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考夫曼,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積極心理學中心想象力研究所的科學主任,研究的方向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測量與開發。卡羅琳·格雷瓜爾,是心理學和神經學方面的資深作家,在哈佛健康論壇上做過演講。這兩人對那些“創造力”的代表人物,什么藝術家、作家、科學家和很前沿的企業家們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進行了專門研究。通過研究,他們得出了一個結論:所謂創造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天才們的專利,進行一些練習、養成一些思維特點,就能成為創意十足的人。
最后,他們提煉出有創造力的人的十個行為特點,寫了《異想,天開》一書。
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孩子有沒有這些特點,如果有,那也許他可以在創造力領域有所發展,如果沒有,也可以把它們看作十個訓練方法,讓孩子掌握這10個行為方法,就可能迸發出更多創意和靈感。
有創造力的人的10大特點
1. 充滿想象力的玩耍
玩耍對于創造力來說真是太重要了。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有個日本小朋友叫宮本茂,生活在日本農村,8歲時偶然發現了一個山洞,他在這個黑黝黝的山洞里度過了很多快樂時光。后來,這段童年玩耍的經歷啟發他開發了電子游戲,就是火遍全球的“超級馬里奧”,如果你玩過這個游戲,現在你應該知道為什么馬里奧總是在黑黝黝的管道里跑來跑去了吧。童年時的玩耍會決定很多人的一生,成為他們創意的源泉。研究告訴我們,玩耍對創造力有很強的刺激作用,愛玩會玩的孩子有更強創造力。
2. 擁有熱愛
4歲的杰奎琳·杜普蕾,第一次在收音機里聽到大提琴的聲音,一下子就著迷了,她對媽媽說:“那是我想創造出來的聲音。”后來,她成了英國傳奇的大提琴表演藝術家。杜普蕾天賦的秘密是什么呢?她的傳記作家說:就是由衷的熱愛。熱愛如此有效,因為它可以讓人進入“心流”狀態,投入專注,甚至忘掉時間的存在。那些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的孩子,就像是打開了創造力世界的大門。
3. 白日夢
在很多家長眼里,白日夢可不是什么好詞,它總是跟走神、開小差聯系在一起。然而,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走神絕不是不動腦子,也不是浪費時間。著名心理學家辛格說,孩子是快樂的白日夢者,很享受自己的想象。他們看起來無所事事,其實是處于不自知的醞釀階段,這種醞釀能改善創造力思維。而且,白日夢還能夠連結潛意識,迸發出創意火花。
4. 獨處
對有創造力的人來說,獨處是最基本的需求。法國作家普魯斯特,他在創造名著《追憶似水年華》時,整日閉門不出,白天睡覺晚上工作。獨處能帶來更多創造力,已經得到了科學驗證,因為獨處時大腦運轉與待在外部世界時是不同的,能釋放頭腦中最大潛能。那些喜歡獨處,在獨處時不會感到特別難受的孩子,可能在創造力方面更具特長。
5. 直覺
人有兩種思維,一種是控制審慎的理性思維,一種是像直覺一樣的無意識思維。而我們往往看重理性思維,忽略直覺的力量。其實,一些孩子喜歡凡事講邏輯找證據,而另一些孩子則喜歡用直覺了解事物,當我們去批判孩子的“文科生思維”時,不妨換個角度想,善用直覺的孩子更擅長創造力領域。
6. 對體驗的開放性
或者說,叫積極面對新體驗。愿意以開放的心態,尋找全新的體驗。對于各行各業的創新者來說,新體驗能提供素材,這些素材可以被用在他們的創意上。
如果你的孩子是樂于追求新體驗的,比如喜歡和父母或朋友去陌生的地方旅行,愿意與不同觀點不同閱歷的人交流等等,說明他在創造力方面很有潛力。
7. 正念
這是一個佛教用語,指有意識地覺察。2007年,美國音樂家貝爾做了一個實驗,他穿著便裝當街演奏小提琴,當時正是上班早高峰,至少有一千人經過,卻只有7個人注意到他并停下來欣賞。
這個實驗說明了我們在生活中,往往會出于慣性遺漏很多美好的東西。但有創造力的人不會這樣,他們能有意識地察覺身邊事物的變化,也就是說具有正念。哈佛心理學家蘭格認為“正念”能讓人處于心流狀態,有利于產生創造性靈感。
對孩子來說,具有“正念”就是擁有很強的觀察力,能看到別人忽略的東西,這樣的孩子在創造力方面往往有天賦。
8. 敏感
敏感而害羞的人,往往具有創造力。邁克爾·杰克遜就是個典型例子,他的制作人說邁克爾早年錄影時,因為害羞,唱歌要躲在沙發后面,還要求關上燈。作家賽珍珠也說過:“在高度敏感的人眼里,世界更加豐富。”
在十個特點中,這是唯一一個取決于先天,很難通過后天努力獲得的特點。所以,如果你正為你孩子的敏感害羞發愁,不妨往好的方向想一想,因為,“敏感個性”對創造力領域來說,真的是難得的禮物。
9. 把逆境變成力量
畫家卡羅爾有一幅非常有名的自畫像,畫上她赤身裸體躺在醫院的床上,流著血的血管形成了一張網格,將她與一些漂浮的物體連起來,蝸牛、花朵等等。她創作這副超現實主義畫時,剛剛經歷了人生第二次流產。
世界上許多藝術家都會選擇在逆境中創造藝術。對創造者來說,痛苦能轉化為創作作品的素材,逆境也迫使他們懷疑世界,讓思維變得更有創造力。“殺不死我們的,會讓我們變得更強大”,那些遭遇挫折后反而思考東西更深沉,或者說,能坦然面對逆境的孩子是創造力人才。
10. 用不同的方式思考
就是不走尋常路。蘋果公司一直這么做,它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拋棄了傳統表達方式,藐視權威。
反傳統者總是喜歡做那些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他們不愿意遵從傳統標準,而這恰恰是有創造力的體現。因為創造力,就是要提出新的問題,建立新的模式。
不走尋常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其實非常難,因為一般而言,世界不喜歡創新,創新是一種反叛。創新者會為之付出巨大的代價,除了孤獨失敗,還可能遭受嘲笑與排斥。具有創造力的孩子,必定有更強烈的動機保持與眾不同。如果你的孩子經常有獨特想法,并且毫不介意與他人的不同,那么,他是個非常適合在創造力領域發展的人。
好了,看完這10個很明確的特點之后,大家對“創造力”的理解是不是也更具體了呢?
也許,有些媽媽會欣喜地說,原來我的孩子在創造力方面很有潛力。而一些媽媽則可能沮喪地發現,少有幾條能對號入座。
沒關系,創造力并不是通過單一活動體現的,它是合力才能達到的。所謂合力,是指將孩子置身于綜合的教育環境中,比如各種科學活動,藝術活動,積木搭建活動等等,在這些活動中,孩子接觸到的各種人都會對他產生影響。在綜合的環境中,他們的創造力往往會以你想象不到的方式迸發。所以,孩子沒有這些創造力特點,很可能是他缺少了一個體現創造力的環境。
舉個例子,有個小男孩美術總是不及格,老師和父母都已經下了結論,這孩子沒有藝術細胞。但一個偶然的機會,小男孩被帶到一個藝術家家里。藝術家本來只是和他玩游戲,讓他畫一些涂鴉線條,再把這些畫組成一個故事。但這位藝術家吃驚地發現,這孩子能把線條畫得活靈活現,而且講的故事也非常有想象力。可是回頭來看,為什么家長和老師卻覺得他沒有想象力呢?因為環境不同伯樂不同,拘謹的環境會壓抑了孩子的表現,在藝術氛圍里,讓他自由發揮沒有標準答案,孩子反而放松了心態,發揮超常也就不在為奇了。?笏(摘自東西兒童教育)(編輯/紫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