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秦元勝
阿壩州:以需求為導向構建和諧融洽民族關系
文 秦元勝
近年來,阿壩州立足四川省第二大藏區和我國羌族主要聚居區的實際,積極適應城市化進程需要,大力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從滿足群眾需求入手,構建民族關系融洽的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切實鞏固了民族地區團結穩定局面。
“走,到科普大學聽課去!”每月一次的“科普大學”講座,是馬爾康市馬爾康鎮美谷社區居民的一項“福利”。社區黨支部定期邀請駐區單位的專家學者舉辦健康、養生、科技、法律等知識講座,受到群眾普遍歡迎。
“自從成立大黨委后,通過社區黨支部牽頭,居民有什么樣的需求,駐區單位就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大家自然就走到了一起。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也解決了!”美谷社區黨支部書記劉志文說。
近年來,阿壩州圍繞城市發展需要,依托社區建立“大黨委”,整合駐區單位資源,推行駐區單位黨組織與黨員到社區“報到”,打通駐區單位與居民群眾之間的“斷頭路”,提高了辦事效率。為推動“大黨委”“雙報到”等機制切實發揮作用,探索建立大黨委兼職委員述職評議制度、駐區單位服務社區情況公示制度,明確駐區單位參與區域化黨建的具體責任。同時,建立黨員“雙報到”積分管理制度、優秀駐區單位黨組織(黨員)評選表彰制度等,讓駐區單位“干事有動力”。
年近60歲的阿壩縣牧民澤仁扎西長期生活在牧區,因不懂漢語,雖體弱多病卻不敢一個人到阿壩州人民醫院看病。自從醫院專門配備“雙語”導醫破除了交流障礙后,他感覺特別親切,再也不用為看病的事情發愁了。
阿壩州以藏族、羌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群眾占總人口近80%,為少數民族群眾提供優質服務是社區工作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阿壩州結合民族地區實際,大力推行“雙語”服務,在醫院、政務中心等服務窗口設立“雙語”服務崗位,為不懂漢語的少數民族群眾提供講解、咨詢、引導等便民服務。
除窗口單位外,還在各商鋪推行藏漢“雙語”標牌,在社區調解室安排懂“雙語”的人員擔任調解員。
為更好地服務群眾,阿壩州出臺《阿壩州干部藏漢雙語培訓及考核測試實施方案》,全面啟動藏漢雙語培訓及考核測試工作,組織3萬余名干部職工學說藏漢雙語,讓學說藏漢雙語成為阿壩州每名干部的“必修科目”。
“真想不到,阿壩州不僅有九寨溝、黃龍等旅游資源,還有這么多優秀的文化!”6月10日開幕的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上,一名觀眾感嘆道。
弘揚藏羌傳統文化,是阿壩州推進社區建設過程中的一貫做法。
近年來,阿壩州每年都會定期舉辦“藏歷新年”“羌歷新年”“賽馬會”等慶典活動,增強了各族群眾對阿壩傳統節日、傳統習俗的情感認同。同時,注重將藏羌文化元素融入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發揮優秀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全州大力開展“口述歷史”文化傳承,制作60余部口述歷史紀錄片,以真實感人的歷史記憶,全面再現阿壩這片雪山草地60多年的歷史變遷和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壯麗詩篇。積極引導各類組織、駐區單位和居民群眾弘揚新風尚,定期開展“孝善和儉”四星評選,傳遞正能量。
通過多年的努力,“孝為先、善為上、和為貴、儉為美”成為社區居民的行動自覺,各民族和諧相處成為阿壩州群眾生活的常態。 (責編:余娜)
(作者單位:阿壩州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