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執行/牧原
守護花蕾,栽種光亮
策劃/本刊編輯部執行/牧原
2017年4月,臺灣作家林奕含自殺。她生前根據自己遭性侵的經歷,寫作了長篇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看到這則新聞,“女童保護”項目發起人、鳳凰公益主編孫雪梅的心,像針扎一樣疼。
孫雪梅從小生長在貴州山區,有五個兄弟姐妹。父母忙于農務,她在山野中摸爬滾打著長大。整個童年時代,她既不知“性侵”為何物,也不知如何防性侵。工作后,她負責采寫時事新聞,幼童性侵案頻發時,她在關注這些事件的同時也隱約想起一些往事:小時候,小伙伴們喜歡玩“過家家”的游戲,一次,她看見一名同伴被他人亂摸亂抱,肆意猥褻。當時的孫雪梅年紀還小,只知道這件事不好,卻不知道怎么阻止。
許多年過去,孫雪梅發現周圍的許多成人依然羞于跟孩子談性,多數孩子也對自己可能遭遇的危險一無所知。尤其是留守兒童,孫雪梅不敢想象他們在懵懂無知的狀態下會遭遇什么,而這些遭遇又將如何影響他們的一生。每次看到孩童遭遇性侵的新聞,她都在微信群和QQ群里表達憤怒。但僅有關注和抗議遠遠不夠,只有行動起來才能改變這種狀況。于是,她在朋友圈發出號召:“作為記者,我們是否可以為孩子們做些什么?”短短幾小時,就引來了幾十位朋友的回復。
在孫雪梅的倡議下,“女童保護”項目在多位公益人士及全國各地100位女記者的支持下誕生了。該項目以“普及、提高兒童防范意識”為宗旨,致力于保護兒童,遠離性侵害。
項目成立之初,孫雪梅沒有明確的思路。她和朋友集思廣益,最終確定以發放手冊、授課的形式宣傳防性侵常識。她白天采訪、撰稿,完成工作后,再開始籌備“女童保護”的工作。
在孫雪梅的帶領下,二十多名女記者組成了項目的核心團隊,大家廣泛搜集國內外兒童防性侵教育經驗、尋找專家提供教育素材,終于整理出了一套“防性侵教育的初稿”。隨后,征詢專家修訂意見、組織試講……“憤怒是我們開啟項目的最初動力,而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憤怒轉化為行動,將想法落到實處。”為了這個目標,孫雪梅和同伴們不斷前行。
讓孫雪梅寒心的是,施暴者固然可恨,但一些羞辱受害者的人,也是施暴者的幫兇。據不完全統計,在經歷了性侵的女性中,只有15﹪的人告訴了家人;在告訴了家人的女性中,只有27﹪得到了完全的支持,30﹪未得到支持,43%的人得到的是模棱兩可的回應。于是,孫雪梅和團隊一邊向女童宣傳防性侵常識,預防悲劇發生,守護女童安全;一邊對受害者和其家人展開心理幫扶,力爭全方位為女童撐起保護傘,在她們心里,栽下希望的種子。
作為“女童保護”項目的負責人,幾乎所有涉及項目發展的活動孫雪梅都要參與。她擔任講師,在實踐中積累經驗。2013年9月,她第一次去云南授課,講著講著,一個小女孩忽然就哭了。孫雪梅心頭一緊,把女孩拉到一旁細細詢問,女孩哭著說:“老師,你們一直在說,如果有人試圖觸碰隱私部位,要及時告訴爸爸媽媽,如果有人約我出去玩,要告訴爸爸媽媽,可是我爸爸媽媽出去打工,幾年不在家了,我該告訴誰?”
孫雪梅的眼淚立即涌出來,她一邊心疼女孩,一邊自責,怪自己不該在講課時只提到“爸爸媽媽”。當晚她就修改了教案,把“爸爸媽媽”改成“家長或者你信賴的其他大人”。后續再培訓講師時,她不厭其煩地提醒大家,以后再去留守兒童多的地方授課,不要再反復強調“爸爸媽媽”,以免傷了孩子們的心。
2014年7月,女兒出生了。看著懷里小小的嬰孩,孫雪梅更堅定了走下去的決心。利用產假,她大力培訓講師,并錄制了公開課,便于各地志愿者了解課堂情況。在她和志愿者們的努力下,一套耗時大半年、歷經四十余次修訂的小學版“兒童防性侵教案”最終成型,女童保護也相繼在多省開展了公益講座,將十幾萬冊“防性侵手冊”發放到了孩子們的手上。
成為母親后,孫雪梅切身體會到這個社會對女性的角色期待太多,她們不僅在職場上要成為一個好員工,更要在家庭中成為一個好媽媽、好兒媳、好妻子。她努力平衡著這些角色,一邊變換角色一邊處理繁瑣的公益事務。期間她從《京華時報》調任到了《公益周刊》,后來又成為鳳凰公益頻道的主編,距離自己的公益夢想更近了一步。
成立四年間,“女童保護”研發出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兒童版+家長版+教師版的兒童防性侵教案。在全國28個省相繼開課,覆蓋兒童超過150萬人,覆蓋家長超過30萬人。此外,還定期進行線上培訓和講座,目前各個平臺上已有數百萬網友參與。每年兩會前,項目組都會召開女童保護代表委員座談會,發布最新的統計報告,并向全國兩會提交相關建議,引發了廣泛關注。
隨著項目影響力的增加,孫雪梅變得越來越謹慎,無論是尋求合作還是招募講師,每一個環節她都認真把關,務求做好每個細節。志愿者報名擔任講師,至少要“過三關”(熟悉教案、培訓、試講考核等流程),才能成為女童保護備案的講師。不少志愿者都覺得麻煩,有人質疑說:“我本來就是教師,課件給我就好了,難道我還能講不好嗎?”還有志愿者的職業是律師、記者、教授、主持人或心理咨詢師,在某個領域是專家,其中還有很多人是母親,他們對自己充滿了信心,不明白為什么“女童保護”要設置層層考核和選拔關卡。
為此,孫雪梅不得不一次次耐心解釋:看起來很簡單的兒童防性侵課程,包含了很多安全常識,涉及兒童性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工作學、教育學、法學等多個領域。數學教不好,孩子最多不會算數,但不會危及生命,也不會影響今后的兩性關系和家庭生活,可講師們說錯一句話,走錯一個流程,就有可能將一些誤區傳導給孩子,從而影響孩子成長。
做公益越久,孫雪梅越覺得這條路僅靠一顆善心難以順利走下去。行善須有大智慧,并采用專業化的操作方法,才有可能取得理想效果。而孫雪梅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天人們不再需要“女童保護”“護蕾行動”這樣的公益項目,因為足夠的預防和完備的防治機制已經將性侵行為扼殺在了萌芽里。到那時,孩子安全,父母安心,普天之下的善良之人也不再驚心。
除了民間組織的公益項目,各級政府與各級婦聯也非常重視對女童的保護。江蘇淮安是國內第一個由政府投資的女童保護公益項目城市,女童保護納入全市民生十件實事。淮安市婦聯推動“女童保護”知識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婦女兒童活動陣地,通過“聯手推動、專家指導、志愿者實施”的方式,全方位構筑“女童保護”宣傳教育網絡。淮安市婦聯還與各方政府機構聯合,建立未成年被害人保護工作機制,與市教育局聯合發文,開展女童保護講師培訓,不斷提升女童保護師資隊伍的能力和水平。市婦聯主席李順英深有感觸地說:“我們通過全方位、立體化、常態化工作機制扎實推進,就是要使孩子們提高自我防范的意識和能力,使廣大婦聯干部、學校老師、志愿者,通過學習專業的女童保護知識和技能,與社會各個層面的通力協作,真正為女童撐起一張安全保護傘。”
江蘇揚州市寶應縣婦聯聯合縣教育局及“女童保護基金”,于2016年8月啟動了“女童保護”項目。一年來,寶應縣婦聯大力推進“護蕾花開”女童保護課程的開展,走進學校、村、社區,為更多的孩子和家長開展女童保護課程,并將關愛女童安全作為平安家庭創建的重要內容,以保障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
圖片由淮安市婦聯提供(編輯張秀格gegepretty@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