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衍
【摘 要】 2016年,我國老齡化趨勢進一步加劇。本文基于一系列政策背景下,通過對中國智慧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闡述,重點闡述武漢市和張家口市的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的發展現狀,試圖探究目前我國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出現的問題。最后分析闡述現存問題,給予建議。
【關鍵詞】 智慧養老 老齡化 智慧養老服務專業人才
一、引論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6年1月19日最新發布權威數據,13.74億中國人口中,60歲及以上2.22億人,總占比為16.1%;65歲及以上的老人為1.44億人,占比10.5%。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50年,中國將有35%的人口超過60歲,成為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我國的老齡化程度在未來幾十年中仍將繼續加深,人口老齡化將加快養老服務業市場的發展。但是我國老年服務業市場起步和發達國家相比較晚,現今存在的養老模式化,養老體系不完善給老年服務業市場造成了很大壓力。其中,作為養老體系的重要部分,養老服務專業人才極度匱乏,且質量低下,隨著智慧養老的發展,人才供給更加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因此,發現智慧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養老服務人才重點問題解決方案,對發展我國養老服務體系有著重要意義。
二、相關概念
智慧養老:智慧養老服務對象是老人,它使智慧城市發展下的重要支撐環節,簡單說,就是基于互聯網等科技平臺向養老機構、居家老人提供方便的智能的養老服務?,F今,已發展智慧養老,候鳥式養老,信息化養老,中國式養老的新形式。
老年服務:老年服務是以為老年人提供生活服務為目標,滿足他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需求,又叫做養老服務業,主要內容包括衣食住行、醫療保健、教育、文化體育等方面的服務內容。老年服務業是從事以上服務的服務行業的總稱。
智慧養老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智慧養老人才的形式有多種,除了在各級各類學校中進行系統教育的進修外,還可采取業余教育,成人教育形式,充分利用高科技、互聯網技術等技術條件以及資源,提倡并鼓勵自學成材。在本次課題中重點研究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三、國內現狀
(一)武漢智慧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1.武漢智慧養老發展現狀
2017年,智慧養老已列入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的十件事。為此,武漢市出臺了相關方案政策,力求打造“互聯網+養老”的服務平臺,通過利用武漢市政務云、各區基礎信息數據庫等資源,整合各方資源,來推廣運作平臺。并在全市社區老年人服務中心試點推廣智能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完成老年證并入“市民卡”工作,實現老年人依托“市民卡”享受優待、資助及各種重要保障服務全程網上辦理。
同時,選擇1-2個養老服務信息化基礎條件好的區域,按照“政府涉及,市場推進,社會運作”的思路,建設出全國領先的“互聯網+養老”區級示范區。
此外,還將設立市“互聯網+養老”服務業發展專項基金,通過政府引導,募集社會資金,放大基金效應,發展養老服務業。落實和完善非盈利養老服務企業自身收入免稅政策,推廣養老服務示范項目。建立養老服務企業承接政府夠買服務的信用記錄及獎懲機制,嚴格對養老服務企業的監督管理。
目前,武漢市部分改革地區通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武漢市中心醫院聯合江岸區社會福利院,聯合建立了醫養結合示范院區,通過發揮醫院信息化建設的優勢開展了智慧醫療養老。除了遠程醫療服務,院區正投入自助設備,可以讓老人和附近居民自助進行健康檔案的建立和日常的監測。另外,醫院建立的平臺與居民家中的終端結合,可以及時采集數據。
盡管前路困難重重,武漢面臨著人口老齡化,養老機構供需不匹配等一系列問題,但相關部門仍在積極探索之中。
2.智慧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通過實地調研得知,武漢市專業養老服務人才需求旺盛,然而供給不足。目前,高校的養老專業招生十分不理想。武漢大學HOPE護理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護理學院、湖北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的護理學院老年護理課大多以選修課為主。而武漢民政職業學院是我省首家開辦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學校,該校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是省級特色專業,但招生情況并不樂觀。其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2013年和2014年招生人數分別為10人、30人,到了2015年與2016年卻分別只有5人和3人。
目前,我市養老專業人才缺口4萬。愿意從事護理工作的多為文化水平低,沒有受過專業培訓的較低素質勞動力,且普遍年齡較大。在智慧化養老的背景下,具有較高溝通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年輕護理人才十分緊缺。
(二)張家口智慧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1.張家口智慧養老發展現狀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及2022冬奧會舉辦的背景下,張家口市的發展迫在眉睫。張家口市制定了對接北京的初步規劃,并與北京民政部門探討張家口承接北京城市養老功能疏解轉移事宜。在2015年至2016年期間,張家口市民政部門赴北京市海淀區就養老工作進行了交流和對接;兩次組團參加北京舉辦的北京國際養老產業博覽會,京津冀養老峰會等重大京津冀養老協同發展活動。在這期間,京津冀三方民政部門簽署了《京津冀養老工作協同發展合作協議》,明確了張家口為重點協同區域,將在京津冀養老工作協同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2017年,北京和張家口在醫療領域的合作也日益增多。張家口市第四醫院與北京同仁醫院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17年3月25日,張家口市第四醫院新院區正式掛牌“北京同仁醫院張家口市合作醫院”。
張家口市也在逐漸建設本市的智慧養老模式。為適應人口老齡化,空巢老人、獨居老人迅速增加的現狀,及時、方便快捷地了解獨居、空巢、高齡老人生活狀況,讓更多的老年人享受緊急救助與日常生活服務,東寧街社區成立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立了一鍵呼叫服務平臺,引進了先進的智慧養老系統,為轄區內70歲以上老人免費發放智能腕表,對老人的日常健康與行動定位進行實時監控,防止老人走失意外發生。有效提升了社區老人的養老質量水平。
2.智慧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在張家口市全面承接京津養老服務,并大力開展旅游養老、文化養老和生態養老的同時,加快該市社會養老服務業人才的培養刻不容緩。張家口市人民政府在2014年頒發的9號文件《張家口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養老服務業成為我市服務業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目前張家口市只有2000名左右的從業人員,與武漢市情況類似,其中大部分都不具有從業資格,而且整個養老機構中從業人比較低,這些都嚴重制約著養老產業的發展。高素質、專業的養老服務專業人員相比之下就更加短缺。
張家口市開辦老年服務專業的這類院校辦學存在著一些問題,如職業定位不準確、專業方向不明晰、師資缺乏、社會認可度不高、招生情況不好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養老服務業的發展。
有相關研究對張家口市智慧養老服務專業人才模式進行了探究。具體模式分為三段,采取集團化辦學模式以及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三段式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從社會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模式、教學管理與評價、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和企業深度合作,在人才培養方面實現專業與行業企業的全面對接。從而培養基礎技能扎實,職業技能專業以及綜合技能優秀的新興智慧養老服務專業人才。
四、問題分析
從上述現狀中,可以發現智慧養老服務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實施過程中面臨著實施效果不理想,培養人才質量參差不齊等許多問題,并受許多因素的影響。根據現有資料及試點地區的實施現狀,我們將從政府政策、學校培養、人才意愿分析智慧養老服務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問題。
(一)政府政策問題
從政府政策的角度考慮,政府屬于頂層設計,它是否積極主導,政策保障也影響著智慧養老背景下養老服務行業人才培養模式運行的效果。目前,我國相關實施了一系列智慧養老體系試點政策,具有一定激勵性。但是由于智慧養老前期成本投入與后期收益的不確定性,目前我國應用實踐基地搭建不完善,全國資源配給不均衡,并未形成全國統籌安排。在養老服務人才培養體制中,相關從業補貼待、遇職業技能鑒定認證還未形成標準化規定。
(二)學校培養問題
全國僅有40所高校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且多為職業學校,其中大多從業者大多沒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專業背景。只能簡單的照護老年人的生活,對老年人其他方面如精神需求、心理健康、營養保健、醫療救助等沒有專業經驗,而高素質的、專業的養老服務人才少之又少。而且開辦這類院校的專業辦學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職業定位不準確、專業方向不明晰、師資缺乏、社會認可度不高、招生情況不好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養老服務業的發展。
(三)人才意愿問題
我國,多數人對從事養老服務工作存在一定的偏見。人們認為養老服務工作者屬于低素質就業人群。很大程度上,人才是否愿意從事養老服務行業決定了我國智慧養老服務行業人才供給是否短缺。所以,根據個人價值實現的角度,我們發現對于有著一定教育背景的人才而言,其對于養老服務業的期望薪資與實際薪資有很大差距。社會認可度對人才意愿有著正影響關系,但目前,養老服務業工作社會認可度不高,這也導致教育程度高的人才不愿意從事該行業。
五、對策建議
由于養老服務行業的特殊性,行業建設及人才培養離不開以政府為主導。在智慧養老及我國老齡化背景下,培養專業服務人才的任務刻不容緩。
(一)完善社會養老服務人才管理中心建設,形成全國統籌
建設人才管理中心,一方面使得該行業具有規范的從業資格,另一方面,通過統一管理人才的培訓、考試等,推動全國養老服務人才的發展與交流,增加其社會認可度,提高服務水平。
(二)設計全面人才培養方案,鼓勵高校開設相關專業
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學校。目前,我國養老服務人才只能進行簡單的生活照料,難以應對要求日益增高的智慧養老服務設施以及老人的精神需求。二千,我國開設相關專業的高校多為職業學校,難以在招生中形成影響力與宣傳。若要全面培養高質量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必須在各層次高校都開設相關專業或課程,并與企業社會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培養方案,培養出真正的有社會實踐經歷的高水平服務人才。
(三)完善就業環境,提高社會地位
在前期研究中,我們發現,提高具有一定教育程度的學生選擇智慧養老服務專業的意愿,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就業環境。就業環境包括工作環境、發展前景以及個人薪資補貼。因此,建設養老服務專業平臺,提高就業環境,并提供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工資待遇也是促進我國智慧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發展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 根據聯合國UNPD2412版世界人口預測中的中等生育率方案的預測結果,l,.)nited Nations,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3). World PopulationProspects:The 2012 Revision, DVD Edition.
[2] 田雪原.人口、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fJl.中國社會科學,1996(2):4-15.
[3] 席恒,任行,翟紹果智慧養老:息化技術創新養老服務[J].老齡科學研究:2-7
[4] 李巍老年服務業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以大連市為例:黑龍江:東北財經大學,2014:5-6
[5] http://economy.caijing.com.cn/2013-09-13/113298826.htinl《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2013/9/23.
[6] 社會養老服務習題建設“十二五”規劃公開征求意見http://money.163.com/11/0211/16/6SKGKTSS00252GSO.htm1}2012/10/15
[7] 李雙玲,周志毅.試析積極老齡化視野下老年教育的轉變[J].中國成人教育,2011,(1):12-14.
[8] 劉永平,陸銘.從家庭養老角度看老齡化的中國經濟能夠持續增長[J].世界經濟,2008,(1):68-76.
基金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課題"網頁著作權問題及其反思"(項目編號:XDC2016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