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亮
摘 要:獸醫是我國基層的動物防疫基礎,獸醫制度是基層畜禽防疫的基本制度。但是,因為很大一部分的獸醫文化程度不是很高,有些獸醫也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畜牧獸醫理論知識的學習,在動物疾病防治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甚至影響了動物疾病治療的最佳時間,或是使動物沒有接受到正確的治療,這些都可能會造成較為嚴重的后果。本文將結合實際對與獸醫在動物疾病防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提出一些優化方案,以供參考。
關鍵詞:獸醫;動物疾病防治;問題;方案
中圖分類號:S851.3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733116
獸醫是我國基層的動物防疫基礎,獸醫制度是基層畜禽防疫的基本制度。加強完善獸醫的管理體制建設,提升獸醫的專業素養與職業道德水平是保障動物疾病防治工作有效開展的必要途徑。
1 獸醫在動物疾病防治中存在的問題
1.1 用藥的盲目性
很多獸醫缺乏專業的知識技術支撐,僅僅依靠老輩人的經驗和藥理知識的一知半解就對動物盲目用藥。結果就是治療效果不佳從而延誤醫治,或是導致更加嚴重的后果。還有的獸醫是采用有病用藥,見瀉就止,見熱就退[1],這些方法并不利于動物疾病的有效防治,比如家禽發熱,獸醫如果急于用藥退熱,卻不深究其發熱的根源,這就會破壞家禽自身對疾病的防御機制,反而妨礙了家禽的健康恢復,適得其反。
1.2 對藥物適應癥不明確
很多獸醫不知道什么藥適用于什么病,藥理知識更是一知半解,只是單純的借用藥物說明書和自身經驗就擅自給動物用藥,導致藥不對癥,要么吃藥部管用導致動物延誤治療時機;要么吃藥起到反作用,防治失敗的同時還威脅到了動物的生命健康。比如說,在農村,很多獸醫習慣用青霉素治療豬瘟和新城疫,把安乃近、青霉素、地米這些根本沒什么作用的藥混合起來給動物食用[2],輕則防治失敗,重則動物死亡。
1.3 藥物用量不合理
動物在用藥時藥量是需要根據動物的體重來計算的,但是大多數的獸醫在用藥時都是憑借經驗估計藥量,沒有準確的用藥量,甚至有些獸醫試驗著給藥,給一點藥不見效,加大藥量再給一次,還不見效,就再加大藥量給藥,這對動物的安全是嚴重的影響。藥物用量不明確,容易造成動物延誤病情,破壞了動物良好的身體機能,加重病情甚至威脅生命安全。
2 動物疾病防治工作的優化
2.1 增強養殖人員的動物疾病防護意識
經醫學專家研究證明,我國已知的200多種動物疾病中,有70%以上的是可以感染人的,比如天花的源頭是牛痘,非典是源于果子貍,狂犬病等,所以動物疾病的防治工作不容忽視。那么要做的就是增強養殖人員的動物疾病防護意識,加強防護措施。可以通過宣傳講座等形式,讓養殖人員對一些疾病知識進行初步了解與判斷,從而盡早防治。定期對動物注射疫苗,例如春秋兩季給公豬皮下或肌肉注射豬丹毒、豬氣喘病、豬瘟等疫苗。最好做到自繁自養,但是如果一定需要進行引種,一定要嚴格把控動物來源,并嚴格檢疫后才能引種。還需要堅持每年對動物進行相關的健康檢測,一旦發現問題及早治療,做好動物疾病防治工作。
2.2 加強獸醫的專業知識水平
獸醫是動物疾病防治的最基礎的力量,加強完善獸醫的管理體制建設,提升獸醫的專業素養與職業道德水平是保障動物疾病防治工作有效開展的必要途徑。對獸醫進行定期培訓,培訓內容要包括專業的理論知識、診療技巧、職業道德素養等。還可以建立獸醫交流平臺,借助平臺給獸醫以交流學習的空間,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己專業能力,更好的開展動物疾病防治工作。
2.3 獸醫應積極主動提升自身治療水平
獸醫技術水平的落后還制約了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因此獸醫提高知識水平不僅要外力幫助,還需要獸醫自身提高知識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如今網絡科技發展迅速,獸醫可以借助網絡了解動物疾病防治的最新動態,及時了解最新的相關知識,還可以通過網絡與全國各地的獸醫工作者相互學習、交流經驗;同時還要在實際工作中,善于總結反思,熟練掌握藥理知識,掌握藥物正確的用法用量,做到科學用藥,做好動物疾病防治工作。實際工作中養成總結、反思的良好習慣還有助于提高診療水平,保證動物疾病治療的成效。
3 結語
動物疾病防治工作對人民健康、食品安全有著直接影響的,因此獸醫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提升自身使命感與責任感。對于動物疾病防治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有效的解決,避免經驗主義,全面提升自身專業素養與職業道德水平,更好的服務于動物疾病防治工作,從而促進我國畜牧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姚淑紅.探討獸醫在動物疾病防治中的誤區及對策[J].甘肅畜牧獸醫,2016,46(07):20,26.
[2]李金榮.基層獸醫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存在的誤區及對策[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2(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