收益主要來自前期布局。
記者還注意到,建信信托、中航信托數次出現在先鋒榜上,有直逼“全能學霸”的態勢,只是“投資收益”不濟。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方面,后來者建信信托超越了傳統勁旅上海信托,領先于興業信托、交銀信托、光大興隴信托等銀行系小伙伴。
不過,與相對較弱的投資能力相比,建信信托近年一直保持了較高的受托管理資產規模。2015年其以1.1萬億元信托資產規模位列行業第一;去年則以1.31萬億元居第二。中航信托近三年多項指標穩步增長,今年更是將注冊資本由16.86億元增加至40.22億元。
“全能學霸”業績均衡 四家公司入圍
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2017信托半年急先鋒》還加入了對業績均衡的考量,尋找強中更有強中手的“全能學霸”。
由于選取標準嚴苛,各項指標均排在前十的“全能學霸”只有四家——中融信托、重慶信托、上海信托和華能貴誠信托,中融信托整體排名居前,勇奪榜首。
人人思變,并非人人敢變。中融信托是業內起步較早、發展速度較快、轉型最徹底的公司,基于內在強大的變革動能和外在多元的市場開拓,至今仍很難被復制或模仿。
中融信托告訴《投資者報》記者,為了配合新的轉型發展策略,公司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積極響應國家產業政策,通過股權、債權、受益權以及夾層融資等方式為實體企業融資,并重點向國家鼓勵和支持的新興產業傾斜;二是圍繞回歸本源、專注主業的核心課題,充分利用信托自身的制度優勢,提升綜合金融服務水平;三是積極創新業務模式,重點推進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等業務,為實體經濟注入新的活力。與平安信托類似,中融信托投向實體經濟的信托資產規模占比也超過了45%。
同樣入選“全能學霸”的重慶信托表示,良好業績的取得主要源自公司深耕自身優勢領域、順應市場發展、嚴守風險底線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敖衲暌詠恚瑯I監管加強、市場資金趨緊、新一輪的房地產調控給公司傳統信托業務帶來新的挑戰,在此背景之下,公司鞏固傳統業務優勢,加大創新力度,積極把握一切市場機會,尋求業務突破和創新,在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等領域均取得新的進展?!敝貞c信托相關負責人表示。
至于如何應對信托公司常常失衡的信托業務和固有業務,重慶信托認為,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通過發展固有業務,提升公司自身資本實力,不斷提高風險抵御能力,有利于更好地服務投資者。
“信托業務上緊跟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經濟、金融政策,在鞏固傳統業務領域優勢的同時,加大對各類創新業務的探索。目前,公司在中證機構間報價系統發行兩期公募信托受益權ABS產品,在消費信托、慈善信托等業務領域也做了大量考察和調研,項目實質性落地;在PPP、房地產資產證券化領域的項目也在持續推進。為更好地拓展服務社會、服務實體經濟的空間,公司主動抓住市場投資機會,穩妥投資自有資金,積極構建綜合經營體系。經過多年發展,各投資企業穩健經營、各展所長,為公司資產質量全面提升、資產結構進一步優化夯實基礎,也使公司積累了豐富的投資經驗,有助于形成主動管理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信托業務的發展?!敝貞c信托上述負責人說。
回歸本源服務實業 信托明辨方向
市場不會刻意向你走來,傳統的金融世界依靠牌照、機制和信息不對稱在過去很長的時間幾乎“躺著掙錢”。時過境遷,信托業當下的發展處境,有人說是盤整期,有人說轉型進入深水區。在知名信托專家、西南財經大學客座教授陳赤看來卻是八個字: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高興的是就短期而言,前一階段房地產市場的繁榮,既化解了一部分信托融資的存量風險,又產生新的融資需求,帶來了可觀的業務收入;通道業務此消彼長,既增加了管理資產規模,也提供了風險較低的業務收入;傳統的政信合作模式修修補補,尚且能湊合使用,部分信托公司留戀不舍。但長期卻是憂思難忘,短期的利好因素既難長久持續,亦可能成為消磨信托公司轉型升級意志的舒適溫水。如今,房地產市場面臨嚴峻的政策調控,同業業務面臨嚴格的整治,地方負債面臨嚴厲的問責,傳統融資類業務挑戰重現?!?/p>
在陳赤看來,信托業未來的走勢可能有兩種:一是受困于路徑依賴,局限在傳統的風險融資類業務模式之中無法突圍。由于市場競爭態勢轉換、比較優勢遷移、經濟周期波動等因素的制約,這條路注定會越走越窄。另一條則是忍受變革帶來的陣痛,一步步向資產管理機構和財富管理機構轉型,而產業投資基金、并購投資基金、PE基金、PPP投資基金、投貸聯動、FOF和MOM業務、信貸資產證券化、信托型ABN、土地信托、家族信托、慈善信托、全球資產配置都可能成為信托公司突破的方向。在這里,專業化和聚集是關鍵詞。
事實上,剛剛閉幕的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將“服務實體經濟”列為會議的三大任務之首,將“回歸本源”放在工作原則的首位,要求“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同時強調“要建設普惠金融體系,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和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推進金融精準扶貧?!?/p>
信托投資方式多樣,顯然具備更大發揮空間。中融信托告訴《投資者報》記者,該公司目前通過產融結合、股債聯動,大力推動并購重組等資本市場業務,積極推進行業資源整合,支持產業升級;在新興產業方面,重點關注醫療健康、環??萍?、新型能源、文化產業等國家鼓勵的行業,與優秀上市公司合作,推動產業并購升級。
據了解,在支持農業方面,中融信托以股權形式參與了一些早期初創項目的投資;在支持地方建設方面,中融信托主要與政府開展合作,緊跟國家發展戰略和政策導向,積極參與國企國資改革,支持“一帶一路”建設,中融信托則主要通過提供并購貸款、內保外貸、投資咨詢等綜合性金融服務,為優勢企業踐行“走出去”戰略提供有力支持。此外,與知名電商合作,中融信托同時推進小微金融和消費金融等業務。
增資+高管換血 思變更要敢變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迫于種種原因,總有信托公司受制于注冊資本而無法大展拳腳,對此《投資者報》也曾做過全樣本掃描與報道,但在如今新帶舊、大帶小的趨勢下,不少“小蘿卜頭”也開始與時俱進。
“從業務層面上看,各家公司比以往更加重視創新業務,如消費信托、現金管理類信托、慈善信托、家族信托、員工持股計劃信托等創新型業務的數量和規模都有了較大提升。此外,信托公司增資也較為引人關注。僅今年上半年,就有9家信托公司完成注冊資本的工商變更登記,注冊資本共計增加193.35億元,這兩項數據較去年同期都有較大幅度提升。具體而言,注冊資本增加的信托公司包括中融信托、渤海信托、昆侖信托、大業信托、華澳信托、安信信托、交銀信托、浙金信托及五礦信托。此外,尚有若干信托公司的增資大計已經‘上線,預計下半年集中增資狀況將延續。”百瑞信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員李永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另據《投資者報》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底,今年以來已有14家信托公司的副總經理及以上級別高管發生變動,包括9名董事長、4名總經理和1名副總經理。這當中,僅今年7個月內發生變化的就有3起,而業內猜測,變化還不止于此。
“當下市場環境對于信托公司來說是機遇與挑戰并存。轉型時期的優勝劣汰比任何時候都要劇烈,同時也是參與者實現彎道超車、做大做強的絕佳時期。信托公司要抓住歷史機遇,首先是自身做足準備,不僅需要前臺業務人員探索創新業務模式,更需要風控、合規等后臺部門改變以往較為固化的業務審核模式。當然在這一過程中,需要領導層面的積極推進。”李永輝表示。
在他看來,改革最大的障礙還在人心?!?016年的信托年報中通道類業務規模大增,新增規模中主動管理類信托規模占比下降明顯。但隨著一系列監管文件的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的通知》、《關于堅決制止地方以政府購買服務名義違法違規融資的通知》、《關于資管產品增值稅有關問題的通知》、《2017年信托公司現場檢查要點》等),傳統的政府平臺、房地產等融資類信托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思變但不‘敢變的狀況有望打破?!?/p>
過往的輝煌歷史及積累的經驗是否會成為信托業未來發展的沉重包袱,或者阻礙前進的荊棘?陳赤認為,信托公司首先要有決心和勇氣迎接轉型升級帶來的挑戰;其次要構建深厚的信托文化、科學的風險管理體系、高層次專業化人才團隊、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這些都是信托公司立于不敗之地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