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星空
中外的動物寓言已經讀過不少了,《伊索寓言》中的《獅子與蚊子》與明代馬錫《東田文集》《山狼傳》都是很精彩的關于動物的寓言。雖然是動物寓言,卻在幽默風趣和意味深長之間,折射出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錯綜復雜的世間萬象。需要提醒的是,讀這些寓言故事時千萬不能過于著急,或者可以一點一點讀,或者可以翻來覆去讀,能讀出故事以外的味道時,也許就算出真正得到了其中的精髓了!
黃永玉的這本《給孩子的動物寓言》也是如此。138則動物寓言,畫是主角,文字是配角。欣賞那一幅幅畫的時候,可以和文字一起讀,也可以超脫于文字之外自己去感悟,不必拘泥于作者設定的框框。
這些畫和文字,是黃永玉93年人生閱歷的記錄和升華。黃永玉自稱“九零后”,好玩的心性由此可見。近百歲老人性格的一種灑脫、寬容與坦率,在黃永玉這本《給孩子的動物寓言》中,無論是簡潔無比的一幅幅小畫,或是與畫相伴的一句話或一則短文,處處都體現得淋漓盡致。所以,還是那句話,賞畫常文,都不能著急,一定要從容有序。
書名是《寫給兒童的動物寓言》,因此在內容上的編排也就非常用心,按理解難易的程度分為了三卷,越到最后哲理性、諷喻性越強,越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識和感悟力。從表面到內心,深度和廣度都漸次增加。不過呢,看似簡單的未必就淺顯,看似復雜的未必就難懂,易與難,在不同的人那里,顯然一定會是不同的。
小老鼠說:“我丑,但我媽喜歡。”這說的是母不嫌兒丑的古訓——母不嫌兒丑,不知兒對母是什么樣的回報呢?海馬說:“料理孩子,我比我老婆還在行。”這是在表述一種事實,海馬幼子是由雄海馬來撫育的,但言外之意似乎也是在提醒爸爸們,在家庭里養育孩子可不只有媽媽的責任,爸爸也是需要出大力氣的,并且這一種作用還無可代替。袋鼠說:“根據我的教訓,子女要有出息,不能養在口袋里。”這幾句話不需多說,就連孩子也能看得懂。生活越來越好,孩子在成才的過程中,不僅會遇到陽光雨露,也會遇到狂風暴雨,各種各樣的考驗、障礙層出不窮,溫室里待著固然省心省事,可那樣卻多半是成不了才的。野豬說:“我為屈辱的堂兄弟而戰斗!”顯然,它是認為它的堂兄弟——家豬只懂得吃了睡、睡了吃,這也太不思進取了吧……
每一幅畫,聊聊幾筆,卻非常傳神;所配的文字,讓人忍俊不禁之余,足可以沉思良久。所以這些,都與作者這么多年的人生際遇、見識感悟緊密相關。他把這樣的一種感悟傳達給孩子們。也許孩子們現在只能看得到樂趣、聽得到笑聲,而不能感受到太多。這也不著急,可以慢慢來。經歷得越多,就會對這些洋溢著童趣的畫作與文字有更深一層的理解,直到終于透過現象看到了本質,再返回來回爐,反復玩味,反復錘煉,才會得到更多的有味道的感悟。
一本好書,原本就應該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