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我國的農業信息化建設時間較短,整體水平較低,還存在著較低層次的狀態與發展不平衡的矛盾。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本文將就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的現狀與前景展望進行綜合性的論述,以期能夠提高我國對于相關農業信息行業的建設與投入,促進農業相關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中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現狀與前景
中圖分類號:F320.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733014
隨著世界全球化與信息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國在農業技術與管理方面也獲得了許多值得慶幸的成就。但是,也要看到,在農業信息化建設中,特別是在發展中確實遇到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制約著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的程度,包括農產品的信息不通暢,平臺搭建的局域性過強,農民的文化水平較低,理解能力較差,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不深入,無法與技術人員形成很好的對接,還有信息化服務相對滯后等種種問題。盡管我國的農業信息化建設水平相比于西方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國的信息化總量大,而且發展潛力極大,只要能夠抓住幾個基本問題逐一攻克,相信一定可以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
1 中國農業信息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1 農產品市場信息不暢通
我國的整體農產品市場信息不流暢,其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農戶對農產品的市場判斷,導致了大量的農產品種植沒有取得良好的收成,這也證明了我國小農戶在進入市場時的盲目性與脆弱性的特征。這為小農戶的經濟收益也帶來了不可預估的經濟風險。
1.2 農民文化水平低,信息觀念淡薄
我國的教育事業的發展水平十分不平衡,這也造成了我國農村的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驅使之下,農民的整體信息化觀念較差,不能很好地接受外來信息,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生產生活環境,不利于生產指導與經濟利益的創收。
1.3 人才匱乏
農業信息化發展必須要依靠技術與人才的保障。就目前而言,我國的技術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后續的問題依然很多。由于一線信息推廣人員的工作強度較大,相對于城市服務人員,其工作環境也比較惡劣,所以往往不能很好地吸引人才。
1.4 信息化服務相對滯后
農業信息化服務平臺往往存在著嚴重的滯后于農業生產的情況,這也與我國的信息化平臺建設不完善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也就容易造成我國農業信息化平臺盡管已經開始使用,但是由于其滯后于農業生產與銷售活動,對于實際的農業生產的效果十分有限,這就造成了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的局限性特征。
2 中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現狀與前景
2.1 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一定成果
根據國家工信部的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農村的通信設施建設普及程度高達99.8%,其中,超過92%的村莊可以實現網絡覆蓋,而超過96%的鄉鎮已經通上了寬帶,電腦的保有量也超過了5.4臺/百人,移動電話更是高達78臺/百人,這為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做好了充足的基礎設施準備工作。由于當前信息技術的主要依托是互聯網,互聯網的終端就是手機與網絡,所以我國的農業信息化已經具備了相應的條件,可以開始信息化的推廣工作。
2.2 農業遙感技術發展迅猛
農業遙感技術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在全國建立了超過100個監測體系,對于全國的農村進行遙感監測,可以避免火災和其他自然災害,也是很好的空中監控設備,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2.3 農業信息化平臺初具規模
我國的農業信息化技術發展起步較晚,但是發展速度卻十分迅猛。根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我國的農業信息化平臺無論是在地方上還是從國家的角度上都已經初具規模,特別是在一些靠近城市的鄉村,網絡建設十分發達,信息化銷售渠道也很多,效果相當不錯。
2.4 災害預防效果良好
對于自然災害的預防工作也是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就目前的發展情況與發展趨勢來看,我國災害預防的整體效果良好,特別是在病蟲害防治與自然災害的防治角度頗具成效,這也是實現我國農業大發展的理論前提。
2.5 電子商務初見成效
我國的電子商務的發展時間比較短,但是由于我國的信息總量很大,電子商務的內容與發展速度十分迅猛。但是,農業電商的概念已經提出了十幾年,具體落實到各個村中的信息卻依然少之又少,這也說明我國相關信息的閉塞性。
2.6 信息化投入增加,收益頗豐
這些年來隨著相關產業的崛起,大量的資金融入農業信息化服務行業,不但為信息化服務創造了條件,還給投資商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3 總結
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應該戒驕戒躁,增強憂患意識,繼續推進信息化建設,從而促進我國現代化農業的大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新民.中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的現狀與前景展望[J].農業經濟,2011(08):35-37.
作者簡介:司姍姍(1984-),女,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