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蓮+潘瑾+孫姣霞



摘要:通過監測重慶交通大學校園內教學區、生活區環境噪聲和校園外道路交通噪聲,根據聲環境質量標準和噪聲污染指數法進行了校園噪聲污染現狀評價及對比分析。實驗結果表明:重慶交通大學校園內外環境晝夜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噪聲污染,夜間較晝間更為突出,校園外部環境噪聲大于內部,校園內部以學生生活區慧園最為顯著。據此,就校園環境噪聲污染提出了防治措施及建議。
關鍵詞:校園噪聲;等效連續A聲級;噪聲污染;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X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4-0110-03
1 引言
隨著城市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噪聲污染問題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環境問題。噪聲容易使人疲勞,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危害人體健康,影響人體的聽覺器官,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等[1],若長期處于高噪聲環境中,易產生頭痛、頭昏、耳鳴、失眠、記憶力衰退等癥狀,導致耳聾、神經衰弱、心臟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是當今社會四大公害之一[2]。
筆者對重慶交通大學校園內教學區和生活區及校園外道路交通噪聲進行監測,了解校園內外噪聲環境現狀并進行對比分析,采用聲環境質量標準和噪聲污染指數法進行污染評價,為制定校園噪聲防治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2 實驗部分
2.1 儀器
AWA5636型聲級計(杭州愛華儀器有限公司),秒表。
2.2 監測點選擇
在重慶交通大學校園內的教學區和生活區,校園外的道路交通干線選取12個測點進行監測,具體測點位置及主要噪聲來源見表1。
2.3 監測方法及條件
按照早、中、晚3個時段對重慶交通大學校園內外環境噪聲進行測量,連續監測3 d。每個時段測量2次,具體時間分別為7:30~8:00,8:00~8:30,12:00~12:30,13:00~13:30,20:30~21:00,22:00~22:30。每次測量25~30 min,讀數方式用“S”檔,每隔5s讀一個瞬時A聲級,連續讀取100個數據,每次測量合計300個數據,算出平均等效連續A聲級,作為該次的噪聲平均監測值。讀數的同時要記錄當天的天氣條件,判斷附近的主要噪音來源,校外道路交通噪聲的監測還需記錄機動車流量。
測量條件要求在無雨無雪無雷電的天氣,風速小于5 m/s;手持聲級計,聲級計應加防風罩,盡量使身體離開話筒,保持傳聲器清潔,傳聲器距離地面1.2 m,距離人體至少50 cm。
2.4 數據統計與處理
所測的環境噪聲使用等效連續聲級來表示,它是指在聲場內的某一點位上,將某一時段內連續變化的聲級,用能量平均方法表示該段時間內噪聲的大小,用Leq 表示,單位dB(A)。將100個測量數據由大到小順序排列,找出L10、 L50、L90并求出等效連續聲級Leq,符合正態分布,可用下面的近似公式計算:
式中,L10表示噪聲的平均峰值,L50表示噪聲的平均值,L90表示噪聲的背景值,d表示噪聲的起伏狀況即“氣候噪聲”[3]。
2.5 聲環境質量標準評價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公告的《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進行評價[4]。將實際監測所得到的Leq平均值對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計算超標值和超標率,從而評價該區域的聲環境質量是否符合標準。校園內教學區和生活區屬居住、文教區域,應執行1類標準,校園外道路交通干線屬于城市主干路,應執行4a類標準。具體的聲環境各功能區等效聲級限值見表2。
2.6 噪聲污染指數法評價
采用噪聲污染指數法[5]對校園內外環境噪聲作綜合評價。將通過測量得到的平均等效A聲級除以基準值Lb,求出噪聲污染指數PN,然后對照環境噪聲質量等級表(表3)評價噪聲質量。計算公式為:
式中,PN為噪聲污染指數,eq為平均等效連續A聲級,Lb為基準值。一般取室外高煩噪聲級75 dB為基準值。
3 結果與分析
3.1 校園環境噪聲分布特征
經過連續3 d對重慶交通大學校園內外環境噪聲的監測,得到5400個數據。按照公式對數據進行處理計算出各個監測點不同時間段上的平均等效連續A聲級,再根據晝間和夜間分別計算出每個測點在白天與夜間的平均等效連續A聲級和總平均值(表4)。
根據表4繪制出比較直觀的重慶交通大學晝夜環境噪聲分布圖(圖1)和校園內外各測點的噪聲柱狀對比圖(圖2)。
從圖1和圖2可以看出校園內教學區晝夜相差略大,學生生活區和道路交通晝夜間差別較小,晝間噪聲普遍比夜間大。校園內學生生活區的噪聲較教學區的 噪聲大,以學生宿舍慧園最為顯著。校園內的eq小于校園外的,且校園內的?Leq的晝夜變化值較校園外的明顯,這是因為校園內部學生及其他人為活動影響較大所致。
3.2 聲環境質量標準評價結果
根據表4得出的重慶交通大學校園內外教學、生活、道路交通三個區域的12個測點3 d的eq,對照表2《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1類和4a類的環境噪聲等效聲級限值,分別計算出各測點晝間和夜間的超標值及超標率,見表5。
由表5可知重慶交通大學校園內外12個測點晝夜間環境噪聲質量幾乎都超標。校園內外環境噪聲污染總體趨勢為:教學區,圖書館>第二教學樓>第一教學樓>第三教學樓;生活區,慧園>知園>雅園>菁園;道路交通,二號大門>一號大門>四號大門>三號大門。校園內晝間,只有菁園一個監測點達標,其余均超標,超標率高達18.4%。根據其噪聲來源分析超標的原因可能為:教學區周邊均有少量交通車輛通行,除第三教學樓外,其余教學區內均設有打印店或小商店或學院辦公區,過往行人較多,導致噪聲較大;生活區以學生宿舍為主,學生活動頻繁,特別是慧園和知園,靠近道路,過往車輛多,且處于學校商業區,有施工作業,導致超標更嚴重。校園內夜間,較晝間超標更為突出,均大于20%,最高達42.2%。原因可能是監測時間是21:00~22:00前后,正值學生下晚課,人流量較大,同時夜間機動車輛仍多,夜市的吵鬧聲、學生的嘈雜聲均增強了環境噪聲,導致嚴重超標。校園外道路交通干線車流量大,來往車輛日夜不息,車速很快,行人過多,導致晝夜間噪聲均超標,最高達39.1%,且校園外部噪聲影響遠大于內部的影響。由此判斷,重慶交通大學校園環境噪聲已形成污染。
3.3 噪聲污染指數法評價結果
采用噪聲污染指數法對重慶交通大學校園內外12個測點環境噪聲污染分別進行了評價,得出校園內外各測點環境噪聲質量等級,結果見表6。由此可知,各測點的噪聲污染指數PN均大于0.75,處于吵鬧狀態,其中一號大門和二號大門的PN略大于1,處于很吵鬧狀態。將噪聲污染指數法評價與聲環境質量標準評價進行對比,得出的結果基本一致。
4 結論與防治措施
實驗研究表明,重慶交通大學校園環境已受到非常嚴重的噪聲污染,從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師生的學習、工作和休息。校園外環境噪聲大于校園內噪聲,道路及校內交通噪聲、學生人為活動是校園的主要噪聲來源。所以,為了改善重慶交通大學校園環境噪聲污染現狀,提出以下防治措施:①嚴格限制校外汽車、摩托車等機動車輛在校園內隨意通行,禁止鳴笛,控制車速,以降低交通噪聲強度;②加強對教學區的管理,嚴禁在教學區大聲喧嘩,控制閑雜人員及機動車輛進出;③加強校園內鍋爐房、廣播等聲源管理,同時加強建筑施工場地管理,使噪聲降低到最低限度,從而減少對環境的影響;④充分利用花草、樹木、建筑物等增加噪聲衰減量,合理布置校園綠化帶,全面設置高效隔聲屏障,既能美化校園,又能吸聲降噪;⑤廣泛宣傳環保,提高全校師生的環保意識,逐步改善校園聲環境質量[6]。
參考文獻:
[1]高 菲, 張季平. 噪聲對健康的影響[J]. 生物學教學, 2007(2):10~11.
[2]李耀中. 噪聲控制技術[M] .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1
[3]張 從. 環境評價教程[M]. 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2.
[4]環境保護部.GB 3096-2008 中華人民共和國聲環境質量標準[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5]陳英旭. 環境學[M]. 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1.
[6]牛志睿, 牛福銀, 陳琳娜. 延安大學校園環境噪聲測量與評價[J]. 延安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10, 29(3):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