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召忠
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情況
■吳召忠
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這些年,崇明摒棄了粗放式發展模式,抵住了因交通條件的改善而帶來的盲目沖動發展等各種誘惑,始終堅持生態立島不動搖、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積極探索生態發展新模式,生態立島理念深入人心,生態島的基礎和輪廓基本形成,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國內外影響力不斷上升。目前,崇明在全市擁有三個之最:水體質量全市最佳,地表水環境質量穩定在Ⅱ至Ⅲ類;空氣質量全市最優,2016年空氣環境質量為優良的天數在280天以上;綠化規模全市最大,森林覆蓋率全市最高(24%),擁有國際重要濕地、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多個世界級和國家級榮譽稱號。崇明是上海重要的生態屏障,是上海最為珍貴、不可替代、面向未來的生態戰略空間。崇明為上海市提供了約40%的生態資源和50%的生態服務功能。韓正書記這樣形容:“上海的水,上海的綠,上海的風向,上海的自然脈搏,靠崇明三島支撐。”2014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崇明生態島國際評估報告》,認為崇明生態建設的核心價值反映了綠色經濟理念,對探索區域生態發展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并作為經典案例列入聯合國綠色經濟教材。也正是由于生態島建設,崇明經濟社會煥發了新的活力。2016年,全區實現增加值311.7億元,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8.1億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3元。
2016年是我們生態島建設進程中非常關鍵的一年。一是經國務院批準,崇明撤縣設區,我們告別了縣級歷史,翻開了新的發展篇章。二是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立足全局,專門制定了《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期間崇明生態島建設的指導思想、功能定位、主要目標和指標,明確了生態功能空間布局、生態環境、生態人居、生態發展等重點任務,提出了體制機制和政策保障措施。尤為重要的是,為推進規劃快速有效落地,市委、市政府強調要舉全市之力推進。也正是由于生態島建設,近年來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
目前,我們正根據市委、市政府《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發展“十三五”規劃》分解落實方案,專門出臺了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重點聚焦的項目33個,涉及生態建設和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生態農業等多個領域,總投資超過500億元,落實了9大專項,既聚焦補短板,也聚焦提品質。目前重點推進的工作有:
涉及水、土、氣、林等多個方面,當前的重點是水和林兩個方面。
在水的方面,這是環境建設的核心,我們的目標是努力實現“出水水質優于進水水質”。重點有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快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我們計劃今明兩年完成19.2萬戶農戶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到2018年實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大幅提高污水處理水平。二是到2020年全面完成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和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三是堅持水岸聯動、生態治理,加快河道綜合整治。
在林的方面,規劃到2020年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0%。除了數量要求,我們還強調林業質量,著力塑造點、線、面相結合的海上森林和花島。重點有兩方面工作:一是生態廊道建設,目前基本形成“一鎮一特色”“一鎮一公園”格局,與文化、旅游相結合的成效初步顯現。二是東平森林公園擴建,目標是打造國內一流、世界有影響力的森林花卉園區,目前我們正在優化完善方案。與此同時,我們還計劃與市花卉協會合作申辦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
重點是交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交通方面,主要打造“內暢外優”的交通體系,近期將建設“一線四道路”,即軌交崇明線和崇明生態大道、環島生態景觀道、建設公路和北沿公路改建工程。目前軌交崇明線方案已報國家發改委,在建設中我們將考慮“通勤”和“景觀體驗”相結合的復合功能,著力體現“大橋之旅”“森林之旅”和“水中之旅”。環島生態景觀道是將230多公里的環島江堤建設成集車道、自行車道、步道、休閑驛站、景觀廊道等于一體的綜合性環島生態風光鏈,我們希望崇明每條道路將不僅僅是一條路,更是一道道生態風景。公共服務設施方面,重點是在醫療、教育、養老、文化、社會保障等領域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推進基本管理單元建設,實現管理服務力量下沉,啟動一批中小學、幼兒園、社區衛生服務分中心、社區文化活動分中心、社區體育運動設施建設,加快長興島二級綜合醫院、區第三人民醫院等項目建設,積極開展教育合作辦學等,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城鄉社區方面,我們將以“自然生態美、宜居環境美、綠色生產美、鄉風文明美、生活幸福美”為重點,充分整合各方資源,加強美麗鄉村建設,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重點是探索最嚴格生態管控下的生態產業發展路徑。一是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我們將堅持“高科技、優質化、高附加值”方向,重點抓好“一個核心”和“兩項基礎”。一個核心就是綠色食品認證,計劃到2020年崇明的綠色食品認證比例達到90%以上。目前我們已與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市農委簽訂了三方共推崇明綠色食品發展協議。兩項基礎工作就是農村綜合改革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農村綜合改革主要包括了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和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預計今年年底完成。二是積極發展生態旅游產業。我們將加快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東海瀛洲國家AAAAA級景區建設,打造上海主要生態休閑地和國家長江口生態旅游基地。積極發展自行車、路跑、足球、水上運動等戶外健身休閑運動,打造國內外知名的“運動休閑島”。另外,我們還將積極發展文化、健康等產業,著力打造“文化創意島”“養生健康島”等。三是著力發展海洋經濟。我們將堅持最高的綠色發展標準,拓展和延伸海洋裝備產業鏈,推動海洋裝備基地向“智造”轉型。
目前我們正在重點推進的有:一是生活垃圾分類。在橫沙島試點基礎上,加快向全區推開,計劃到2018年基本實現全覆蓋。二是綠色交通出行。規劃到2020年全區綠色交通出行比重達到80%以上,率先在全市建成區級交通行業低碳節能示范區。為此,我們啟動實施了新能源公交發展計劃,計劃到2020年新能源公交在三島全覆蓋。同時,我們還積極推廣新能源公務車,今后所有更換的公務車原則上必須是新能源汽車。三是循環經濟發展。積極發展和應用天然氣、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加強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
這次《規劃》明確了17項主要指標體系,其中9項是約束性指標,8項是預期性指標,相比2010年的《綱要》,要求更高。不僅新增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常住人口規模等6個指標,還調整提高了森林覆蓋率、可再生能源裝機量、綠色農產品認證率等9個指標。我們還積極開展建筑風貌管控。總的原則是體現中國元素、江南韻味、海島特色。全域嚴格控制高層建筑,注重建設空間的梯度和層次,促進建筑高度、密度、形態、色彩等形成和諧多元的整體風貌。目前,我們已經成立了規劃專家委員會。
目前,相關保障體系都在研究建立和完善中。關于加強法制保障,將形成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的“1+X”法制保障體系,“1”是市人大出臺《關于促進和保障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的決定》,這是一部保障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最重要的地方性法規;“X”是市政府或市相關部門根據授權,配套制定的一系列規章、規范性文件,涵蓋生態發展規劃、環境保護、綠色交通、生態農業等多個領域,目前我區也相繼出臺了“大樹保護管理辦法”“崇明禁獵區管理規定”等政策文件。另外,我們加大了區域協調力度,針對崇明島上還有江蘇兩個鄉鎮的實際,為整區域推進世界級生態島建設,上海市已與江蘇省建立了多層級的協調協作機制。目前,“東平—海永—啟隆城鎮圈協同規劃”正在緊鑼密鼓的制訂中。
在具體推進過程中,我們也碰到一些問題:
一是對世界級標準的認識和把控能力還顯不足。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的要求應該是全球視野、國際水平、中國智慧、崇明特色,但世界級的衡量標準尚未明確,對世界級的認識還存在偏差。而我們自身還存在視野不夠寬廣、眼界不夠開闊、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的問題。此外,對于國際國內先進的生態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了解不深,認識不全。
二是世界級生態島建設不能按照原有的城鎮化思路搞大開發和大建設,但目前一些現有的配套政策、行業規范和技術標準仍然延續了城市化地區的開發思路。我們希望打造更多具有生態特征或者符合生態島實際的基礎設施和功能性項目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理念,適度增加項目規劃方案審批的彈性空間,現有按人口和土地進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置的模式也需要有所突破。
三是隨著生態島建設的不斷推進,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類等項目的大量投入導致后期生態環境的運營維護費用也逐年增加。比如林地,現在每年僅土地流轉和養護費用就達到2億元以上,到2020年我們森林覆蓋率提高到30%,至少需新增林地10萬畝以上,后續的管理壓力和養護資金壓力也不斷增大。又比如,到2018年前我們要完成近20萬戶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僅運營養護費用就高達5600萬元。這些生態項目的運營維護,對區級財政帶來巨大壓力,需要從體制機制上進行探索和突破。□ (作者系中共崇明區委常委、崇明區副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