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晟:專題調研與執法檢查之微辨析 甘肅省平涼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岳晟撰文說,專題調研和執法檢查是各級人大常委會經常開展的工作。但是,在實際工作和公眾對人大工作的認知方面,經常有將二者混為一談的現象發生。二者僅僅只有叫法不同嗎?因此,有必要從微觀層面將二者加以辨析,找出其異同點所在,以便更為精準地領會法律法規、全面正確地執行法律法規、有所區別地落實好法律法規。我們之所以經常將專題調研和執法檢查模糊地看成是同一回事,與其有許多共性特征有關。一是都是法定的監督手段之一。監督法第十條和第二十二條分別對專題調查研究和執法檢查作了規定。不難得出,二者首先都是監督法賦予人大常委會的兩種剛性監督手段。二是都是專題聽取審議有關報告的前置工作。根據監督法第十條規定,專題調研于常委會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之前進行。根據監督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執法檢查報告由主任會議決定提請常務委員會審議。可見,專題調研和執法檢查是常委會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和執法檢查報告的前置程序。三是都要有計劃地確定議題。按照監督法第八條、第九條和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之規定,開展專題調研和執法檢查,要參照監督法第九條規定的途徑,按照“多中選重”的原則,有計劃、有重點地篩選議題。四是都要經過一定的程序。專題調研和執法檢查大體都要經歷選題、制訂方案、組織實施、形成報告、主任會議討論并提請審議相關報告、常委會會議聽取審議相關“一府兩院”專項工作報告和常委會工作機構調研檢查報告、形成常委會審議意見或決議并交由“一府兩院”限期研究處理或執行、常委會跟蹤督促“一府兩院”研究處理或執行審議意見或決議、在人民代表大會上報告專題調研和執法檢查情況。當然,除了上述地方之外 ,二者的共同點還有很多。比如,都要成立相應的工作組,都可以委托下一級人大常委會來開展。都實行全程公開。都要形成專項報告并由工作組組長,以工作組名義分別向主任會議和常委會會議報告。都可以邀請一定的人大代表和有關專業人員參加并可以列席或者旁聽常委會會議,并對專項工作報告提出意見和建議。盡管專題調研和執法檢查有許多地方是相同的或者相通的,但是畢竟是兩種不同的監督手段,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特質、各有各的規定性。一是選題重點不同。專題調研的議題要圍繞“一府兩院”的專項工作來確定。執法檢查的議題要圍繞本行政區域內實施有關法律、法規情況來確定。二是組織機構不同。根據監督法第十條、第二十二條規定,專題調研由主任會議組織,其工作機構叫專題調研組。執法檢查由各級人大常委會組織,具體由本級人大有關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委會有關工作機構組織實施,其工作機構叫執法檢查組。三是監督對象不同。專題調研的監督對象是“一府兩院”。執法檢查的對象,除了“一府兩院”,還包括本行政區域內負有社會管理職能的垂直領導部門。四是目的不同。組織專題調研意在掌握基本情況,查找突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或方案。執法檢查意在以法律法規為依據,查找執法方面存在的傾向性問題,提出改進工作的意見。五是選點要求不同。為了把情況吃透,專題調研選的點應當全面、分別代表不同類型的情況。特別是要選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和條件特殊的地方。而法律具有普遍適用性,所以執法檢查最好是隨機抽點。六是報告內容不同。專題調研報告的內容包括組織開展專題調研的簡要情況,“一府兩院”專項工作的進展情況和主要成效,重點是存在什么問題及原因分析和改進工作的意見建議。執法檢查報告的內容包括組織開展執法檢查的簡要情況,“一府兩院”貫徹實施某項法律法規的總體情況,重點是法律法規的硬性規定有哪些沒有落實、為什么沒有落實、是主觀原因還是客觀原因造成的、如何依法抓好落實、對制定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有什么建議。七是審議重點不同。人大常委會會議在審議調研檢查報告時,各自的側重點不同。審議專題調研報告,側重于對“一府兩院”相關工作評價客觀不客觀、問題找得準確不準確、提出的意見建議科學不科學。審議執法檢查報告,側重于法律法規在執行中存在什么問題梳理得全面不全面、正確執行法律法規的對策建議還有哪些、對制定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有什么更好的建議。八是處置結果不同。專題調研后形成的常委會審議意見或決議,由常委會有關工作機構轉交“一府兩院”限期研究處理并報告辦理結果。有的地方人大常委會還實行“二次審議”和“二次滿意度測評”。屬于不滿意的,要退回“一府兩院”重新辦理并報告,直到組成人員滿意為止。對執法檢查后形成的常委會審議意見或決議,除了通過上述程序辦法督促落實外。有立法和修法建議的,要及時反饋給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