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良+楊偉斌
摘 要:本文闡述了目前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對策。
關鍵詞:農技推廣體系;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733148
縣(市、區)、鄉鎮(街道)基層農技人員是解決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問題的最關鍵一環,也是確保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群體。通過幾十年的積累,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在“三農”事業中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近年來,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提出了農業供給側改革,為農業“新常態”下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農業供給側改革也同樣離不開基層農技人員的付出和配合。但從近年來對浙江省余姚市開展的調研工作中了解到,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目前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
1 目前基層農技推廣中面臨的問題
1.1 農技人員結構需進一步優化
以浙江省余姚市各鄉鎮(街道)的情況為例,全市21個鄉鎮街道均配備有農技人員,但是大多數一線人員的年齡在50歲以上,其中40歲以下的只有5人,另外5年內退休的人員10人以上。很多尚未培養后備力量,即使部分已經培養的后備力量,不少是非農學類專業畢業的,不少鄉鎮(街道)還未建立有效的傳幫帶體系,而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是一項實踐性非常強的工作,缺少“老師傅”的傳授,再加上專業不對口,阻礙了后備力量發揮作用。
1.2 農技人員工作能力需進一步提升
部分鄉鎮(街道)農技人員的學歷不高。但是隨著形勢的發展,對農技人員的工作要求越來越高,比如農產品質量檢測、各種樣品的科學取樣方法、涉農法律法規的執行、部分試驗的室內分析、計算機軟件的運用、統計數據的上報等不斷要求農技人員的現有知識進行快速更新。但受制于年齡和學歷,往往力不從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1.3 農技人員工作隊伍需進一步壯大
目前各鄉鎮(街道)農技人員絕大多數身兼數職,糧油栽培、蔬菜栽培、植物保護、種子推廣管理、土壤肥料、農產品質量安全等具體工作很多都由一個人承擔。除了這些業務工作,他們的許多精力往往是放在鄉鎮(街道)的中心工作上,實際用于農業技術業務的時間較少。鄉鎮(街道)一級的農技人員中很少有人定期下田調查苗情,一些農業試驗(示范)項目和病蟲害測報等農技核心工作大多數是由縣級農技人員來承擔和完成,工作質量不高。
1.4 推廣經費不足,推廣條件較差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雖然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在財政預算內安排的各項用于農業的資金應當主要用于“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民培訓……”但是,受當地財政狀況和客觀條件限制,目前余姚市各鄉鎮的農業技術推廣經費不足,個別鄉鎮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必要的現場指導和培訓難以實施,農民對農業科學技術的渴求與技術推廣力量的不足在最后1km出現了斷層,導致先進的科學技術難以轉化為現實的農業生產力。
2 對策建議
2.1 改革現有基層農技推廣體系
逐步取消鄉鎮(街道)一級的農技人員編制,將編制相應歸入縣級農業主管部門。參考派出所、環保所等派出機制,用這些編制招、編人員,作為縣級派出單位,按區域建立農技中心,人員編制、財政等均隸屬縣級單位,具體考核也由相應縣級部門執行,與鄉鎮(街道)完全脫離關系,使得在縣級農技人員隊伍得到加強的前提下,提高農技人員的專業性和工作效率,真正做到讓農技人員回歸農業,并使人員的配備使用更加科學和合理。
2.2 政府提供必要的支持
在第一條建議難以短時間內實施的情況下,政府可以推行委托培養制度。以高校農學專業為依托,縣級主管部門、高考生、高校三方協議,主管部門委托高校對符合條件的高考生在農學類專業進行學習,學習期間的所用學習費用和部分生活費用由當地財政負擔,畢業后免考直接獲事業編制并回鄉鎮(街道)農技線服務。但是編制和考核歸屬縣級主管部門,鄉鎮(街道)無權改變這些畢業生的工作性質,使其安心在基層農技縣扎根。
2.3 適度提高農技人員薪酬
針對從事農技一線的科技人員,特別是縣級農技人員,通過津貼的方式,適度提高薪酬水平,至少要與鄉鎮(街道)同職稱的農技人員持平。同時現有的職稱聘用制度要向處在艱苦行業的農技人員傾斜,對于評上相應職稱的都要給予盡快聘用,取消聘用指標制度,切實保護年輕農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發揮具有高級農藝師的農技人員的技術骨干作用,讓職稱評聘制度更好地在實際工作中發揮好杠桿作用,撬動農技人員更好地堅守在農技服務一線。
3 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現代農業的決定性因素是先進技術的應用。但我國的農技推廣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政府部門需加強對農技推廣工作的重視,加大財政投入、加強培訓力度,為農技推廣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將先進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
作者簡介:陸軍良(1966-),男,浙江余姚人,大專,農藝師,研究方向:植物檢驗檢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