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造太陽”再創世界紀錄
被稱作中國“人造太陽”的國家大科學裝置——全超導托卡馬克(EAST)東方超環再傳捷報:7月3日晚,該裝置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沖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東方超環高11米、直徑8米、重達400噸,是我國第四代核聚變實驗裝置。它的科學目標是讓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和氚在高溫條件下,像太陽一樣發生核聚變,為人類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

國內首條懸掛式空軌機車開始試驗運行
由青島中車四方機車廠投資興建、中國鐵建二十五局集團承建的國內首條懸掛式空軌試驗線于近日正式開始試驗運行。試驗線全長約880米,工期半年,最高通過時速50km/時,側向通過速度15km/時。該設備作為國內新興研發領域,具有不占用地面空間、有效緩解交通壓力等優勢,造價約為地鐵的五分之一,是一種環保低碳零污染的出行方式。

我國石墨烯產業成熟還得5到10年
中國經濟信息社5日發布的《2016-2017中國石墨烯發展年度報告》認為,目前我國石墨烯產業仍處在概念導入期,是產業化突破的初期階段,石墨烯產業成熟至少還需要5到10年的時間。
截至2016年底,我國石墨烯產業已形成新能源領域應用、大健康領域應用、復合材料領域應用、節能環保領域應用、石墨烯原材料、石墨烯設備等六大細分市場,其中以新能源領域應用的市場規模最大,超過20億元,占比為49%。

基因編輯技術成功治療實驗鼠血友病
6月末,日本一個研究小組近日發布報告,他們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成功治療了實驗鼠的血友病。未來有望在此基礎上開發出能根治血友病的療法。
血友病是由于基因異常導致的出血性疾病,其特征是人體無法生成凝血因子或者凝血因子生成不足,導致凝血時間延長,出血難以止住。研究人員表示,基因變異存在個人差異,如果這種方法今后能用于臨床,可能需要對不同人進行針對性的基因修復。

SpaceX成功回收可重復用龍飛船
外媒報道,SpaceX公司于美國東部時間2日上午8時成功回收貨運“龍飛船”的膠囊返回艙,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從國際空間站返回后還將重復利用的太空貨運飛船。
報道指出,SpaceX太空業務的重要特點是研發可重復使用的空間飛行器,以此大幅降低航天飛行成本,這是該公司在商業航天領域具有巨大影響力的重要原因。除了這次的返回艙,該公司此前也重復使用了回收后的一級火箭。

國內首個5G基站開通
用于試點測試的國內首個5G基站日前在廣州大學城開通,據了解,該基站是為迎接即將開幕的2017世界移動大會,廣東移動聯合設備廠商開展5G外場測試而開通。
中國的5G技術研發進程目前正在全面開展中。工信部近期宣布,我國已在大規模天線、超密集組網等多項5G核心技術上取得重要突破。根據此前披露的5G規劃時間表,預計三大運營商將在2020年實現5G商用網絡部署。

中國成為第三大國際科研合作學術產出國
7月初國家科技評估中心與科睿唯安在京聯合發布《中國國際科研合作現狀報告》。該報告基于中國國際科研合作的論文數據,依托文獻計量學的方法,結合科研與管理專家的觀點,深入剖析與解讀了2006至2015年間中國科研國際合作,在國別、區域與國際組織、學科、國內國際機構間合作,以及大規模國際科研合作等方面的現狀與趨勢。
報告顯示,中國國際合作論文發文量2015年達到7.1萬篇,是2006年的4.4倍,中國躍升為第三大國際科研合作學術產出國。中國國際合作科研論文發文量最大的5個學科是化學、物理學、工程學、臨床醫學和材料科學,其國際合作規模均顯著高于其他學科,呈現出較好的影響力。

預測稱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將升高4℃
世界氣象組織5日推出一組新的電視錄像節目,對本世紀末世界一些城市的氣溫進行了預測。這些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全球氣候模型評估為基礎作出的預測顯示,如果溫室氣體排放繼續照目前的速度發展下去,到2100年,世界許多主要城市的氣溫將達到令人震驚的水平。全球平均氣溫在21世紀末將會升高4℃。

啤酒真可以提高免疫力 新加坡已申請專利
據合眾國際社6月28日報道,新加坡國立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生陳美芝的團隊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這種新型啤酒的健康養生功能在于益生菌。由于啤酒花中的酸類物質會遏止益生菌的生存,市場上的啤酒都不含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人體、動物體內的益生菌主要有乳桿菌、雙歧桿菌、放線菌等。研究人員認為,每天攝取10億以上活體益生菌能提高免疫力、改善腸胃功能,有益健康。(編輯/有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