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爾
從《極限挑戰》、《奔跑吧兄弟》,到《中國好聲音》、《媽媽咪呀》,似乎長久以來,我們都習慣了這種熱熱鬧鬧且充滿競技感的綜藝節目,而當今年的《朗讀者》、《見字如面》及田園牧歌式的《向往的生活》等慢綜藝出現后,大家才真正體會到溫情和安靜的力量。在這個充斥著喧囂與浮躁的時代,如此需要沉下心來靜品的節目仿佛是綜藝界的一股清流,給觀眾以耳目一新之感,速度成為大家的新寵。
代表節目:《花兒與少年3》 《旅途的花樣》(《花樣姐姐》第三季)
◆明星之間的人際關系和矛盾沖突
從最初公布《花少3》的嘉賓陣容,到之后發布預告片,《花少3》都是第一時間引發熱議的“話題之王”。有了前兩季的收視保證后,第三季從播放伊始,幾乎每周結束后,都是第一時間登頂微博熱搜榜。這季節目從一開始就與前兩季不同,總導演換成了文藝感十足的吳夢知,雞湯式的文案成了節目的賣點之一,可惜越是試圖規避“一言不合就開撕”的內斗掐架,反而越讓每集中團員們的細枝末節成為觀眾們猜測臆想的話題。
無論是《花少3》還是《旅途的花樣》,都將側重點放在了嘉賓們如何磨合,如何從陌生到漸漸熟悉。嘉賓們一開始都是比較陌生的關系,通過一段長時間的旅程,從一開始的謹小慎微、相敬如賓,到漸漸形成默契,團結一心。而每一季中團員間的性格沖突總是免不了,且這些沖突往往都被放大作為輿論炒作的熱點來促進收視和節目熱度。
◆“雙線旅游”模式
《花少3》在第一集開始就拋給觀眾一個問題,“旅行究竟是一群人的狂歡還是一個人的冒險?”于是陳柏霖在“導游競選”中失敗,被流放到了非洲的納米比亞,一個人、一只狗、一輛車,開啟了屬于他的公路自駕之旅。而原本就有著外語優勢的他,加之超強的自理能力和樂觀的生活態度,讓一個人的路途也變得看點多多,圈粉無數。與此同時,遠在千里之外的其他團員則開啟著團隊協作的路線,一起坐滑翔傘,共同參加巴西狂歡節,嘗試著旅行中的集體項目。一人線與多人線穿插交替著出現,似乎在強調陳柏霖的一人一世界和花少團一個小社會的對比,通過畫面的倒轉和精妙的剪輯,留給觀眾思考和選擇的空間。
而在《旅途的花樣》中,節目組同樣也在試圖制造兩條故事線。兩位團長林志玲和沈騰選擇了充滿文藝氣質的“人文之旅”,張歆藝、馬麗、金晨、華晨宇則踏上風景迷人的“自然之旅”。明星們化身“體驗導游”幫觀眾完成旅行心愿,同時真正以旅客的身份享受旅行。
◆打卡式觀光與現代人的旅行哲學
《旅途的花樣》較之前幾季不同的是,這次節目提前就在網上征集意見,并根據網友意愿列出最想了解的旅行地TOP 10榜單,將此作為任務交給“花樣團”,在“花樣團”完成任務的同時,為觀眾提供詳細的自助游旅行攻略。而與“花樣團”不同的是,“花少團”依舊沿襲著DIY探索式的旅行方式,嘉賓們完全自助訂酒店、訂車、安排伙食、定制行程,剛下飛機就遇到了租車的麻煩,并且還要在有限的經費中省吃儉用;還要克服恐高,體驗空中滑翔的樂趣,甚至還需要嘗試與豹共籠,與各種野生動物來個親密接觸……兩檔節目都告別傳統的打卡式到此一游的旅行模式,在體驗異地風土人情的同時,更注重現代人渴望獨立、渴望個性,試圖在不同文化的沖擊以及意外事件的累積中發現自我、鍛煉自我的意愿,尋找旅行的真正意義。
◆嘉賓為流量擔當
放眼時下的熱門綜藝節目,想要在第一時間博眼球,嘉賓陣容依舊是先決條件?!痘ㄉ?》和《旅途的花樣》兩檔節目紛紛使出大招拼嘉賓陣容?!盎訄F”依舊沿襲著老中青三代的陣容,“搞笑擔當”沈騰與“三朝元老”林志玲在火車上即興尬舞,馬麗與張歆藝現場飆戲,華晨宇馬麗互飆東北話,笑點十足,氣氛相當活躍,歌手+演員+喜劇大咖的組合,令這場旅途看點不少。
而以往幾季同樣集結了老中青三代的“花少團”,這次隨著總導演的換血,嘉賓陣容也有了耳目一新之感。這次“花少團”的成員們一改以往年齡跨度較大的姐弟組合模式,啟用了當下的流量小生和小花的亮眼組合,強調顏值與年輕化,也真正契合了“花兒與少年”的主題,吸引了當下的年輕觀眾群體,同時也令粉絲效應得到了發揮。
代表節目:《朗讀者》《見字如面》
◆“小火慢烹”式的雞湯型節目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在這個充斥著短頻快速食文化的浮躁時代里,橫空而出了《朗讀者》《見字如面》兩檔節目,沒有鮮肉小花來充流量博眼球,而是通過嘉賓朗讀美文或信件的形式為觀眾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需要觀眾細細品味。如此主打溫情牌且有著文化內涵的節目宛如一股清流,讓觀眾耳目一新。央視主持人董卿以制作人身份打造了《朗讀者》這樣一檔全新自創節目,還邀請了鄭淵潔、柳傳志、濮存昕、王千源、徐靜蕾、曹文軒、李立群等名人以及各行各業的平凡百姓,在鏡頭前,在舞臺上,飽含深情地朗誦那些直抵世人心靈深處的文字。這碗文化底蘊十足的“雞湯”讓很多平日里連書都沒時間讀的人分外驚喜。而《見字如面》雖然沒有重量級的主持人,但節目借鑒了英國綜藝《Letter Live》的節目形式,主旨是“用書信打開歷史”。沒有復雜的節目環節,只通過一個人,一封信,一支話筒,將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娓娓道來。對于每天都只是敲擊鍵盤、聊天用表情包來替代的都市人而言,如此“復古”又文藝的雞湯形式一下子擊中了他們的痛點,所以才能在短時間內賺得口碑與熱點,成為觀眾們的新寵。
于是乎,《朗讀者》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8.6分,而《見字如面》竟然高達9.0分。這兩檔新興的綜藝節目,差一點就超越了近幾年國產綜藝節目的口碑之冠——豆瓣評分9.1分的《極限挑戰》第二季。要知道,《極限挑戰》可是不少網友心目中的綜藝“神作”。
◆驚艷亮相,后期收視卻遭滑鐵盧
《朗讀者》在最初亮相時,的確緊抓了一把大眾的眼球。有這樣的一個統計數據,節目播出了7期,閱讀突破10萬+的公眾號文章已經有132篇了;喜馬拉雅客戶端的收聽量是1.79億次;相關視頻全網播放4.97億次。這個數據讓我們看到了年輕人和新媒體對這檔節目的關注和贊許。但一碗雞湯若煲得太濃,總會讓人感覺油膩,這也是《朗讀者》和《見字如面》在最初驚艷亮相后卻遭遇網播量下跌的主要原因。節目形式相對固定沒有變化,還要依靠著過分密集的煽情橋段,似乎帶給人的觀感就只能用淚水來表達,讓年輕的觀眾群感覺審美疲勞,繼而產生厭煩,關注度也不如以往。難怪很多網友調侃《朗讀者》根本就是“精簡版《藝術人生》”和“新版的《感動中國》”。
一直以來,無論是影視作品還是綜藝節目,觀眾都偏愛強劇情、快節奏的類型。盡管目前的幾檔慢綜藝都取得了觀眾們的不錯口碑,但回顧國內綜藝節目,僅存的長壽節目如《快樂大本營》、《非誠勿擾》、《天天向上》等,都是主打明快鬧騰的“快綜”型。如果沒有摸索到自己的獨特性,就算獲得了先期的好口碑,久而久之,口味挑剔的大眾還是會轉向靠流量、靠炒作、靠撕×贏得人氣的節目。
◆尋找自己的獨一性,告別抄襲
湖南衛視的《向往的生活》一經推出,網播量和話題度都非常高,但在開播伊始,就有網友指出《向往的生活》抄襲了韓國綜藝節目《三時三餐》。兩檔節目的主要內容都是明星回歸田園生活,用自己的勞動力換取食物。在之前短短的20分鐘預告片中,網友竟然發現了100處與韓國《三時三餐》一模一樣的細節,簡直可謂是“山寨大戶”。陷入抄襲風波的慢綜藝節目不止這一檔。《偶像來了》播出時,也被指抄襲韓國綜藝《英雄豪杰》。這兩檔節目都是通過人氣比拼分成兩隊,女星也都是通過游戲為自己拉人氣。有細心的觀眾發現,《偶像來了》前20分鐘的內容與《英雄豪杰》幾乎完全一致。對于正處于摸索階段的國產慢綜藝來說,提升原創能力,讓看似流水賬式的慢節奏變得有趣、讓屏幕外的觀眾產生一種共鳴與代入感是關鍵,否則無論如何來勢洶洶,都難逃雷同無趣的命運,難保新鮮勁一過的觀眾不火速轉臺。
◆嘉賓演的痕跡過重
和快節奏的綜藝類型不同的是,慢綜藝中嘉賓的性格和個人魅力最受觀眾關注。其實綜藝的本質就是要將節目完全呈現,而節目中嘉賓是否能全然放開,是否能通過節目挖掘出嘉賓的另一面,才是節目有趣與否的關鍵。但在而今剛興起的慢綜市場,嘉賓們的表演痕跡依舊濃重,放不開,或是演得太過,不僅沒能贏得觀眾的理解,反而弄巧成拙,有畫蛇添足之嫌。
一談到海外慢綜,想必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韓國綜藝了。我們熟知的《花樣姐姐》最初也是源于韓國羅英石PD制作的《花樣》系列,其中包括《花樣爺爺》、《花樣姐姐》和《花樣青春》。談及羅PD,他絕對是韓國綜藝界的神之存在,先后制作出《兩天一夜》、《花樣》系列、《三時三餐》、《新婚日記》、《尹食堂》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超紅綜藝。
《三時三餐》里的嘉賓每天睜眼閉眼都在為三餐忙碌,從播種的春天,到結果的夏日與秋日,嘉賓們的日常就是種菜、做飯、應付一日三餐、聊天?!秲商煲灰埂肥找晞撛炝隧n國綜藝節目收視的最高峰,以分時段51.3%的收視率刷新韓國電視史上綜藝節目的收視紀錄。在節目里,讓一幫偶像明星扔掉偶像包袱,跟著掌管人,在陌生的野外互動、游戲?!痘忧啻骸防?,在藝人全然不知的情況下,強行綁架“發配”去旅游。《尹食堂》的主線任務就是4位明星在巴厘島開10天的餐廳。嘉賓們面朝大海,卻躲進小小的餐廳里,每天邂逅不同的人和事,從早到晚為別人的餐飯忙碌,簡直“慢”到一種境地。而羅PD卻說,“我能讓你們‘過上這種日子,充滿代入感地看節目。”美食、寵物、音樂,沒有爆點,卻能將自然和人拍得生活氣息十足,籠絡人心,這樣不著痕跡的功力和創新性值得我們借鑒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