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麗 徐婷婷
1.內蒙古師范大學青年政治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2.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小組工作介入內蒙古烏海市新橋社區青少年社區服務的路徑探析
郭艷麗1*徐婷婷2*
1.內蒙古師范大學青年政治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2.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近年來,我國城市社區發展迅猛,社區日益成為青少年成長發展的重要空間;而青少年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社區環境和氛圍會直接影響青少年個性和待人處事態度的形成。本文以烏海市海南區新橋社區青少年為研究對象,采用參與式觀察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發現其社區服務中所存在的問題,因需反思小組工作該如何介入新橋社區青少年社區服務,從而有效提高新橋社區青少年的生活環境和發展水平,以期更好的適應社會。
小組工作青少年;社區服務
社會學理論認為“人的社會化就是不斷地調整自我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要求”[1],人是環境的產物,環境塑造了人的個性,青少年的重要生活區域除家庭、學校外就是社區。為了解新橋社區內的青少年需求和想法、現有服務的開展情況和已有的資源,筆者于2016年7月15日——2016年8月1日在內蒙古烏海市海南區新橋社區以問卷的形式進行了調查。新橋社區是現代化城市社區,共有住戶3602人,其中青少年1082人,常住青少年約650人,本次調查對象是新橋社區中的常住青少年,共發放15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24份,調查人數占新橋社區青少年總人數的五分之一;男女比例為13:18,初中生占比9.68%;高中生占比12.9%;大學生占比77.42%;67.74%的青少年與父母居住,6.45%的青少年與祖父母、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其余人為住?;蛟趯嵙晢挝痪幼?。根據發放問卷結果分析,新橋社區的整體服務狀況較豐富,如圖1-1所示,但存在以下問題。
(一)現有青少年社區服務與青少年實際需求脫節
如圖1-2所示,新橋社區開展的針對青少年的社區服務主要是晚會(文娛活動)、體育競賽等,筆者與社區工作人員交流得知,社區每年會舉辦一次大型社區晚會,其他大型社區服務每半年至少舉行三次,內容多是圍繞當下時政或重大事件;同時也有公益服務和技能培訓,但是規模較小且很少涉及青少年。從另一方面看,青少年希望社區可以提供的21種服務類型中,最希望社區為其提供培訓學習的機會,其次是參加可以使能力得到發展提升的成長發展性小組,結果如圖1-1所示。通過圖1-1、圖1-2對比可知社區服務未能滿足青少年實際需求。
(二)社區資源利用率不高
新橋社區青少年對所在社區公共資源和社區服務開展情況總體表現為不太了解,如圖1-2和圖1-3所示,35.48%的青少年表示新橋社區并沒有開展過服務,而54.84%的青少年并不了解除籃球場和基礎健身設施外還有哪些資源可以使用。據統計,新橋社區內共有26組健身設施,室外分布20組,其余在辦公大廳內;社區廣場占地650m2,上設有籃球架4組,可供青少年進行日常體育鍛煉;日間照料中心一個,主要為社區居民提供醫療服務;同時設有老年活動室1個、多功能活動室1個、未成年人書畫室2個、文化服務站1個、電子閱覽室1個;一站式服務大廳、市民學校、家長學校、黨團活動室、志愿者服務站等服務機構設立在服務大廳2樓及大廳外1樓。但除了籃球場使用率較高外,其余設施利用率偏低。同時社區工作人員也并未在社區宣傳欄等醒目地方張貼各類服務的宣傳海報,只有固定的以黨建為主題的背景展板,較少使用社區已規劃好的資源。

圖1-1 新橋社區青少年希望社區開展的服務類型
(三)社區對青少年社區服務宣傳不到位
如圖1-4所示,青少年精力有限以及青少年家長不同意等因素限制了青少年參與到新橋社區的社區服務當中。雖然青少年當下主要任務是自身發展,但是其中不僅包括學業提升,還包括能力增強及健康培養等全方面發展的要求。產生“沒有時間和精力”或者是“社區服務與
其無關”的想法,是因為居民對青少年社區服務不了解,其中社區對相關服務宣傳不到位以及社區青少年服務效果不明顯是影響社區居民對社區服務的認識不足的主要原因,從而產生認識誤區并限制青少年參與社區服務。當居民對服務產生抵抗情緒和消極觀念時,社區服務活動的招募就會受到限制,服務也將難以開展。

圖1-2 新橋社區開展服務情況

圖1-3 青少年對社區資源的了解情況
小組工作是社會工作的一種專業方法,人類有合群趨向,傾向共同勞動共同生存,因此人會組成群體[1]。小組工作正是基于在群體中借助小組工作者的協助,以個人能力和需求為基礎,與他人互動,獲得成長經驗,發揮個人潛能并達到改變目的。小組工作既是過程也是手段,運用小組理念及小組活動,可以增強和提高組內成員的社會功能。通常組員為8至12人。
(一)結合新橋社區具體情況籌備小組工作
1.依需制定小組方案
傳統的社區服務并不能滿足當下青少年的需求,因此社區服務應創新以期得到認可。問卷的調查結果顯示:積極的、具有公益性的、能學到知識且有利于自身發展的社區服務更能受到青少年的青睞。小組工作在籌備時期需要提前調查社區青少年的需求,依據調查結果制定相應的服務目標和方案,并在小組初期、中期、后期的開展過程中,隨時依據服務對象的改變調整目標。針對新橋社區青少年面臨的主要問題(圖2-1),新橋社區應該利用社區內現有資源,如籃球場、活動室等場地開展青少年減壓小組,減壓小組可針對青少年面臨的學業壓力、就業壓力、人際交往壓力方面的問題,通過情緒宣泄、理性情緒治療模式等方法,找尋正確對待壓力的心態;同時運用音樂療法放松身心,通過有關能力建設的活動提升青少年的抗壓能力。小組工作要與時俱進,確保每次的社區服務內容、目標與意義都要明確、深刻,同時充滿趣味性。
2.建立多種宣傳方式
新橋社區首先應做好傳統的宣傳方式,不斷更新社區實事、先進思想和文娛活動的消息,為每一位社區居民特別是青少年提供參與機會。其次,由于當前的社會大環境,多數青少年可以接受類似于網絡遠程教育形式的社區服務,如圖3-1所示。因此社區要充分利用先進的大眾傳媒方式,傳播社區文化和社區服務:第一,建立新橋社區微信公眾平臺,由原先的社區宣傳人員負責社區便民消息的更新;第二,建立社區官方微博,對當下社區服務及各類宣傳知識進行專題報道;第三,提高入戶走訪的效度和信度,完善社區內居民的電子信息;第四,可以在得到青少年參與者的同意下進行活動環節的直播,擴散正能量,提高青少年參與的積極性。良好的宣傳可以改善社區居民對社區服務的消極、錯誤的印象,增強社區居民的歸屬感,同時也能達到提高社區居民生活質量,達到為社區青少年塑造一個良好的、健康的成長環境的目的。

圖3-1 新橋社區青少年對各類宣傳接受度
(二)結合新橋社區青少年自身發展開展小組工作
1.小組初期關注青少年的情感需求與顧慮
當新橋社區青少年小組成立后,在初期由于組員是在熟悉的社區內參加服務活動,參與的青少年既對將要開展的小組活動充滿了好奇與期待,也有緊張和焦慮。在第一次聚會的過程中也會對小組工作的內容和工作人員產生懷疑或質問,成員擁有獨立性但又渴望與社區的其他青少年互動交流,最直接的反應就是試探工作人員,因此在此階段,工作人員要注意引導小組成員間彼此多進行交流,積極關注每一個成員的語言和行為,需特別注重負面情緒的產生和消除。同時,適當的運用與服務目標相關的游戲,為參與的青少年提供一個溫暖、舒適的開放性場域。
2.小組中期聚焦青少年的能力提升與反思
青少年小組中期是小組重整與歸納階段,這時成員開始關注自己在小組中的權利和地位,關心自己被他人接納的情況,同時也會有超越他人的意愿產生,但與此同時,小組凝聚力和歸屬感增強,彼此坦誠交流、相互分享。這時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信賴游戲,如在石燕編寫的《游戲會說話—兒童青少年小組工作實務》一書中提到的“老鷹捉小雞”、“扶倒練習”和自我探索游戲,如“優點大轟炸”等方式,使成員聚焦自我,處理角色沖突,提升成員的自我整合能力,最終達到服務目標。
3.小組后期鞏固良好的改變并處理離別情緒
在結構性小組中,小組的活動次數都是提前確定了的,工作人員要提前做好離別情緒的處理。小組的結束會給成員帶來失落感,組員經常出現兩極情感的宣泄,此時社區內的工作人員要幫助組員進行工作的總結、評估,使青少年了解自己的收獲、發現新的目標和需求。首先要提前告知青少年小組解散的時間,以便社區青少年有心理準備。其次可以通過互相回饋的方式如開放式問題、小組分享、討論和游戲等,確定組員間已克服的心理障礙和實際困難,鞏固其良好改變。最后也可以用歡送會的方式留下臨別贈言,從寶貴的交流和成長經驗中獲得信心和勇氣,為青少年后續的生活做準備。
(三)結合新橋社區管理體系評估并反思小組工作
1.結合工作者自評與青少年組員自評
工作者自評一是要注重工作內容即目標是否達成,二是注重工作表現,即小組工作員在領導小組中的技巧運用和與組員間的互動過程是怎么樣的。每次活動結束后要填寫工作記錄表并整理好放入檔案內交由新橋社區檔案管理人員保管。
成員自評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參與小組的目標是否達成;小組的有效度如何;參加小組感受怎樣。同時可以采用“阿亨巴赫行為量表”、“CSD社會期望量表”、“自我意識量表”等專業評估量表進行評估,也可以由社區工作人員自定評估問卷或以訪談的方式進行評估。
2.社區工作人員參與過程并做過程評估和結果評估
新橋社區現有專人負責服務檔案的管理。小組工作在籌備時,社區工作人員應適當參與到其中,觀察小組開展的整個過程并留下記錄;在此過程中通過專業工作者的教授,使新橋社區內現有工作人員不斷積累專業方法并提升素養,從而提高整體的服務效率,形成良好的社區影響力。在青少年小組工作結束后,社區的工作人員要對參與的青少年進行回訪以確定服務效果,形成結果評估報告,與工作人員交流反思,以便提高服務質量。
3.建立社區內志愿者管理制度
新橋社區的志愿者服務站并沒有固定成員,當下青少年課業負擔重,因此新橋社區可以針對此情況,聯系社區內退休或者在任教師成為志愿者,開設“學習小組”,這樣既有利于增加退休教師的幸福感又能解決養老問題和青少年學習方面的問題,有利于構建和諧社區。同時社區人員通過積極走訪家庭,發現社區內有才的青少年,組成青少年興趣志愿小組,制定每個星期、每個月的任務計劃完成表,為其他服務積累人力資源。志愿者招募時,社區要及時澄清志愿者相關工作的內容和義務;志愿者招募后,要及時為志愿者建立檔案并發放有效身份證明,以免發生糾紛;志愿者開展服務之前要進行相關培訓,強調服務注意事項,增強志愿者服務隊伍的水平及能力。
總之,在新橋社區內開展小組工作可以為社區內青少年提供個人成長空間和支持性的專業服務。針對新橋社區現有情況,可以先開展較為保守經典的小組工作,以確保小組工作的效果和質量;隨著小組工作的發展,工作人員可以在小組工作開展過程中將服務加以創新。小組活動的創新性既可以與時俱進,永葆社區服務的“青春”,也可以體現社工的小組工作的專業性和靈活應變性。相信隨著新橋社區文化水平逐步提高,社區內建設不斷完善,小組活動在新橋社區發展中將會起到重要作用。
[1]徐永祥.社區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
郭艷麗(1980-),女,內蒙古師范大學青年政治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徐婷婷(1995-),女,內蒙古師范大學社會學民俗學院,研究生在讀。
C916;C
A
1006-0049-(2017)17-00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