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險峰

摘 要:作為現實社區映射的虛擬社區具有信息傳播、快速集聚等能力,社區應急管理應當在社區治理創新中引入這些能力以提高社區應急能力,策略包括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虛擬社區管理基本理念,以培育虛擬社區應急能力為基本任務,以建立虛擬與現實社區的雙向通道為基本途徑。
關鍵詞:虛擬社會;應急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2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7)22-0132-02
虛擬社區有多種所指,本研究所討論的虛擬社區特指與現實社區具有地域對應關系的,依托互聯網通信、應用進行交流活動的興趣、話題的社區,它存在于虛擬與現實之間,對現實社區產生著的影響,特別在社區發生一些重大事件時,往往成為一種活躍的力量,對于社區應急管理工作具有獨特的價值。因此對有必要對虛擬社區進行有效的引導,使其能在應急管理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1 虛擬社區的原生應急特性
1.1 虛擬社區活動的空間天然具有信息傳播優勢
網絡是虛擬社區的主要活動空間,網絡為虛擬社區的繁榮提供了場所,經過最近二十年的發展,今天的互聯網世界作為一種基礎設施,已經能夠為民眾提供低成本、高可用性的社區功能,移動互聯的廣泛覆蓋,博客、QQ、微信等社區軟件平臺的日新月異,可以提供信息發布、同步或異步的交流、知識分享、資料存儲等一系列豐富實用的功能。在這些技術產品的支撐下,社區成員之間既可以方便的進行即時溝通,又可以持續的分享知識和經驗。
在應急事件發生時,虛擬社區的網絡活性被進一步激發,成員們使用移動終端等采集第一手資料,利用網絡收集和傳播信息。它們往往先于官方發布相關消息,成為官方信息真空時主要的信息來源。這些信息對于應急處置具有重要的價值,但由于生產和發布的處于失控狀態,而采集發布人又缺乏專業水準,這些信息也可能會有誤導甚至虛假的成分,容易產生消極的影響,為應急處置造成額外的困難。
1.2 社區成員高度的利益相關趨同,使其動能可以快速聚集
由于虛擬社區與現實社區的同源性,意味著現實社區的利益與虛擬社區的利益是高度相關的,虛擬社區的每個成員及其家庭都是社區應急管理政策的直接利益相關人。正是這種高利益相關性,使得虛擬社區能夠開展高參與度、高強度的問題討論,在網絡的便捷環境中,成員們不僅可以不受時空限制的討論議題,還可以方便快速地收集到各種相關資訊。盡管這些資訊來源繁雜、真假難辨。但會對虛擬社區達成共同的看法和情緒產生即時的影響,從而得到一個比較強化的結論。比如社區居民在生產、生活環境及建筑和治安的安全等基本的問題上的訴求如果被管理者忽視,則虛擬社區上這些問題的討論可能會迅速的激化,不安定因素聚集直至向現實社區蔓延。反之,一項得到虛擬社區認同的措施在現實推進中難度會大大降低。可以說,利益相關性是虛擬社區發生正向和反向作用的最主要的驅動力。
1.3 虛擬與現實的交融,虛擬社區中的共識容易演化為現實中的行動
如前所述,由于虛擬社區與特定的現實社區具有映射關系,在虛擬社區的活動中的議題一般也與現實社區有較強的相關,而成員的匿名性被弱化,成員在虛擬社區中的互動中接近于現實中的互動。因此,虛擬與現實已經沒有嚴格的分界,當需要由虛擬空間的活動向現實社區轉換時,不存在太大的障礙。在虛擬社區中形成的共識,在現實社區中可以順利的執行,在突發事件中,通過虛擬社區進行社會動員、調動社會資源參與應急等,使得虛擬社區的能力向現實社區大規模的輻射。當然,這樣的機制也有可能被網絡上的不良煽動所利用,造成現實社會中的公共事件。
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虛擬社區的這些原生應急特性如同一把雙刃的加速利器,如能正確的引導和利用,可以在應急能力建設和應急處置實務中發揮積極地作用。反之,它也是社區治理中的風險源,也有可能加劇危機。所以對虛擬社區的適當管理和引導,掌握主動權,使其得到良性的發展,產生正向的作用,是社區應急能力建設中一項不可忽視的工作。
2 虛擬社區應急能力的整合策略
社區應急能力建設是橫向的社區治理與縱向專業化的應急管理工作形成的一個交集,如何使虛擬社區原生具備的一些應急反應特性能夠正向生長?是施以引導、管理還是管制?這些問題必須要放在社會治理、社區治理這個大的背景下來抉擇。
2.1 建立社區多元治理的理念,對虛擬社區采取柔性引導的基本策略
重塑社區共同體是新時期社區建設和治理的使命之一,虛擬社區承載了“后單位”時代居民重新尋求的社區認同和歸屬感的愿想,對實現這一使命有推助作用。虛擬社區中既有政府自上而下建立的模式,也有多方協作共管的模式,近年來出現了更多的是自下而上形成、具有“草根”性質的虛擬社區,呈現出多元化的狀態,這是社會民主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成果。因此按照社會善治理論,對虛擬社區不宜采取一統的規制,而需遵循多元、多中心、多主體的治理原則,體現社會包容性,這一理念在近年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另一方面,從社會控制的角度考量,虛擬社區松散的、不穩定的聯結關系也必然會導致內部的約束力較現實世界虛弱,難以把法律、道德以及風俗、習慣等灌注其中,其風險性也是客觀存在的,需要加以規導以化解風險。因此,對虛擬社區施以柔性的、隱性的、引導性的管理是平衡之選。
2.2 任務:以虛擬社區原生應急特性為基礎,引導培育虛擬社區應急能力
從應急管理的視角,社會治理的上位設計上要求社區擔當更多的應急管理責任,由應急管理特殊的性質所決定,社區必須是一個強健的共同體,但是單位社區解體后的社區缺少社會交往和社會關系的發展,社區共同體難以真正的構建。虛擬社區則為之提供了培育社區共同體的有效途徑。有了健康的社區共同體,才可能有風險意識、有快速一致行動,這正是應急管理所需的基本價值。
從技術和性能的層面,虛擬社區寄宿于網絡世界,如同在現實社區之上建立了新的維度,當應急能力構建在更高的維度時,諸多在低維度中的困擾和瓶頸得以迎刃而解。比如信息的傳遞和擴散,基本不再受物理地域的限制,社區并行協同行動能力也大大增強。這為發掘培養虛擬社區應急能力提供了空間。
還要看到,虛擬社區如若沒有引導和約束,任其信馬由韁,同樣可能產生巨大的破壞性,所以對于虛擬社區管理的第一目標是把它作為風險源,納入是脆弱性管理的范圍。在此基礎之上引導和激發虛擬社區在應急管理工作中發揮正面的作用。
虛擬社區應急能力可能成為社區應急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僅僅依靠其原生的應急特性自我發展是難以達到這一目的。比如應急知識的宣傳和推廣,盡管虛擬社區有著網絡的優勢,但是,如果沒有整體的策劃,沒有對內容的精心編排,那么在虛擬社區中流轉的只能是質量良莠不齊、零星碎片的信息,對社區成員的應急知識和技能的提高影響甚微。因此應當對照應急管理生命周期各階段的需求,分析在虛擬社區中能否得到相應的支持,經過取舍,確定需要從外部加以引導和強化的特性,采取一定措施加以培養。
2.3 途徑:建立雙向通道,整合虛擬社區優勢,提升社區應急能力
社區應急管理組織應當有目標、有規劃的引導、培養虛擬組織的應急能力,在社區管理的公開透明化和提高社區服務滿意度的實踐中,獲得虛擬社區的認同,形成雙向互通的格局,鼓勵虛擬社區承擔應急責任,關注應急事務,提高應急知識水平和技能。社區管理組織也能通過與虛擬組織的互動中汲取養分,取長補短,在應急處置中得到虛擬社區的有力支持,從而達到社區應急能力的整體提升。圖1表示社區管理組織與虛擬社區的整合互動模型。
具體措施包括,建立虛擬社區與現實社區管理組織的應急業務雙向通道,人員上的互相嵌入,形成現實社區與虛擬社區的和諧關系;系統開展虛擬社區的應急能力培育,重點培養虛擬社區的骨干。在此基礎上,在社區的應急管理機制中引入虛擬社區的能力,在互助群防、應急動員中發揮虛擬社區的作用。
3 總結與展望
再地域化虛擬社區與現實社區密切關聯,成為必須重視的應急管理客體,虛擬社區原生具備的一些特性通過引導可以變現為應急能力,社區管理組織需要提高對虛擬社區的認知,在制度供給、組織和流程上為吸納虛擬社區的應急能力創造基礎條件,并在應急教育、群防能力、行動能力、動員能力等方面采取具體的引導措施,使其成為社區應急的重要力量。在虛擬社區提高應急知識、技能,承擔應急責任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引導和規范居民的行為,使虛擬社區成為應急文化傳播的陣地,為社區營造良好的應急精神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劉曉嵐,李軍.災害救助網絡動員模式研究[J].自然災害學報,2011,20(6):158-162.
[2]沙勇忠,劉海娟.美國減災型社區建設及對我國應急管理的啟示[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8(2):78-85.
[3]劉春年,萬曉.突發災害情況下虛擬社區信息溝通與交流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2,35(6):75-78.
[4]謝靜.虛擬與現實——網絡社區與城市社區的互動[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0(12):113-117.
[5]魏淑娟.后單位時代脫域社區的再地域化——基于社區網絡平臺的討論[J].江漢學術,2015,34(1):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