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以2005~2016年中國上市國有企業為研究樣本,用樣本企業的研發強度作為解釋變量,用企業規模、托賓Q等重點財務指標作為控制變量,采用零膨脹負二項模型,檢驗了兼并重組與研發強度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我國上市國企兼并重組與研發強度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表明上市國企研發創新力的提高促進其進行兼并重組,而非完全通過兼并重組獲取技術優勢的方式提高創新力。
【關鍵詞】 上市國有企業 兼并重組 研發強度 零膨脹負二項模型
一、引文
創新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而國有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其創新力的提升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但是一直以來,國企都被貼著創新能力低的標簽,兼并重組則被認為是國企提高創新力的主要途徑。特別近幾年來,我國國企通過兼并重組,尤其是跨國并購來提高創新力的消息頻頻見報,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對此,本文通過實證研究的方法,以國有上市企業為研究對象,針對其兼并重組與研發強度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政策建議。
企業一般通過兩種途徑獲得技術創新:一是自身研究開發,即技術內生;二是通過兼并重組,獲取其他公司的研究成果,即技術外生。而技術內生與兼并行為有三種可能的關系:第一種是正向相關,即企業自身創新能力的提高促使企業擴張規模,進行兼并重組;第二種是負向相關,即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實現技術創新;第三種是兩者之間不存在顯著相關。
目前國內對企業兼并重組與技術創新之間關系的研究很少,僅有包晨晨等(2016)通過實證研究得出企業技術內生與兼并重組是正相關的關系。不過,對于國企創新問題的研究則較為豐富。李婧(2013)通過實證研究發現政府在科技創新上的資助會對國企的技術創新帶來顯著的負向影響;楊治等(2015)用Tobit模型實證檢驗了國有企業研發投入對民營企業創新行為的影響,發現國有企業研發投入對民營企業創新投入具有擠出效應。
國內現有的文獻為我們提高了豐富的思路和理論工具,但對國企兼并重組與技術創新之間關系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的研究是對現有文獻的有益補充。本文的研究貢獻可能在于:第一,本文首次采用中國上市國有企業數據研究國企兼并重組與研發創新的關系,為政府深化國企改革提供有益的參考;第二,已有文獻大多采用行業層面的數據,而本文采用了微觀層面的企業數據,并根據數據零值較多的特點,運用零膨脹負二項模型進行實證研究。
二、數據與變量
本文以國泰安經濟金融數據庫(CSMAR)上市公司兼并重組研究數據庫中2005~2016年中國上市公司兼并重組數據為樣本,并按照以下標準進行篩選:(1)重組交易已完成;(2)兼并方為A股上市國企,國企的選取標準為國有資本占實際控制人的企業;(3)選取八種兼并重組分類(資產收購、資產剝離、資產置換、吸收合并、債務重組、股份回購、要約收購、股權轉讓)中的資產收購、吸收合并、要約收購三種兼并重組類別的樣本;(4)依據兼并重組過程中各方交易地位,只保留買方的數據。
變量方面,以企業在一年內發生兼并重組的次數作為被解釋變量,企業研發強度作為解釋變量,企業規模、托賓Q、資本密集度、經營活動產生的凈流量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可持續的增長率、行業分類作為控制變量。
三、計量分析
本文的被解釋變量——兼并重組次數為計數變量,共有14536個,通過描述性統計發現61.8%的觀測值為0,其分布明顯呈右偏態分布,并且均值小于其標準差(0.6827<1.2501),可能存在過離散分布的情況。因此,本文采用零膨脹負二項模型(ZINB)來分析企業兼并重組次數的各影響因素。
通過stata運算得到的結果顯示:1、兼并重組與研發強度相關性顯著且為正,表明我國上市國企的研發強度越高,更愿意采取兼并重組的策略。所以,我國上市國企的兼并方式是技術內生型,即自身通過研發投入提高技術創新力,促使企業產生進行擴張和多元化發展的需求,從而進行兼并重組。2、企業規模系數、托賓Q、可持續增長率的系數都具有正的顯著性,這說明公司的規模越大、價值越高、良好的發展前景都會促進企業采取兼并重組行為。而資本密集度、經營活動凈流量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不顯著,表明這三者對企業兼并重組的影響很小。3、零膨脹泊松模型的vuong值在1%水平上顯著,表明零膨脹負二項模型比負二項回歸模型效果更好。所以,本文樣本采用零膨脹泊松模型進行分析更為可靠。
五、結論與討論
由實證分析可知,我國上市國企的兼并重組屬于技術內生型,而非技術外生型,即國企更可能是依靠研發投入所形成的技術優勢來產生兼并重組行為。這樣的結果,可能會與國企長久以來的“創新能力低”、“效率低”的形象有很大出入。然而事實上,國有企業相對于民營企業而言,在資金、人力、物力、政策扶持等方面擁有很大的優勢,從實力上來看其進行研發創新的難度要小得多。同時,很多國有企業承擔了許多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攻堅任務,比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等,技術積累十分雄厚,從而有很強的創新能力。
以上結論,可為政府深化國企改革提供一定參考。如上文所言,國企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其創新力的增強對于提升我國經濟增長的質量不可或缺。因此,要堅定不移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發揮國有企業各類人才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高國有企業的創新能力,在經濟新常態中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 包晨晨, 于思淼. 企業兼并重組來源于技術內生?——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 經濟體制改革, 2016(5):184-189.
[2] 李婧. 政府R&D資助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一個基于國有與非國有企業的比較研究[J]. 研究與發展管理, 2013, 25(3):18-24.
[3] 楊治, 閆澤斌, 余林徽,等. 國有企業研發投入對民營企業創新行為的影響[J]. 科研管理, 2015, 36(4):82-90.
作者簡介:許路(1989-11),男,貴州六盤水人,漢族,碩士研究生在讀,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2016級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