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鵬
摘 要:通過田間試驗研究了25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對水稻直播田一年生禾本科、莎草科及部分闊葉雜草的防治效果及田間最佳使用劑量、對水稻的安全性及其他有益生物的影響,為水稻直播田雜草化學防控提供依據。結果表明,水稻播種后20d施藥(雜草2~4葉期),用25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制劑量0.9~1.2L/hm2(有效成分22.5~30g/hm2)可有效防除直播水稻田一年生雜草。
關鍵詞:五氟磺草胺;水稻;直播田;雜草;防效
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5-0064-2
近年來,水稻直播栽培技術在郎溪縣推廣面積較大,而由于水稻直播田通常處于半干旱、半濕潤狀態,有利于雜草發生危害,田間雜草與水稻爭光、爭水、爭肥,嚴重影響水稻生長,降低水稻的產量和品質[1-2]。郎溪縣直播水稻田通常形成以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鴨舌草[Monochoriapauciflora(BL.)kunth]和異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 L.]等為優勢種的雜草群落,常用藥劑難以有效控制雜草危害。五氟磺草胺是郎溪縣主要水稻直播田主推的除草劑品種,本試驗旨在明確25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對水稻直播田一年生禾本科、莎草科及部分闊葉雜草的防治效果及田間最佳使用劑量、對水稻的安全性及其他有益生物的影響,為水稻直播田雜草防控體系的建立提供技術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田設在郎溪縣建平鎮大楊村,土地平整,土壤為黃泥土,肥力中等,無鹽堿化現象,排水設施齊全,田間不積水。試驗田栽培與水肥管理條件均勻一致,且與本地農業生產一致。小區間肥水管理及其他栽培條件相同且與當地生產水平一致。試驗田水稻于2015年6月24日進行人工撒播,播量60kg/hm2。試驗用藥時水稻處于4~5葉期,田間雜草為禾本科和闊葉科雜草等混生。
1.2 試驗材料 供試藥劑:25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安徽省四達農藥化工有限公司);25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美國陶氏益農公司)。供試水稻品種為鎮糯二號。設人工除草和清水空白對照處理。
1.3 試驗設計 詳見表1。小區面積:30m2;4次重復,共28個小區,隨機區組排列。
1.4 施藥方法
1.4.1 使用方法 施藥前排干田間積水,各小區間筑小埂隔開,并做到單排單灌。在水稻播種后20d(水稻處于4~5葉期,雜草處于2~3葉期)施藥,采用背負式手動噴霧器均勻噴霧,用水量300L/hm2;施藥時田中無水,施藥24h后上3cm淺水,保水7d后正常管理。施藥時,空白對照區先噴等量清水,藥劑處理區按試驗設置的藥劑劑量計算出各小區用藥量,采用二次稀釋法,以兌水300kg/hm2的比例折算各小區用水量,充分混勻后采用順風單側平行推進法,由低濃度向高濃度逐個對小區勻速均勻噴霧,不重噴、漏噴。
1.4.2 施藥器械 背負式手動噴霧器,藥箱容積為16L,工作壓力0.2~0.3MPa,噴孔口徑為1mm,流量0.8~1.0L/min。
1.4.3 施藥時間和次數 在水稻播種后20d(7月14日)施藥,施藥時雜草2~3葉期,本試驗施藥1次。人工除草作業于第一次雜草調查時進行。
1.4.4 使用容量 300L/hm2。
1.5 調查方法及內容
1.5.1 氣象資料 7月14日施藥,天氣晴,最高氣溫35℃,最低24℃,東風微風,相對濕度73%。試驗期間氣象資料見附表。
1.5.2 雜草調查
1.5.2.1 調查時間和次數 藥后15d(7月29日)、藥后30d(8月13日)調查殘留雜草株數;于水稻收獲時調查各小區產量。
1.5.2.2 調查方法 調查采用5點取樣法,每個小區隨機取5點,每點抽取1m2,調查其中雜草株數。藥后30d調查加測雜草鮮重,計算鮮重防效。
1.5.2.3 藥效與增產率計算方法 計算公式如下:
防效(%)=[ 空白 對照區雜草株數(鮮重)-處理區雜草株數(鮮重) 空白對照區雜草株數(鮮重)][×100];
增產率(%)=[藥劑處理區產量-人工除草區產量 人工除草區產量×100]
1.5.3 作物調查
1.5.3.1 調查時間和次數 共調查3次,分別于施藥后3d(7月17日),施藥后15d(7月29日),施藥后30d(8月13日)。
1.5.3.2 調查方法和對作物影響 每小區五點目測。施藥時(7月14日)水稻處于3.5~5葉期,生長正常,田間雜草處于2~4葉期,生長旺盛。藥后3d、15d、30d,目測調查各處理區水稻株高、分蘗、葉色等,無藥害癥狀發生。在水稻3~5葉期后施藥,試驗劑量內對水稻安全,無藥害。
1.5.4 產量測定 水稻成熟后(11月23日)每小區隨機抽取5㎡測定產量,折算小區產量。
1.5.5 藥害觀察 在水稻4~5葉期施藥,試驗劑量內對水稻安全,無藥害。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的防效比較 試驗結果表明:25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莖葉噴霧處理后15d調查,中高劑量處理區對稗草、鴨舌草和莎草等一年生雜草防效較高;對照區稗草、鴨舌草等雜草則生長旺盛(表2)。藥后30d調查,中高劑量處理區雜草死亡率達97%以上,雜草防除效果明顯(表3、表4)。從試驗結果來看,25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可有效防除直播水稻田一年生雜草,持效期長,對水稻安全,增產明顯。
2.2 安全性 在水稻3葉期后施藥,試驗劑量內對水稻安全,無藥害。
2.3 不同處理的產量結果比較 由表5可知,以處理4的產量最高,增產率達12.7%。
3 結論
由本次試驗可知:(1)適宜施藥時期和用量:在水稻播種后20d施藥(雜草2~4葉期),用25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制劑量0.9~1.2L/hm2(有效成分22.5~30g/hm2)。(2)使用方法:采用二次稀釋法配置藥液,用水量300L/hm2。施藥前排干田間積水,以順風單側平行推進法對準全田雜草莖葉均勻噴霧;施藥后24~48h內灌3~5cm淺水,并保持3~5cm水層5~7d。
參考文獻
[1]李揚漢.中國雜草志[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
[2]強勝.雜草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