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心理癥狀:總是擔心自己中毒
謹慎,是個30多歲的年輕人,人如其名,認認真真,規規矩矩,生活上謹慎小心,工作更是謹慎小心,很少業余愛好,很少朋友交往,只知道工作。謹慎在一個研究單位上班,對自己要求特別嚴格,做事追求完美,為此得過不少獎勵和好評。
但是,謹慎也遇到了麻煩。平時,謹慎做事情總是反復檢查,總是擔心出錯,擔心不安全,比如,總要反復檢查車門是否關好了。大約半年前,麻煩更大了。比如,總擔心開車是否碰傷人了。再如,看到狗總擔心自己被狗咬了,擔心得狂犬病。更嚴重的是,只要是進口的東西,都會擔心有毒,有病菌,別人做的飯不敢吃,別人給的煙不敢吸,別人倒的水不敢喝。每天都沒有安全感,只有在家里才感到安全。
近來,謹慎的癥狀越來越嚴重,正常生活已經受到干擾,幾天沒能去上班了。家人擔心謹慎得了精神分裂癥,輾轉聯系后,開始了心理咨詢。
在和謹慎及家人的初步溝通中,我們建立了比較好的咨詢關系。這時候,謹慎說話雖然還是聲音低低的,卻能明確坦言:就是您給倒的水我也擔心中毒。我知道不該這樣總是擔心中毒,您的水怎么會有毒?您怎么會害我?但是,我就是止不住的這樣擔心。我不想這樣,就想方設法控制自己,可越是努力控制,這樣的擔心越是揮之不去。這讓我非常痛苦,我真擔心自己會瘋了,會精神分裂了……
心理診斷:強迫情緒的表現
謹慎擔心被傷害的癥狀是精神分裂癥的癥狀嗎?
精神分裂癥的癥狀里有個被害妄想,就是總擔心有人傷害自己。乍看起來,謹慎的癥狀很像被害妄想,深入分析卻不難看出它與被害妄想有實質的區別。被害妄想的實質是,當事人對自己的可能被害確信無疑,不認為是自己的主觀臆想,因而總是為有人會害自己而痛苦。而謹慎對自己的總是擔心受傷害,知道是自己的主觀臆想,知道不該這樣想,就是控制不住的要這樣擔心,因而謹慎的痛苦是被這種沒有道理的擔心所困擾。可見,謹慎的癥狀不屬于精神分裂癥癥狀。而且,一個精神分裂癥患者也不可能主動求助,順利合作。就此做了溝通后,謹慎和家人才算松了一口氣。
那么,謹慎的癥狀究竟是怎么回事?
謹慎的上述表現屬于強迫癥狀,具體到他的擔心被傷害,擔心被咬傷,擔心中毒,屬于強迫癥狀中的強迫觀念。所謂強迫觀念,表現為不由自主地在大腦中呈現某種想法、某件事、某句話等。有一種強迫觀念叫做強迫情緒,表現為對某些事物的擔心或厭惡,明知不合理,卻難以擺脫。比如,擔心自己說錯話,擔心自己傷害別人,擔心自己受到細菌的侵害或毒物的污染,擔心自己會發瘋。很明顯,謹慎的癥狀正是這種強迫情緒的表現。而這種強迫情緒背后,是內心強烈的不安全感。
為了更確切診斷,我們進行了意象對話。通過意象對話,也發現謹慎內心強烈的不安全感。一個細節最為明顯,在他想象的樓道里,居然看不到欄桿,也就是沒有扶手,可以想見,這樣的樓道走起來該是讓人怎樣的沒有安全感?
心理誘因:工作事故等事件的誘發
謹慎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強迫情緒呢?
這正是我們都關心的問題。謹慎及家人的合作意識很好,隨著我們的咨詢會話逐步深入,逐步看清了導致謹慎強迫情緒的來龍去脈。
首先,我們發現了導致謹慎強迫情緒癥狀的誘因。
強迫癥狀的背后,往往是某種生活沖突或壓力。就是說,當人在生活中遇到困擾或壓力的時候,內心的沖突形成難以化解的心結,往往會轉化成某種與問題似乎不相干的強迫癥狀上來。這就好比,病根本來在心上,癥狀卻出在腳上。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置換作用,是一種自我心理防衛機制。
半年多前,也就是謹慎出現強迫情緒之前,單位考慮到謹慎的認真態度,特意安排他到一個特別需要認真的工作崗位。可是,這項工作給謹慎增加了壓力,謹慎一度想退掉。隨后,也就是謹慎出現強迫癥狀前不久,一天晚上值夜班,謹慎一個人面對電腦做觀察記錄。突然,儀器出現故障死機了,數據沒有了。夜半時分,突然的意外,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情況,讓謹慎非常緊張,非常害怕,心慌的要死。雖然工作上的意外事故得到了補救,但是,謹慎卻久久地陷于恐怖情緒之中。偏巧隨后發生了兩件小事。一次是和同事外出,一只大狗從身邊經過,嚇得謹慎心驚肉跳。一次是和同事外出吃飯,回來上吐下瀉。謹慎回憶說,大約從此之后就開始擔心被狗咬傷,擔心被人下毒,擔心進嘴的東西有毒。
強迫癥狀往往具有心理自我治療的意義。就是說,當事人不知不覺間想通過強迫癥狀的置換作用,來緩解或回避內心的某種焦慮,進行自我心理防衛。謹慎的情況便是這樣,通過強迫癥狀的置換作用,讓自己的心理能量轉移到癥狀上來,在內心緩解或回避了工作挫折造成的焦慮和壓力。被狗驚嚇的經歷,聚餐后腸胃反應的經歷,正好成了誘因,幫他把心理能量引到癥狀上來。
心理背景:強迫型人格障礙
那么,為什么偶發事件誘發了謹慎的強迫癥狀呢?是因為他的強迫型人格障礙。
通常,具有強迫型人格障礙的人,遇到強烈刺激或持續的心理壓力的時候,就容易導致強迫癥,出現強迫癥狀。綜合上面的種種情況,可見謹慎有明顯的強迫型人格障礙。在這樣的人格障礙背景上,突然出現的儀器故障事件造成的心理壓力,誘發了他以強迫情緒為主的強迫癥狀。所謂強迫型人格障礙,是一種以要求嚴格和追求完美為主要特點的人格障礙。生活中,這樣的人具有強烈的自制心理和自控行為。他們在平時有不安全感,對自我過分克制,過分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舉止是否適當,因此表現得特別死板,缺乏靈活性。他們責任感特別強,往往用十全十美的高標準要求自己,追求完美,同時又墨守成規。在處事方面,他們過于謹小慎微,常常由于過分認真而重視細節忽視全局,怕犯錯誤,遇事優柔寡斷,難以做出決定。他們的情感焦慮緊張悔恨時多,輕松愉快滿意時少。不能平易近人,難于熱情待人,缺乏幽默感。
具體說來,強迫型人格障礙主要表現為:第一,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無缺,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因而有時反會影響工作的效率。第二,不合理地要求別人也要嚴格地按照他的方式做事,否則心里很不痛快,對別人做事很不放心。第三,猶豫不決,常推遲或回避做出決定。第四,常有不安全感,窮思竭慮,反復考慮計劃是否得當,反復核對檢查,唯恐疏忽和差錯。第五,拘泥細節,甚至生活小節也要“程序化”,不遵照一定的規矩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第五,完成一件工作之后常缺乏愉快和滿足的體驗,容易悔恨和內疚。第六,對自己要求嚴格,過分沉溺于職責義務與道德規范,無業余愛好,拘謹吝嗇,缺少友誼往來。
符合上述項目中的三項,就可以診斷為強迫型人格障礙。介紹了上述診斷標準后,謹慎和妻子的感受是:何止三項,幾乎項項都對癥,簡直就是給謹慎定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