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一鳴
7月30日,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式在內蒙古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舉行,12000余名官兵、600余臺裝備、100多架戰機接受習近平主席檢閱。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以慶祝建軍節為主題的專項閱兵,也是國防和軍隊改革全面實施后的首次閱兵。
作為此次閱兵式公共信號制播機構,中央電視臺統籌協調全臺資源,投入CCTV-1、CCTV-4、CCTV-7、CCTV-新聞和中國國際電視臺(中國環球電視網)各外語頻道等9個頻道參與并機直播,32個省級上星衛視綜合頻道同步轉播中央電視臺的節目信號。據統計,7月30日閱兵直播時段CSM媒介研究全國網并機總收視率4.92%份額45.54%,中心城市并機總收視率7.09%份額55.62%,全國約2億觀眾通過電視直播同步收看到了閱兵式的精彩盛況。
為順利完成閱兵直播工作,中央電視臺派出精干報道團隊,提前數月進駐綜合訓練場。在認真研究和借鑒國慶50周年、60周年及“9·3”勝利日閱兵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對歷次閱兵式整體轉播任務及各系統的功能職責進行認真梳理和解構,對相關活動場地進行多次踏勘,對閱兵隊伍的布局規劃提出意見建議,確保其適合電視直播播出要求。在細化分鏡頭設計、打磨切換預設腳本、歷經多輪合成演練后,最終為全球觀眾提供了畫面優質、構圖精巧、質量上乘的公共節目信號。
全力確保安全零風險,銜接無縫隙,應對無誤差
此次建軍90周年閱兵式受閱地地形條件較為復雜,且無同類成功制播方案供借鑒。閱兵場占地面積大,囊括的兵種紛繁復雜,前方機位架設密集,訊道切換數量多,綜合考慮后,直播團隊確立了流程化分系統的導播切換模式,由前方各點位分系統統一通過二級切換合成傳送。
具體來看,各分系統點位信號先是通過一級切換匯總,再整體通過二級切換分配,后制作成CLEAN公共信號統一回傳至央視總部光華路辦公區,通過字幕包裝渲染和音頻合成后上星播出。過程涉及異地信號回傳,步驟煩瑣,因此轉播過程中必須考慮后備和應急預案,緊繃安全播出責任弦。
在特別節目開場前各信號整體“走系統”,以實時畫面為依托,對信號源進行全面體檢和排堵疏漏,各路信號互為備份、互相補充,隨時做好各系統間單邊信號點位回傳總部導播間的準備工作,若前方系統“崩潰”可啟用備用信號源,以達到閱兵轉播整體完整不出紕漏。
與此同時,新聞中心派駐前方骨干團隊,負責閱兵式解說詞撰寫工作,以字字對應、精雕細琢的職責使命順利完成大量節目前期統籌工作,確保后方切換協調準確無誤。與技術部門提前商定單邊連線點位,確保各記者連線單邊時段“不撞車”,平衡有序“排隊”連線。光華路辦公區配備應急預案和備用演播室以防公共信號崩潰;復興路辦公區導控室全員上崗,嚴陣以待為安全播出保駕護航。
全面升級直播新興利器 360°全景立體展現颯爽英姿
此次閱兵直播,央視加大了對特殊機位的使用頻次,強調自主知識產權創新意識,大膽啟用新技術和新設備,通過“技術+藝術”的手段,增添直播畫面的藝術感和觀賞性。
一是首次啟用世界上最先進的攝像系統——萬向鷹眼,該系統具備預定三維坐標系內無盲點飛行、加速飛行及懸停拍攝的優秀空中運動性能。閱兵式上,萬向鷹眼在2000平方米三維坐標范圍內,或從20余米的高空“展翅翱翔”,或俯沖至離地7.5米的低空近距離俯拍受閱部隊,實現了區域范圍內三維360°平搖、+65°至﹣110°俯仰、±85°鏡頭軸向無限旋轉。
二是調派95噸及以上大噸位汽車起重機、4.0泵車、消防云梯車等10余臺高端設備架設二維索道和天鷹座飛貓攝像機,橫貫主閱兵跑道兩側,縱深受閱部隊全程,立體交叉多維視角,360°全景式展現閱兵盛況。
三是敷設數十公里野戰光纜環網,確保音視頻信號回傳穩定。創新設置迷彩音柱,貼合場景環境不顯突兀;架設十余個視頻采集點位,構建野外高清大屏幕顯示、閱兵模擬演練、部隊態勢實時顯示等信息系統,解決了音響擴音、視頻采集設備集成難等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在轉播A系統中,藏匿于萬向鷹眼系統背后的“最牛”機位“A牛”,負責拍攝直面行進隊伍的步步緊逼。該機位由56米4.0泵車56X-6RZ改裝而成,50余米的長臂伸縮自如,搭配伸縮鏡頭則可將行進列隊最近和最遠的人像物體集中在同一畫框內,視力范圍遠超人眼,震撼性視效凸顯。
與此同時,在受閱部隊的行進道路上、在空中梯隊展翅翱翔的伴飛直升機上、在官兵集結前進的頭盔上均安裝了很多GoPro鏡頭,為直播提供了大量極具沖擊力和震撼性的獨特視角。安裝在直升飛機上的微型攝像機被網友譽為“最牛自拍桿”,以主觀視角呈現閱兵動態進程,參與感十足。
創新求變攝影構圖方式 鍛造每一幀精彩畫面
直播團隊精心設計攝影構圖分鏡頭腳本,精準拍攝受閱部隊威武雄壯的磅礴氣勢,精確實施流程化、系統化的關鍵環節。利用航拍景觀鏡頭在受閱前渲染凝心聚力的集結氛圍;在受閱中展現陸空部隊的轉場過渡;在受閱后凸顯威武之師、沙場點兵的宏大氣勢。
籌備階段,直播團隊分別設計了朱日和綜合訓練場周邊盤旋、受閱部隊行進二維盤旋、自東向西線性推進、俯沖裝備方隊、跟拍空中梯隊等鏡頭,在實際直播中,所有設計的航拍鏡頭無一缺漏、無一失誤,全部精準到位。
直播團隊組合使用伸縮搖臂攝影機、萬向多維飛貓系統、高點位長焦距高倍鏡頭等,不斷細化工作流程,不斷優化攝影構圖呈現效果,分別采用對角線構圖、廣角構圖、封閉式和開放式構圖、中心構圖等手段,恰當使用蒙太奇畫面組接方式,力求每一個鏡頭都體現國家意志,每一幀畫面都展現雄壯軍魂。
設置全新鏡面包裝 技術運用、媒體融合強化升級
與此同時,在建軍90周年閱兵特別節目中,央視加大使用增強現實、媒體融合等新興手段。特別節目片頭采用增強現實的動態畫面與演播室實景相結合,五星閃耀“飛”進演播室,貫穿熒屏。重新布景演播室整體格調,利用曲面環形大屏呈現喜慶暖色調的演播環境,與建軍90周年的主旋律氛圍相契合。
全新制作建軍90周年統一版式鏡面包裝,以“90”數字logo為主元素,設主、副兩節標題欄。以沙場迷彩為主色調,搭配暗紅色字幕條,以宋體字體和黃、白背景色映襯,字幕條下方貫穿中國長城,象征90年的風雨滄桑。版權頁建軍“90”數字字樣與中央電視臺中、英文臺標分列兩旁,整體風格與肩章類似,突出時代感和紀念感。
節目編排繼續采用“主持人串場+記者連線+嘉賓解讀”的模式,融媒體實時互動遞推行進。觀眾通過手機拍下閱兵精彩瞬間并附上留言,即可即時登上電視屏幕與全國觀眾共享。網友實時參與互動的提問成為嘉賓即時解讀的“引子”,有效延長了融屏共振的收視聚合效應。
多平臺矩陣同頻、全方位擴散 全媒體報道成全網“流量擔當”
央視新聞利用旗下全媒體傳播矩陣持續發力,7月29日晚19時全網首發閱兵消息,制作全媒體宣傳海報,介紹受閱地點、武器裝備,報道籌備工作、前瞻閱兵看點,引發全民期待,引領全民討論。央視新聞新媒體24小時直播“沙場點兵”特別節目,6小時內同時在線觀看人數達2812萬,創重大事件報道新紀錄。初步統計,截至7月30日晚,央視新聞微博微話題#今年建軍90周年#閱讀量2.2億,#沙場點兵#閱讀量3.3億次,總閱讀量5.5億。
借助平臺優勢,整合媒介資源。央視新聞新媒體充分利用獨家制播的公共信號和單邊點機位資源,及時收錄重要直播信源,將現有資源和新媒體24種特殊機位鏡頭拍攝相輔相成,制作135條V觀微視頻,多機位、多視角合力展現閱兵盛況。
超前策劃、全盤考慮、精準傳播,在小屏直播通道根據閱兵進程即時制作相關方陣介紹,設置融屏互動、有獎問答等環節;專題化、碎片化制作傳播獨家V觀視頻59條,8小時內閱讀量超過1000萬,培養電視觀眾逐漸形成“大屏看直播、小屏玩互動,抬頭看新聞、低頭看解讀”的收視習慣,帶動新浪微博粉絲超5000萬,一度超過人民日報閱讀量10倍,成為全網“流量擔當”。
在精細化流程、系統化設計的理念引領下,中央電視臺全媒體矩陣對建軍90周年閱兵式進行了流暢完整、亮點紛呈的傳播推廣,全景式、立體化地呈現出大氣、雄壯、震撼的藝術效果,以最佳角度、最佳構圖、最佳時機拍攝出我軍雄渾豪邁、雄姿英發的軍容軍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