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裴澤慶
樹立法治思維 提高依法執政能力
文 裴澤慶
如何堅定不移推進全面依法治省,做足做好“全面”和“深入”文章?7月19日,省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省委組織部舉辦的全面深入推進依法治省培訓班,對兩個考核方案進行解讀的同時,也邀請知名專家對各市(州)和省直部門依法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要負責人進行了集中培訓。省委黨校裴澤慶教授從依法執政的角度對如何促進法治四川建設進行了專題輔導,本刊部分刊載。
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依照憲法和法律對國家和社會進行治理的基本方式。依法執政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執政理論與經驗的科學總結,是實現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科學認識,是領導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堅持依法執政,不斷提高依法執政能力,對于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人民的權利書。從1954年第一部憲法制定實施以來,我國憲法就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理論體系的發展成果,規定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規定了國家政權機構的組織體系、職責權限和運行機制,集中體現了黨和人民意志,充分反映了各族人民利益,享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
我們黨是執政黨,各級黨組織自覺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這是憲法和黨章的明確要求,也是維護憲法法律權威的重要保障,對整個社會樹立憲法權威具有直接而深遠的影響。黨員干部要自覺培養對憲法的忠誠,帶頭尊崇憲法權威,增強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切實保證憲法實施,更好發揮憲法在貫徹“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重大作用。
法治,簡言之就是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治理國家離不開規則之治。鄧小平同志曾說,國要有國法,黨要有黨規黨法,沒有黨規黨法,國法也難以保證。實踐證明,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走出了一條從嚴治黨、依規治黨、制度治黨的管黨治黨新路。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一次把黨內法規體系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之中,為我們黨堅持依法執政和依規治黨注入新的時代內涵和實踐要求。從一些違法亂紀的黨員干部墮落軌跡看,違法必違紀,違法通常是從違紀開始的。因此,依法執政首先要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遵規守紀,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從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開始,認真貫徹黨章、準則、條例、規則、規定、細則、辦法,為社會樹立良好示范。
權力是一把“雙刃劍”,任何權力都有被濫用的危險,絕對權力會產生絕對腐敗。現代法治國家都把有效制約權力、依法監督權力、嚴禁濫用權力作為法治建設的核心,最大限度地避免公權力人格化現象。我們黨長期執政,手中掌握著公權力和對社會資源的配置權,這些權力主要由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來行使。如果沒有對權力來源和屬性的政治認知,沒有對權力公正行使的底線思維,權力運行就會偏離正確軌道,甚至會異化為一己之私,成為謀取私利和小集團利益的工具。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所有公共權力都具有鮮明的人民屬性和國家屬性。有權必有責、有責必擔當,作為人民公仆的領導干部都要對手中的權力懷有敬畏之心,切實把權力用于為人民服務。黨員干部行使法定職權,從事行政活動時,必須嚴格依法辦事,主動摒棄個人意志至上和人治思維,自覺把法規制度建設貫穿于工作學習之中,恪守權力邊界,防止肆意妄為,把依法用權納入常態化軌道。
真正的法治不是鐫刻在大理石和銅表上,而是刻在現代公民的心中。依法執政既要靠有形的法治建構,也要靠無形的文化建設。經驗表明,只有當法律內化為人們自覺遵守的規則和習慣時,法的意義和法的精神才能真正展現出來,法治之花才會結出碩果。堅持依法執政要從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做起,自覺養成法治文化,塑造法治精神。我們黨始終以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和人民權利為己任,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奠定了法治文化的基本價值和重要基礎。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十六字方針,習近平總書記號召黨員領導干部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這些都為養成法治文化、優化法治環境提供了重要指導。領導干部要堅守法律底線,帶頭厲行法治、依法辦事,養成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行為習慣,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去分析解決問題,教育引導群眾用法律手段協商解決問題,讓法治成為全社會的共同意識和行為準則。 (責編:裴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