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 娟
交通事故中如何防范“碰瓷”
■ 華 娟
經常有當事人反映,說在“私了”事故時,懷疑對方是故意“碰瓷”。有這種懷疑很正常,因為現在社會上確實有這種丑陋的現象存在,它不但嚴重干擾、破壞了正常的交通秩序,而且使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蒙受損失。我們必須了解它的社會危害性,同時注意加強對它的防范。

“碰瓷”現象在事故發生前一般是很隱蔽的,“碰瓷”的手段也是多種多樣的,其主要特點有:
其一,在慢速行駛或行走中進行“碰瓷”。
“碰瓷”者也是惜命的,不會做“賠本賺吆喝的買賣”,他們通常是在雙方低速行進時“碰瓷”。如:見到某輛車猶豫不決(一般是不熟悉路線或走過頭)減速慢行時,“碰瓷”者先是尾隨,時機成熟突然提高車速用車輛的左前角或右前角撞擊對方車輛的某個部位。
其二,“碰瓷”者的行駛路線“正常”。
“碰瓷”者是懂法但不守法,而且是故意違法的人。他們想通過非法手段獲取錢財,但在表面形式上又給人以遵守交通法規的印象。如:當你駕車圖省事違法掉頭時,“碰瓷”者立即上前“迎接”與你車碰撞,弄得你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所以人們在譴責“碰瓷”者的同時,還要自己在行車走路時遵守交通法規。
其三,“碰瓷”者雖稱受傷,但不肯去醫院救治。
這種情況的“碰瓷”者一般都是以行人或騎車人的身份出現,他們在車輛臨近時,用身體與車體相貼,然后倒在地上捂住身體的某個部位大呼小叫喊疼,但是不管誰勸說,他(她)就是不肯到醫院治療,甚至威脅不給現金就報警。曾有這樣一個案例:在北京的某個飯館門前,一位司機吃完飯上車駕駛,車輪剛一轉,一個行人就倒在了車后。司機慌忙下車觀察,只見右后輪處倒著一人,該人用手捂著右腳自稱腳趾骨折,看樣子疼的死去活來。在他身邊有一只布鞋,上面留有明顯的輪胎碾壓花紋印跡。司機要送他去醫院,他就是不去,但放出話說,一口價2000元就完事,否則就報警。司機為了息事寧人,只好照此辦理。這個行人就是個“碰瓷”的老手,后被公安機關打擊判刑。在供述中他提到此事,說我知道司機喝了酒不敢報警,我的腳也沒有受傷,40號的腳穿了雙44號的鞋,就是怕真的把腳給壓傷了。
其四,索要賠償時,“碰瓷”者“獅子大開口”,而且只要現金。
“碰瓷”者在事發后索要賠償金時,其數額往往要超出實際損失的二倍或幾倍。敢如此獅子大開口的原因,一是抓住了一些人違法行車的短處;二是團伙作案,以多欺少、以強欺弱。團伙作案的特點往往是十幾個人分坐三、四輛車,當一輛車“碰瓷”后,其他車上的同伙便一起圍攏過來,索要錢財。他們自恃人多,甚至以武力相威脅使對方就范。
其五,外地司機遭遇本地車輛“碰瓷”的事情較多。
“欺生”是“碰瓷”者的又一特點。外地人出門在外,舉目無親,遇到“碰瓷”者往往處在孤立無援的境地。這種案件在各地方“碰瓷”案件中均占多數。
公安機關一直嚴厲打擊“碰瓷”者的活動,人們也應當掌握一些識別“碰瓷”者的方法,獲取證據,及時報警。

遇到碰瓷千萬別慌,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及時報警,碰瓷利用的就是司機怕麻煩的心理,認為司機不會報警。當他們看到司機報警時,有些怕被警察識破,放棄“索賠”,溜之大吉。
二是收集證據,確認事故與自己沒有關系,也要保留好現場證據,并留住目擊證人,不要私自移動現場。晚上發生事故,不要急于下車,弄清情況、確認安全后再下車處理,發現異常時及時報警求助。
三是留住證人,心虛的應該是碰瓷的人,他更怕被路人看穿其中的“貓膩”,用好態度爭取圍觀者同情,交警到了就能留住證人。
另外,防范碰瓷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其一,開車要專心,東張西望、抽煙、打電話、看美女、扭頭講話,都容易讓碰瓷找上你。
其二,開車別違法,遵守交通法規,按規定行駛,不開霸王車,就是出了事,自己不怕見交警。特別是一些車主,按時買保險、按時驗車、按時處理違法、不要無證駕駛、更不要酒后開車,別給碰瓷的抓住了把柄。
其三,看到“可疑”的車和人離遠點,開車不搶道、不賭氣,心態陽光點。
其四,如果確實有人受傷,不要和碰瓷者有身體接觸,等交警到場后,根據交警要求送他去醫院做檢查,所產生的醫療費用通過保險公司解決(出事故后要立即向保險公司報案)。如果不是碰瓷,你也承擔了相應的社會責任,問心無愧。

<<<相關鏈接>>>
《人民交通》雜志特別提醒:
如果車主在開車過程中確實遇到碰瓷,碰瓷的人肯定就不會檢查出多嚴重的傷情來,醫生給開的假條一般也不會超出一周。按照“慣例”,對方肯定會提出誤工費要求,這時就需要他提供有效的醫院證明、傷情檢查結果(以上最好車主方保留)、對方用人單位出具的誤工證明、收入證明。醫療花費各種票據,車主要自己收好,付給誤工費須按警方的正常程序,別忘了索要對方的工資條以備向保險公司索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