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鳳 李正文 胡述芬 閔旋
【摘 要】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促進了經濟快速發展,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由于長期以來經濟高速的發展,經濟發展呈現了新常態,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傳統企業的生產能力普遍過剩,供需矛盾逐漸顯現。為此,國家提出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本文對已有學者對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研究分析,并進行評述。
【關鍵詞】 聯盟 技術創新 評述
1 戰略聯盟內涵及相關研究分析
“戰略聯盟”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DEC公司總裁.簡霍普蘭德和管理學家羅杰.奈格爾提出。他們認為:戰略聯盟指的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有著共同戰略利益和對等經營實力的企業,為達到共同擁有市場、共同使用資源等戰略目標,通過各種協議、契約而結成的優勢互補或優勢相長、風險共擔、生產要素水平式雙向或多向流動的一種松散的合作模式。Teece(1992)則認為戰略聯盟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聯盟為實現互惠互利、資源共用等目的而實現的一種合作,包括簽訂相關協議、實現技術交流、資產共用等,其特點是超越了正常企業間的合作而沒有達到合并的關系。典型例子橫向戰略聯盟例子有:美國通用汽車和日本豐田公司共同組建了新聯合汽車公司;縱向聯盟成功例子有:保潔和沃爾瑪等超市建立戰略聯盟,實現后向一體化。本文認為:戰略聯盟是兩個或兩個以上企業基于考慮成本與效益因素、降低自身風險,通過簽訂相關協議,加強聯盟者間的交流,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一種組織形式。
2 產學研內涵及相關研究分析
20世紀中葉以來,產學研在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提出了產學研合作模式,其強調企業和大學展開合作。對大學而言:產學研合作促進了大學中科技成果的轉化,可以刺激師生進行科技成果研究;對企業而言:產學研合作可以降低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成本,減少R&D支出,降低技術創新的風險,加強企業競爭力。美國硅谷、英國劍橋科技園為代表的產學研發展模式,充分驗證了產學研的重要性。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我國為應對激烈的經濟競爭,提高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以科技進步促進經濟發展。本文認為:產學研是指企業、學校利用自身優勢資源,優勢互補,通過簽訂協議等共同參與到生產研發活動中來,使得研發和生產得到有效的結合,帶動學校和企業共同發展。
3 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內涵及相關研究分析
20世紀90年代以來,研究學者從關注傳統的企業間的戰略聯盟和企業與學校間的產學研聯盟過渡到開始關注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最早出現于美國和歐洲等發達地區,實踐表明產業聯盟對產業創新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由于各地域的文化不同,政府對產業聯盟的管理程度也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政府政策對產業聯盟會產生重要影響,同時,政府政策與產業聯盟結合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即通過政府支持產業聯盟來促進產業技術創新。本文認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學校和科研機構結合的新型技術創新組織,有利于提高產學研結合的組織化程度,并且在戰略層面建立持續穩定的、具有法律保障的合作關系,形成聯合開發、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技術創新合作組織。
4 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與戰略聯盟的區別與聯系
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戰略聯盟在主體、目標、組織形式、成果和法律性質均不同。戰略聯盟是兩個或者多個企業基于風險收益的考慮,聯合在一起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一種組織形式,其目標是實現企業自身的競爭戰略,通過協定相關協議來維護企業之間的關系,法律意義不明顯。與戰略聯盟相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目標是以國家創新戰略為目標,努力形成產業技術標準,聯盟者包括眾多的學校、企業、科研機構、政府有關部門等,它們之間簽訂的協議有較強的法律意義,而且它們之間形成聯盟是為了解決重大關鍵的技術性問題,其目的是提高產業的競爭力,對社會經濟效益促進作用更加明顯,是國家創新體系在產業上的推進。
5 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與產學研聯盟的區別與聯系
產學研聯盟是指企業、學校、科研機構之間,為實現資源共享、使得成本與收益達到最佳效果而結成的聯盟。產學研聯盟力圖將學校和科研機構的研發力量得到充分的利用,與企業合作,使得企業以降低成本獲得研發成果,最終實現互利共贏、資源得到優化配置。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是產學研合作的深化,二者之間有著很大的相似性。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也是有企業、學校、科研機構等參與,為達到資源優化配置而形成的互利共贏、風險共擔的合作組織。與產學研聯盟不同的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參與者中,增加了政府的角色,政府是推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發展的重要力量。
6 戰略聯盟、產學研聯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研究現狀評述
通過研究戰略聯盟、產學研聯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發展研究,國內外學者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政府的支持下,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但在研究學者中,較少的分析政府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應干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程度如何;因此,本文擬從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角度,對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管理體制和制度上研究其對創新績效的影響。②當前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主要是針對與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所依存的理論、運行機制、風險問題、政府行為等進行研究。這些都是基于事前的研究,大量的討論更多是趨于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階段的問題,而對于事后研究,對于聯盟構建完成后的后續運作階段的問題研究較少;為此,我們擬從技術創新績效的角度,通過投入產出績效研究,分析技術創新對產業創新績效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汪應洛.系統工程理論、方法與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劉偉.高新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效率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3] 潘東華,孫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創新績效評價[J].科研管理,2013(34):29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