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程
摘 要:日本新銳動畫導演代表人物新海誠是首位以獨立動畫制片人身份躋身頂尖行列的動畫家,他制作了許多部優秀的動畫作品,并受到廣泛認可。新海誠的作品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提出了超越時代的動畫創作理念,他的作品融合了生活、藝術、技術等多種元素,并塑造了“新海誠式”動畫。本文主要通過對新海誠動畫作品獨特的創作背景和時代背景、新海誠主要動畫作品所運用的詩意化敘事手法、新海誠動畫作品的視聽語言元素以及新海誠動畫作品所體現的物哀感等四個方面的深入分析來探索新海誠動畫作品的藝術風格。
關鍵詞:新海誠動畫;藝術風格:敘事方式;視聽要素
中圖分類號:J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7)07-0160-02
圖像領域被應用到計算機,為動畫的制作和表現方式提供了更豐富的手段,動畫也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娛樂的方式。從目前動畫產業的發展看,日本和美國的發展較為迅速。日本動畫以二維動畫為主,塑造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同時又注重劇情的發展。美國動畫角色形象較夸張,更強調視覺沖擊力。在日本動畫發展過程中,新海誠作為日本新生代動畫導演, 制作出許多部優秀作品。目前已經有許多觀眾喜歡和認同了他的動畫藝術風格,而且他的作品融合了生活、藝術、技術等多種元素。本文主要探究其作品的藝術風格。
一、新海誠動畫創作背景
(一)時代背景
社會變革帶來了動畫產業的變革。在此之前,做動畫需要有設備、精煉的設備操作人員及優秀繪畫技術者,電影制作者等。而當今的動畫制作只需電腦、制作軟件就可滿足動畫制作的整個流程的需求。《星之聲》這部動畫的產生過程幾乎全部都由新海誠與他的電腦獨立制作完成的。
(二)技術背景
計算圖像的發展奠定了動畫制作的技術基礎,作者可以自由制作并兼顧作品的藝術性及風格。新海誠動畫中的技術運用主要表現在傳統動畫制作技術與CG技術的結合。二維CG的優點就是可以制作出具有個人風格的畫面。新海誠動畫對2D和3D技術加以利用,以現實照片為藍本,將無紙技術和傳統有紙動畫結合起來。他的作品富含現實美感。
二、新海誠動畫的敘事手法
(一)詩意化敘事
新海誠最擅長做短片,影片中簡單平凡的情感,往往會
直擊觀者內心。簡單的情節,通過詩一般的方式表現出來,節奏舒緩,讓人們回味無窮。新海誠的大多數作品里面,都可以看到獨白,散文式敘事可以讓觀眾體會到主人公的情感。“詩意化敘事不突出劇情與矛盾,通過這樣的講述方式觀眾能感受到美感,心情也隨故事走向跌宕起伏” [1]。
(二)以《秒速五厘米》為例的敘事手法分析
《秒速五厘米》是詩意敘事的代表之作,整部影片分為三個短篇即:“櫻花抄”,“宇航員”,“秒速五厘米”。短篇在內心獨白與唯美的場景畫面中層層遞進,是典型的詩意化敘事作品,下面將針對影片內容對敘事方式進行分析。
第一部“櫻花抄”講述由于轉學,主人公貴樹和明理分離,兩個人通過信件傳達思念,之后貴樹不遠千里去見明理,伴著他內心焦慮的獨白:“車站的距離難以想象的遠”,列車緩緩地在雪原上前行。這是影片最美的部分。動畫采用大量的回憶插敘表現倆人之間美好的情感,貴樹與明理間的事情大多數由配音演員的獨白來展現。
第二部“宇航員”,講述的是暗戀貴樹的花苗想要告白卻沒有說出口。這個短片的敘事相較于上一章更為緊湊,盡管接近傳統敘事但依舊沒有戲劇沖突。短片以花苗作為第一視角,側面展現了貴樹的情感失去寄托之后的狀態。星空下,貴樹對暗戀他的澄田,也對自己說:“那一定是一次超乎想象的寂寞之旅……我們就這樣是要去哪里,又能去哪里呢?”。第三部“秒速五厘米”,沒有故事情節,整個都是從人物內心來表現,通過獨白把場景串聯。短片在“只過著生活,但是令人悲傷的事情到處積累”的基調中展現了成年明理悲哀麻木的生活。
三、新海誠動畫的視聽語言元素
(一)場景
新海誠的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場景精細,他十分注重在作品中還原真實場景,希望觀者可以產生“代入感”,觀看影片時自己像是場景中的一員,視覺效果同真實場景相媲美。要做到這樣的視覺效果,就需要非常認真的態度。觀賞影片中的每一個場景,再與真實場景作比較,進而做到擾人視線,以假亂真。新海誠在制作影片前,會根據影片內容選取拍攝場景,選擇拍攝角度,拍成數碼照片,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照片,再通過圖像制作技術制作影片的靜態背景。在《你的名字》中,畫面仿真度、細節、色彩等方面都具有極大現實性,觀者仿佛身臨其境,但是又沒有那么真實,因為畫面人物并沒有寫實,相比之下畫面更干凈、簡潔,給觀眾一種真實與虛幻相結合的觀感。
(二)人物造型及角色設定
人物對故事十分重要,是故事展開的基礎。在新海誠作品中人物造型和角色設定具有一定的模式。
1.人物造型。日本動畫電影和動畫電視在人物造型上有著典型風格。代表性的動畫人物是大眼睛、櫻桃嘴以及有硬朗線條的三角瓜子臉,性別特征不明顯。在身材比例上,大部分是修長、偏瘦、腿部長、富有曲線。人物造型大部分是漫畫、動畫的人物畫風。新海誠是青年代導演,所以他的作品中人物造型就是這種動漫風。
2.角色設定。新海誠的作品中,相戀的人最終都沒辦法在一起,如《言葉之庭》里雪野、秋月;《秒速五厘米》貴樹、明理,每一段情感都帶著些許感傷。主人公們都有各自的心事,生活在人群中卻又不那么合群,人物設定上體現新海誠所理解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保持適當的距離感,既不隨波逐流,又不脫離社會,帶著一股特殊的氣質。
(三)細節的處理
新海誠善于用細節來抒情,也就是用細膩的情感來打動觀者,到高潮部分觀眾才發現不知是從什么時候就已經融入到影片所營造的氛圍中去了?!对浦硕恕分斜憩F佐由里是,就是通過其讀書時候撩起頭發露出精致耳朵的動作輕柔,慵懶地靠在門外聽男孩子的講話等細節來表現的。
(四)光線與色彩的運用
1.光線。動畫是二維的,所以空間層次要通過光線的設計來表現。新海誠作品中對光影的體現做到了以假亂真,這也是他作品的重要特點。他的作品中多次表現了光線透過車窗等物時,移動的光斑和各種炫目的多光源場景,觀看時身臨其境。光暈效果的添加,使效果更為夢幻。除了用光影來表現場景,他還經常使用光影來刻畫人物、營造氛圍、表現情緒。《秒速五厘米》中,貴樹去找明理時的這個片段是最令人揪心的,伴隨著火車燈光的不斷變化,觀者的心也隨之上下。光線的明暗交替反映出的是人物的不安,期待與失望。持續重復的明暗光線,再結合場景中燈的電流聲、鐵軌聲等,使觀者的心情也隨之沉重甚至絕望。
2.色彩。色彩是畫面表現的重要要素,可以用來表現環境、刻畫人物、烘托氣氛。新海誠的作品中有許多傷感的情節,但在色彩上卻多用暖色調。對于學校場景的展現,使用有回憶意味的暖黃色,橫豎分明的新干線用了藏青色?!岸倚潞U\在色彩運用中喜歡多層次色彩,畫面色彩柔和,光線過渡自然,富有層次感”[2],例如《秒速五厘米》中大片明麗的櫻花以及茫茫白雪夜,《星之聲》中奇幻的太空。原本單調的現實色彩加上新海誠色彩的設計,在畫面上蒙上一層或金或粉的色彩,觀影者有一種視覺享受。新海誠在色彩上極力展現的是畫面的美感。
(五)音樂與獨白
動畫配音和背景音樂,可傳達畫面所無法講述的內容。新海誠在音樂和配音的使用上十分用心,旁白的編排以及節奏相符的音樂在烘托氣氛的同時又將劇情推進。
1.音樂。創作不總是獨立完成的,新海誠在音樂創作上的搭檔是音樂創作人天門。天門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純凈、舒緩,與新海誠同樣注重細節,他善于抓住小音律,一點點打動觀者內心。天門擅于使用鋼琴、弦樂器,《秒速五厘米》中的配樂純凈舒緩,與動畫風格相搭配,音樂中也傳達著一絲絲的感傷。第二部中,貴樹躺在草原上編寫著沒有收件人的信息,這個時候用于配樂的鋼琴曲在音律上發生變化,凸顯純凈的同時也表現出貴樹內心的糾結、反復。經過天門的編曲,音樂與畫面完美配合,營造出一種憂傷氛圍。
2.獨白。除了音樂,在影視配音方面新海誠的風格是大量的獨白。“這樣的表現方式與他的詩意化敘事相契合。在他的作品中人物的內心基本使用獨白來表現”[3]?!睹胨傥謇迕住防锏娜齻€短片中只有少量人物對話,以人物內心獨白為線索講述故事。使用大量獨白,可體現詩歌般的敘事,又可彌補畫面在表現人物內心感情狀態時的不足。
(六)“靜”的回歸
觀看新海誠的動畫作品感覺安靜平和。并不是說新海誠的動畫缺乏動,而是動靜協調,更趨向于靜的表現?!赌愕拿帧愤@部動畫就是以靜取勝,唯美的畫面、悠揚的意境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也給動畫制作提供一種新的創意。
四、物哀感
“物哀感是日本文化的一種符號,是一種美學形態”[4]?!拔铩笔嵌忿D星移、萬事萬物的萬般變化,“哀”并不指心情,是一種感慨。
新海誠的動畫也體現了“物哀感”,他的哀傷并不是讓人痛哭流涕,而是使整個故事籠罩一層淡淡的憂傷,令人覺得美好又感傷。在《秒速五厘米》中櫻花、雪作為場景背景大量使用,二者皆是具有物哀感的事物,櫻花美卻只有短暫的花期、雪純凈無暇卻又冰冷無情,借此表現的是美好、短暫的哀傷。貴樹找明理的路上茫茫大雪使人茫然焦慮、雪中接吻明明美好卻意味分離,櫻花飄落唯美卻也意味主人公之間感情的結束。此外,還有宿命論的體現,最后的章節中明明可以相遇的貴樹和明理再次被火車阻擋,似乎什么都沒有發生。擋在中間的是人生、時間與距離,這也將新海誠對世事的感嘆蘊含進去。《星之聲》與《云之彼端》中也因為各式的距離使得人物分離,這種分離及無力扭轉的現實給觀者唯美而悲傷的感覺。
參考文獻:
[1] 元天慶.新海誠及其動畫作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2] 賈亦男.談動畫設計中的色彩訓練[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1(4).
[3] 施亮.淺析新海誠動畫風格[J].少年科技博覽,2012(10) .
[4] 元天慶.新海誠及其動畫作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責任編輯: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