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環保督導組將于8月10日進駐山東的消息,對于諸多飽受諸如廢氣、廢渣、廢液等污染危害的老百姓而言,絕對是一個讓人歡欣鼓舞的事情。人們相信,與以往走過場、蜻蜓點水式的環保督查治理相比,這次中央親自下派工作人員治理整頓,無論從重視程度還是規模上來看,都應該是動“真格”的了。
其實,早在7月初中央做出派環保督導組進駐山東的決定起,為了迎接中央督導組的到來,山東省從上至下便開始了環保“自我整治”行動。也就在短短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里,全省的基層企業,尤其是鄉鎮乃至村辦企業,經歷了一場堪稱暴風驟雨的“洗禮”。
在農村從事網袋(一種盛放蔬菜和水果的袋子)加工生產的朋友阿東,是諸多這樣企業的典型代表。面對環保治理檢查,阿東對自己這類在生產過程中既無廢氣、廢液排放,也沒有廢渣產生,甚至連噪聲也沒有的生產企業,自然是覺得事不關己而高枕無憂,按部就班地開著工。近期正是網袋銷量的高峰時段,當地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卻找上門來,通知阿東立馬停止加工生產。阿東有些莫名其妙,他以自己的企業并無礙環保為由而據理力爭,但是,當地負責環保檢查治理的鎮政府工作人員卻以一副“寧可錯殺一萬,絕不放過一個”的嚴厲態度,不聽任何解釋。同時,為了避免阿東的企業偷偷加工生產,當地政府還以治理環保的“大形勢”為由,強制停掉了阿東廠子的供電。
當地與阿東的企業相類似的諸如手套廠、服裝廠、家具廠等,都以“環保”的名義,被強制斷電或停水而停產。
停電,當然是當地政府治理環保無往而不勝的“殺手锏”。擔心這沒有期限的“停電整頓”會耽擱自己與客戶已經簽好的合同訂單,在“聰明”人的指點和暗示下,阿東私下偷偷找到相關“領導”并“意思意思”后,阿東的廠才恢復了通電,并得以繼續生產。通過“通融協調”,在有關領導的“默許”下,像阿東這種對環境確實沒有危害而又“識相”的企業主,生產陸續得以繼續。
在風聲鶴唳的環保督查形勢下,那些涉嫌污染的地方企業自然是聞風喪膽。很多環保明顯不達標的家庭作坊式的小型企業發現鎮政府的相關工作人員幾乎是望風而逃。當然,這樣的企業被查處也是“罪有應得”。然而據知情人講,這樣的污染企業,只要肯花大價錢,購買到省環保部門頒發的“環保升級合格”證明,即使設備不升級和更新,也視為“達標”。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機構也以此次“環保大檢查”為契機而趁火打劫,比如像這樣的“環保合格證明”以及生產設備的“環保升級改造”費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里,竟然都比原來漲了十幾倍!
環境問題是事關千秋萬代的發展大計,在治理環境問題上,即使“矯枉過正”一點兒,人們也可以理解。但基層個別人卻扯著“環保”名義的“虎皮”大旗,把“上頭”的“任務”巧妙地變通成自己謀利的途徑,“禍害”了一些健康規范的企業,著實讓人憤慨。
山東臨清 盧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