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欣 劉彩鳳 丁凌 雪楓
【摘 要】 內部控制一直以來是企業的重要問題,其質量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成長與發展。當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存在內控監督機制不健全和執行力度不強、內部控制風險意識淡薄、市場對內部控制信息的接受力不強和外來監督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優化企業內部控制的對策和建議,以期望對企業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內部控制 問題研究
一、內部控制的本質
現代企業理論的一個核心觀點是,企業是一系列契約的有機組合,是人們之問交易產權的一種方式。企業是不同的要素投入主體之間組合的一組契約,這組契約可能是顯性的,也可能是隱性的。不同的要素投入主體可能擁有不同的偏好、資本、技能、信息和稟賦,理性的要素擁有主體參與到企業的契約中,向企業貢獻自己的資源,以試圖從企業的運營中獲得回報。為了在取得低交易成本收益的同時彌補企業契約的不完備性,就需要在企業內部存在一個控制機制,來彌補企業契約的不完備性,以保證企業的正常運作和發展,這可視為企業內部控制的本質。
二、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分析
1、內部控制監督機制不健全、執行力度不強
目前,我國所采用的政府主導模式存有較多不健全的地方,如監督管理體系不完善、監管滯后等。有些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即使初步建成了,但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企業治理結構,不能構成能夠有效貫徹實施的內部控制監督機制以及內部控制執行體系,這會導致企業契約制度的失效,增加交易成本,削弱企業價值的創造。有些企業不設置獨立的董事會、監事會等監管機構,只依靠內部審計部門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等進行監督評價; 有些企業雖然設立了董事會和監事會等監督機構,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這些監督機構很難發揮作用,其監督控制權力被嚴重淡化。
2、市場對內部控制信息的接受力不強,外來監督機制不健全
內部控制是由企業管理層制定的系列規則,但管理層不愿意制定和執行限制自身權利、約束自身行為的政策制度,因此內部控制難以防止管理層的舞弊行為。為此,企業內部控制的外部監督變得異常重要。當前,在我國資本市場的運行機制、相應法律法規都極不完善的情況下,交易不規范、非法謀取暴利等情況會經常發生??偟膩碚f,我國資本市場不太接受企業的內部控制內容,企業披露內部控制相關內容反而會給自身帶來不利影響,因此企業也就不愿意披露其內部控制內容,長此以往就會形成相應的惡性循環。
3、內部控制風險意識淡薄
當前,我國大部分企業都不能正確、全面地認識自身的內部控制制度,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我國企業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存在偏差,內部控制風險意識淡薄,很多企業還沒有建立起一個行之有效的風險預警系統。企業管理層中的絕大多數傾向于采取“亡羊補牢”這樣的事后補救方式來解決企業風險,不能從根本上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做出有效的風險評估,不能進行事前風險控制,從而使得企業經常因進行有風險的經營活動而遭受巨額損失,這些都反映出管理層內部控制風險意識淡薄的現狀。
三、對策及建議
1、完善企業治理結構
內部控制是指企業處于一定的控制環境中,根據管理層所需要實現的各項管理目標而由其制定一系列規則、政策和組織實施的程序,它與現代企業的治理結構是密切相關的。促進內部控制有效良好運行、確保內部控制能夠有效發揮作用的根本條件是一個完善的企業治理結構。李育紅研究發現,公司內部治理結構會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產生一定的正向影響。公司治理結構中的董事會、監事會、預算委員會建設以及激勵機制、約束機制的構建,都是以契約的方式來促進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完善。
2、加強企業的內外監督、評審機制
隨著企業內在的變革,契約條件隨時會發生變化,企業的契約關系也可能會出現不和諧的情況,此時企業需要采用內外監督相結合的方式,建立科學的內外部評審機制,運用企業契約關系的改進來促進企業的管理變革。在企業內外監督、評審機制能夠有效發揮作用的前提下,監管部門、評審機構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對問題進行處理,以消除其對企業發展的影響。為此,企業管理層要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要在經營管理中有效地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監督,并及時解決內部控制系統中出現的問題; 第二,要約束經營者的權利,使用各種監督機制來逐步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從根本上禁止內部控制中“一把手”情況的出現,使企業中每一個成員都能形成自我控制、主動控制的意識。
3、樹立科學的風險管理意識
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一致性表現在: 企業內部控制以及風險管理目標的實現都需要各方的參與,兩者都貫穿于企業的整個日常經營管理活動當中,而且兩者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實現企業的價值(鄭雅卓,2013)。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一個很大問題就是管理層的風險管理意識淡薄,所以提高企業管理層的風險管理意識是迫在眉睫,即要讓企業管理層形成風險管理能夠促進企業良性發展的意識,要事前預測和評估企業經營活動的可行性。
四、小結
在當今社會,現代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保障就是內部控制。契約是企業各種內在關系編織生成的一種運行規則,在契約執行過程中,合同參與主體難免會產生利益沖突,且在契約規則的運行過程中會出現參與者的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問題,這難免將加大內在交易費用,此時如果擁有科學與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且內部控制制度能夠得到有效的執行,則企業的內生交易成本將大大減少,企業的整體契約收益將會大幅提升。
【參考文獻】
[1] 樊行健,肖光紅.關于企業內部控制本質與概念的理論反思[J].會計研究,2014( 2) : 4-11.
[2] 余宛泠,王啟源.中國企業內部控制研究綜述[J].經濟問題探索,2015( 4) : 174-180.
作者簡介:陳欣欣(1992.10),女,漢,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會計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