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禹
【摘 要】 延安時期,陜甘寧邊區一度遭到敵頑勢力的經濟封鎖和破壞,中國共產黨為了保障邊區經濟的穩定運行,采取了多種措施,并根據邊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不斷調整物價政策,使邊區的物價基本處于相對穩定狀態,使邊區人民能安居樂業,給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穩定的經濟基礎。
【關鍵詞】 陜甘寧邊區 穩定物價 中國共產黨 物價政策
一、陜甘寧邊區維護物價穩定的歷史背景
延安時期,維護陜甘寧邊區物價穩定面臨著幾個基本的難題:第一,由于歷史和地理原因,陜甘寧邊區經濟基礎落后,產品結構單一,過分依賴農業,從而造成了許多生活必需品需從邊區外進口,而出口的農產品和進口的工業品產生了嚴重的“剪刀差”,造成了嚴重的“入超”,物價收到了嚴重的干擾,部分農民買不起生活必需品,如布匹、棉毛等;第二,由于處于戰爭年代,整個中國范圍內,物價隨著時間上漲是普遍的趨勢,國統區和陜甘寧邊區及各革命根據地的物價都不斷上漲,邊區物價政策并不能阻止這個大趨勢,維持物價的絕對穩定是不符合實際的,只有不斷調整政策以維護物價的相對穩定,才能保障邊區經濟的良性發展,保障政府的財政收支和人民群眾的生活需要;第三,由于“皖南事變”后國共合作的破裂,國民黨的經濟封鎖使邊區經濟雪上加霜,許多必需品被禁止出口邊區,邊區的貨幣也因此貶值,物價相對升高,人民群眾的生活和邊區的穩定受到了嚴重威脅;第四,部分商人的不法行為也破壞著邊區的物價穩定,如國共合作破裂后,部分商人拋售邊幣,造成邊幣大跌,物價飛漲,部分商人囤積居奇,也影響著物價穩定。
二、陜甘寧邊區穩定物價的舉措
延安時期,陜甘寧邊區的物價政策堅持兩個總的原則:對外爭取等價交換;對內維持相對穩定。第一,對外爭取等價交換的原因是邊區物資匱乏,主要的商品是農產品,而許多生活必需品,如棉花、布匹、五金等大都需要從邊區外進口,造成進出口的被動。因此,在進口商品時,盡量爭取以市場平均價格或低于市場平均價格購入,防止敵人哄抬物價;在出口商品時,盡量以市場平均價格或高于市場平均價格售出,減少因敵人故意壓價造成的損失。第二, 對內維持相對穩定是因為處于戰爭時期,影響物價穩定的因素繁多,物價的絕對穩定是違背客觀規律的,但要保障邊區軍民的生活需要,就要在物價劇烈波動的時候,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使之適應環境的變化,在可接受和可調控的范圍內波動。對內維護相對穩定有一個必要的條件,即公家必須掌握一定數量的物資。邊區政府掌握了一定數量的物資,可以在物資緊缺時投入市場,防止不法商人哄抬物價,也可以防止敵人封鎖造成的物資短缺。在外匯充足時,邊區高價爭取物資,就是一個重要的策略。
為了維護物價穩定,保障人民群眾的生活需要,陜甘寧邊區堅持的商業政策是對外調劑、內部自由的政策。一、邊區政府設立了貿易局、物資局來管控邊區的商品進出,使邊區過剩的產品輸出;二、禁止奢侈品和毒品的進入,反對敵頑勢力的商品傾銷,開拓貿易路線,反對經濟封鎖;三、邊區政府還推動發展私人商業,多設市集,實行輕稅,保護商人的正常貿易,扶助與依靠中小商人,使帶來邊區所需的物資,繁榮市場,以穩定物價,以延安市為例,私人商戶數從1936年的123戶到1944年的473戶,增加了近3倍;四、健全消費合作社,管控哄抬物價、囤積居奇等不法行為;五、糾正機關作風,加強群眾觀點,調節群眾生活,促進經濟發展。
造成邊區物價不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邊幣下跌引發的物價高漲,造成人民群眾生活困難,政府財政預算加重,阻礙了生產發展。針對這一問題,黨和邊區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穩定邊幣:一、在黨內外進行擁護邊幣的運動,使邊幣具有黨和政府的擔保,也有國營經濟的擔保;二、對外貿易加以管理,有計劃的增加外匯儲備,限制不必要的商品進入;三、嚴令禁止黑市違法行為;四、組織公營商店平價銷售商品,與不法商人進行斗爭;五、采取通貨緊縮的辦法。
三、陜甘寧邊區穩定物價的現實啟示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在維護陜甘寧邊區的物價穩定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當今我們的經濟工作也可以從中獲得借鑒和啟示。
首先,黨和邊區政府的物價政策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現實的情況和需要不斷地進行調整,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現實運用,是中國共產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解決問題的光輝典范。在制定物價政策時,黨實事求是,根據時局變化,調整物價和金融政策。今天。在制定經濟政策時,要充足考慮現實情況,結合實際,制定出符合市場規律的政策,來發展和繁榮經濟。
其次,黨在邊區維護物價穩定的出發點是維護邊區軍民的生活需要,這也是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黨和邊區政府之所以能成功維護邊區的物價穩定,不僅僅是根據實際情況制訂了相應的政策,還與邊區軍民齊心協力發展經濟、進行生產運動密不可分。維護邊區的物價穩定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活需要,也就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堅決擁護,黨的政策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實現。
另外,在進行穩定物價的斗爭中,黨和邊區政府鼓勵人民進行生產運動,實行“精兵簡政”和生產自給,大力發展邊區的經貿活動,都使得邊區人民的生活得以保障,給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今天,面對新的挑戰,應該堅持發展生產力,加強經濟競爭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 抗日戰爭時期陜甘寧邊區財政經濟史料摘編·商業貿易(第4編)[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1.第420頁.
[2] 抗日戰爭時期陜甘寧邊區財政經濟史料摘編·商業貿易(第4編)[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1.第111頁.
[3] 抗日戰爭時期陜甘寧邊區財政經濟史料摘編·商業貿易(第4編)[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1.第299頁.
[4] 抗日戰爭時期陜甘寧邊區財政經濟史料摘編·金融(第5編)[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1.第1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