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俊華
北京買肉記
文/劉俊華

那是上世紀80年代的一個夏天,我接到一個去北京出差的任務,臨走前一天,愛人告訴我:“聽說北京買肉不要票,如果方便的話,你回來時買幾斤肥肉好煉油”。(當時西安市每人每月憑票供應半斤肉4兩油)我覺得這樣可以解決肉、油短缺之困難,便滿口答應。
到北京辦完事買好返回的火車票,我便利用空閑來到我住的前門飯店附近的一家肉食店,到門口一看已排了幾十人的隊伍。一打聽果真不要票,我便排到了隊伍后頭。在排隊的閑聊中,我發現大家的說話口音都不一樣,有的是南腔有的是北調,顯然這是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外地人。肉店規定:每人一次排隊只能買2斤,但可以重新再排。我買到2斤肉后覺得太少,就和大多數人一樣又排了一次。臨出發之前,我發現巷口還有個小肉店,排隊人不多肉也肥,便又排隊專門買了2斤能煉油的肥肉。帶著6斤肉,我心里樂滋滋地上了火車。
由于當時正逢盛夏季節,火車內氣溫很高,我怕時間長了肉壞掉,便把肉放在一個網兜里,想找個通風的地方掛起來,可是車上買肉的人很多,通風處全掛滿了,看來人們的心是相通的。幸好我的座位上頭還能擠出一點地方容我掛肉,便連忙將網兜用繩子拴好掛到窗口通風處。為了肉不丟失,我們座位上幾個買肉的商量后決定:晚上輪流值班看肉。那時火車沒今天的快,經過一天一夜,火車終于到了西安。愛人因為接到我返回的電報上說買了肉和別的東西,也特意來車站接我。
回到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肉的好壞,愛人鼻子尖,細一聞就說:“都快有味了”,于是趕忙開爐子支鍋切肉煉油,頓時滿屋子飄起了肉味,撲鼻的肉香逗得孩子們活蹦亂跳,一邊拍手一邊滿房子喊:“要吃肉了,今天有肉吃了”。看著孩子們那歡快勁,聽著那甜甜的歡笑聲,我和愛人無不感到快慰,我買肉時的辛苦以及旅途中值班守候的辛勞頓時煙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