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聯合分析法是在已知受測者對某一受測集合整體評估結果的情形下,通過分解的方法去估計其偏好結構的一種分析方法。本論文首先介紹了聯合分析法的概念以及當前的研究領域,然后將其運用在“精準扶貧”策略上,以江西某一農民合作社為研究視角,分析入社貧困戶對合作社扶貧效果的滿意度進行研究。結果顯示該合作社自主品牌最滿意,次之是合作社獲得技術培訓以及獲得業務能力,接著是入社費用和補貼,最為不滿意的是合作社話語權。可見該合作社的銷售業務水平亟待提高,最后為提高江西省的扶貧效率以及滿意度提出了相關的建議與策略。
【關鍵詞】 聯合分析 農民合作社 貧困戶 滿意度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我國“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扶貧工作卓有成效。從以工代賑、整村推進、勞務輸出、移民搬遷和科技扶貧等形式,都有利地推進了扶貧攻堅的展開,而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專業合作社在扶貧治理過程的作用逐漸被人們所重視,合作社的成立初衷多是為服務或者造福農戶為主,農戶又分為貧困戶和非貧困戶之分,貧困戶對合作社的需求價值重于非貧困戶,研究貧困戶對合作社的滿意度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但是學者多集中于對合作社整體的滿意度進行研究分析,較少的文獻聚焦于合作社扶貧力度的滿意度進行研究。基于此本文以合作社貧困戶為研究視角,結合聯合分析法分析影響合作社扶貧成效的滿意度因素,并為合作社的穩定發展與貧困戶的扶助提出了相關的建議與措施。
二、理論基礎
(一)滿意度差異
消費者滿意定義為“消費者對其要求已被滿足程度的感受,是消費者需求是否得到滿足的反映。 滿意度差異理論是指在一個人的認知水平上,滿意度是由差異的方向和大小決定的,而差異是指消費者對產品的期望水平與實際水平所產生的結果,這種差異水平分為三種:(1)期望值與實際值相吻合,即差異為0。滿意程度為中等水平;(2)期望值小于實際值,即差異為正,滿意度最高,超過預想水平;(3)期望值大于實際值,即差異為負,滿意度最差,沒有達到理想的水平。本文基于貧困戶群體對于合作社扶貧績效的滿意程度進行打分與評價。
(二)聯合分析法
聯合分析法,早期是由1964年的數理心理學家R.盧斯和統計學家J.圖基首先提出的,最開始運用于市場營銷領域,作為一種講述消費者在多個屬性的產品或服務中作出決策的一種重要的方法。聯合分析與方差分析、列聯表、因子分析等統計分析方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列聯表分析主要是對有序數據或者定性數據進行分析。聯合分析的目的在于分解各個成分的效用或者重要性。聯合分析法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消費者的內在價值體系,可以幫助我們研究為什么消費者選擇某一個產品而不是其他的產品這樣一個營銷領域的核心問題(王高,2005)。M.安蒂拉等人曾指出聯合分析具有以下特點:(1)既可以度量屬性的重要性,又可以分析非度量屬性的重要程度;(2)資料的收集過程簡單易行,受測者只須對受測體進行排序或者評分。最重要的是聯合分析對受測者做很少的要求;(3)聯合分析要求受測者考慮各個屬性之間的兌換,直接詢問受測者其理想點的屬性水平及屬性重要性更切合實際;(4)聯合分析所求出的成分效用值可供進行尺度不同的屬性或者是更基本的非度量屬性的直接比較,這些因素往往是人們選購決策所面臨的真實問題。
三、指標選取與處理
(一) 指標的選取
1.貧困戶的感知價值
社員加入合作社都有個自身的預期與實際加入合作社的一個切身感知,這個差異會影響對合作社的滿意度評價,因此選取了合作社對貧困戶群體話語權的重視度,如果加入貧困戶的合理建議,使得貧困戶得到了重視,將提升對合作社的滿意度;合作社對于貧困戶群體的一個補貼情況的評價,如果合作社比較重視,加大對貧困戶群體的扶持與補貼,將使得貧困戶加深對合作社的滿意度,反之貧困戶將降低對于其形象的評價。
2.合作社自身形象
合作社的自身形象選取業務能力。合作社的業務越多收入越多,農戶得到的紅利甚至是補貼將越多,使得貧困戶收入越多,滿意度也將隨之提升;
3.合作社管理層面
合作社管理層面的角度考慮合作社的滿意度有以下幾個因素,入社費用、技術培訓、和自主品牌。合作社的入社門檻,收取的入社費用,如果合作和收取的費用越高,就越影響合作社的形象,進而就影響合作社的滿意度;加入合作社得到一門精通的技術將會積極影響貧困戶,因此滿意度將上升;合作社一旦建立自主品牌,合作社的運作會更加規范,使得服務上升一個層次,提升貧困戶對合作社的滿意度。
(二)數據來源
2017年7月18日通過實地問卷調查收集數據,采用的是聯合分析法少量樣本即可建立分析體系。在都昌葡萄園合作社進行問卷訪問。共發放20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為18份,無效問卷2份,有效率占據90%。每個問題按照滿意度進行打分,滿意度級別設置:1.滿意;2.一般;3.不滿意
四、實證分析
(一)正交試驗設計
正交試驗設計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種方法,采取正交性將試驗中挑選最有代表性的點進行試驗,通過計算機生成因素的數目以及水平的數目進而產生正交試驗表。如在表 1 中,有 6個較為重要的屬性因素,每個因素有 3 個水平,若采用因子設計方法,就會產生 729種產品組合, 受測者就很難對這么多種組合做出理性的判斷,即不能夠對如此多品種的產品做出理性的排序,因此正交設計就幫我們解決了此問題。如下所示:
(二)受測體1的偏好順序
(三)受測體1的效用分析
受測者的成分效用即是偏好順序,其計算方式分為以下四步:(1)計算各因子水平的秩以及秩的偏差和標準片差平方和;(2)計算標準化值,標準化值=全部水平數/偏差平方和;(3)計算標準偏差平方,標準偏差平方=偏差平方*標準化值;(4)計算成分效用值,成分效用值=√標準偏差平方,其符號與偏差符號相反,如下表:
根據以上得出的6個因子共18個水平的效用,可以分析屬性的重要性。根據上表各因子水平的成分效用值,可以發現因子4、6的絕對值最大,說明這三個偏好的效用在合作社貧困戶心中的排序最重要。根據P.格林和Y.溫德的討論,計算得出的成分效用值即為間隔尺度,各屬性間又為共同尺度,因此各屬性的成分效用最大者減去最小者,稱為相對重要性的比較基礎。由正交矩陣可以看出因子4非常的重要,即受測者1對在合作社自主品牌這一領域最滿意,其次是在合作社獲得補貼和受到的技術培訓比較的滿意,然后是合作社獲得的入社費用以及獲得的話語權,最為不滿意的是合作社的業務能力。可見該合作社的銷售業務水平亟待提高。
(四)擬合優度檢驗
將前面算出來6個因素的的成分效用總效用值進行大小排序,這個排序可以將實際中的排序進行對比分析,可以選擇Kendell檢驗,得到的相關系數為1,雙尾檢驗效用值為0.000,說明非常的顯著,采用此訪法進行預測是有效的。
(五)所有樣本所得的成分效用值
從以上數據可以發現,因子4和因子6對大多數合作社貧困戶扶貧滿意比較的高,次之為因子1業務能力,所以綜上所述合作社的自主品牌是貧困戶對合作社最滿意度的因素但是對于合作社征求貧困戶話語權一方面最為不滿意。
五、結論與建議
本文通過對都昌葡萄園合作社中的18戶貧困戶進行實地調研問卷,并結合聯合分析法分析貧困戶對當地合作社扶貧滿意程度,經過實證分析得出影響貧困戶對合作社扶貧滿意度的最重要的因子是合作社的自主品牌,可以看出貧困戶比較注重合作社的市場影響力以及未來的發展潛力,最為不滿意的是合作社對于貧困戶的一個話語權的重視程度,可見合作社欠缺決策的民主性與科學性,因此針對此次調研與實證分析結果,同時為提高合作社的扶貧績效以及響應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僅提出以下的對策與建議:
(一)決策科學化
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的初衷即是服務于農戶,因此管理者應該將決策匯集民意,反映群眾的呼聲。同時貧困戶對于合作社的需求遠遠大于非貧困戶群體,因此合作社為提高整體的綜合能力應該努力拔高貧困戶水平,可以定期定量的詢問貧困群體的需求,將話語權下放到貧困群體中,他們的建議得到重視,他們將會更加用心的工作,將會帶來更大的利益與效率,更會大大提升對合作社的整體滿意度。
(二)打造自主品牌
合作社的提升不僅僅是在硬件設施或者規模的擴建上,更多的應該關注品牌效應,口碑作用將會帶來更多的客戶與市場。品牌不僅僅是合作社對外的形象,更多的是貧困戶對于合作社未來的一個展望與期盼,擁有知名的品牌將會增加貧困戶對于合作社的選擇,將會提升合作社的滿意于認可。
(三)規范貧困補貼制度
基于此次調研發現,合作社沒有建立完善的貧困群體補貼制度,補貼的多少是基于管理人員的分配,大部分情況存在于貧困戶發生困難,合作社將臨時救助與補貼,不存在定期的補貼與幫扶制度。因此合作社可采取身體力行的措施對貧困戶群體進行幫扶,譬如糧食補貼、資金慰問或者加強對于貧困戶的技術培訓,增強他們的自我發展能力,以此來提高他們對于合作社的熱情與滿意。
【參考文獻】
[1] 謝啟超,鄭華.發達地區土地股份合作社社員滿意度影響因素分析———基于蘇州吳中區21家合作社331個農戶的調查[J].西部論壇,2011(5): 19-22.
[2] 牛西平.農戶參與專業合作社的意愿及其滿意度分析[D].西安:西北大學,2011.
[3] 于坤章.劉海濤.聯合分析法在顧客價值測量中的運用[J].科技與產業,2005.
[4] 姚志廣.聯合分析法在企業員工培訓評估體系中的應用[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
[5] 林泉.林志揚.基于聯合分析法的新產品定位研究[J].qq企業管理,2008.
[6] 何曉群.多元統計分析[D],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馮麗曉(19920207),女,漢族,河南鄭州人,碩士,單位:江西財經大學統計學院數量經濟學,研究方向:農民專業合作社與精準扶貧。
項目基金:江西省2017年度研究生創新專項資金項目(省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