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朱見深的世界——成化斗彩雞缸杯特展”、“盛清的世界——康雍乾宮廷藝術特展”之后,本次展覽是龍美術館中國宮廷藝術“世界三部曲”中的最后一章,用來呈現龍美術館重量級的永宣文物館藏。
在中國藝術發展史上,明代永樂、宣德時期以其非凡成就常被后世并稱為“永宣”,用以界定某種文化藝術風格。展覽依然延續前兩次特展的思路,力圖將文物欣賞與歷史認知結合考量,重新發現文物的時空價值,從一個更宏觀的歷史視角來反思文物內涵與賞析維度。
此次特展共計展出十五件文物,其中包括多件創拍賣紀錄的天價文物,總價近10億元。展品包括一張唐卡,四尊佛像,九件瓷器,和一套鄭和寫經冊頁,力圖通過有限卻精彩的文物,簡要勾勒永宣時期這段恢宏的帝國歷史。
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
時間:2017年4月29日——2017年8月27日
從莫奈到蘇拉熱:西方現代繪畫之路
作為2017中法文化之春的開幕活動,展覽“從莫奈到蘇拉熱:西方現代繪畫之路(1800—1980)”于5月7日拉開帷幕。此次展覽展出51件來自法國圣艾蒂安大都會現當代藝術博物館的西方現代經典繪畫作品,所有作品皆是首次亮相中國,通過庫爾貝、莫奈、馬蒂斯、畢加索、杜布菲、蘇拉熱等大師的真跡作品還原1800年至1980年這一個多世紀以來歐洲藝術的發展脈絡,力圖全方位呈現這一時期歐洲藝術大師們創作靈感噴薄而出、創作活動如火如荼、優秀作品和流派風起云涌的場景。
展覽共分為六個單元,從“對風景的新感知”、“西方藝術中的人物與肖像”、“從立體主義革命到純粹主義”、“超現實主義,夢境與無意識”、“回歸物質”到“在具象與抽象之間”,通過歷史發展順序的脈絡,參觀者可以欣賞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的藝術作品,感受西方現代藝術的精髓。
展覽中展出的作品不僅僅向觀眾展示了它們背后的藝術運動與流派,更重要的是,它們展示了19世紀至20世紀西方藝術史循環更迭歷程中一個個關鍵的節點,并展示了在這些節點上藝術家們對自然、社會與自身的思維觀點與精神走向。
北京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時間:2017年5月7日——2017年8月31日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誕辰150周年:解碼檔案
美國建筑設計大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身為“親自探索”(do-ityourself)建筑理念的先驅,開創了將自然、城市規劃、社會政治兼容并包的實驗性前衛歷程。2017年6月8日,正值這位美國建筑大師誕辰150周年之際,MoMA推出這一由近400件作品組成的展覽。展品創作年代橫跨1890至1950,包括建筑繪圖、模型、建筑碎片、影片、電視廣播、出版物、家居、餐具、織物、畫作、圖片和剪貼簿等分類;其中一些是極少甚至從未公開展出過的作品。
賴特在逾七十載的職業生涯中設計了超過千幢建筑,并將其中五百多幢化為現實。本著使自己建筑哲學長存的想法,賴特為后人保留了多數圖紙(另一些沒能逃過火災)并存檔。此番“檔案重開”意味著對5.5萬幅繪圖,30萬封信件,12.5萬張圖片以及2700份手稿、模型、影片、建筑碎片和其他材料的遷移;也意味著對一些未曾受關注作品的解讀和審閱。展覽旨在對賴特的作品展開研究和探討,用全新角度幫助行業專家和廣大觀眾理解這位非凡的建筑大師。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時間:2017年6月2日——2017年10月1日
塞尚肖像展
“新藝術之父”保羅·塞尚是印象派到立體主義派之間的重要畫家,被稱為改變藝術史發展方向的人。和印象派不同的是,塞尚一直在探索構圖和形式的問題,并在德拉克羅瓦和庫爾貝的作品中得到了重新發現。20世紀初,當梵高的影響減弱的時候,畢加索開始從塞尚的作品中尋找源頭。
塞尚一生創作過近200幅肖像畫,包括26幅自畫像和29幅其妻子的畫像。本次展出作品集中將探索其肖像畫中的特殊人物形象與性格主題,更有他的配對作品,以及對同一題材的不同版本創作,并以年代順序呈現給觀眾。
巴黎奧賽博物館
時間:2017年6月13日——2017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