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伊朗折射行業發展新動向

羅佐縣專欄
供職于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經濟學博士,長期從事能源經濟與戰略研究
伊朗計劃與中石油和道達爾簽署合同,共同開發南帕斯氣田的消息近日在業界引起巨大反響。據悉,這是歐美全面解除對伊朗經濟制裁后,國際能源企業首次向該國投資,自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筆者分析,該項目的落地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綜合考慮當前油氣行業發展環境及發展趨勢等多種因素,此次投資實際上反映出了行業發展進程中不同主體的內在需求。
一是石油公司重氣因素。石油公司的發展自然離不開石油公司。在全世界都在探索和追求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今天,石油公司自然不會例外。不僅如此,石油公司還要勇做低碳經濟的先鋒。發展好天然氣業務是石油公司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重要途徑。近年大型石油公司天然氣產量占公司整個油氣產量比重上升就是例證。南帕斯氣田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氣田,對國際石油公司的吸引力自是不能小覷。若能在該氣田獲得業務,想必對石油公司的天然氣業務發展是一個不錯的機會。伊朗與道達爾、中石油的此次合作一定有石油公司的“重氣”因素在發揮作用。
二是石油公司的避險動機。中東歷來不太平,一度被世人稱為全球政治的“地震帶”和“火藥桶”。而油氣資源的富有以及由此導致的資源競爭又進一步增大了中東地區動蕩的概率。在此環境下,企業需要有強烈的風險規避意識。道達爾、中石油、伊朗政府三方之間合作開發南帕斯氣田一定有此戰略動機在其中。此外,當前經濟形勢低迷以及油氣價格低位運行也需要企業之間通過合作的方式實現抱團取暖,風險共擔。2014年年中油價下跌之后,石油公司之間普遍表現出合作的愿望。
三是中東油氣投資觸底反彈的信號。本輪油價下跌以來,石油公司普遍捂緊了錢袋子,全球油氣勘探開發投資因此銳減。高油價時期大量計劃投資的上游油氣項目被迫擱置或延緩投資。幾年下來,經過石油公司自身的不斷創新和內功修煉,石油行業漸漸找到了一些應對低油價的辦法,并逐漸啟動一些新投資項目,行業有漸漸復蘇的投資態勢。這一點在美國表現的較為明顯。2016年末以來的數據顯示,美國的油氣投資已經呈現上揚態勢。而作為油氣資源的又一富集區,中東沒有理由一直沉寂下去。道達爾、中石油進軍伊朗之后,后續的一些新投資估計會跟進。全球油氣行業到了復蘇的時候了,大環境變化使然。
四是資源國的心態轉變至關重要。石油行業是伊朗的經濟支柱,歐美對伊制裁瞄準的就是伊朗經濟的這一命門。如今制裁解禁,伊朗自是需要外資進入以幫助恢復國內生產。制裁解禁之后伊朗油氣財稅政策修訂力度較大,對于外資的吸引攻不可沒。伊朗政府心態的轉變以及放棄高油氣價格時期“奇貨可居”的心理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伊朗石油業復興的關鍵。其他資源國雖無伊朗面臨歐美制裁的尷尬境遇,但在持續的經濟形勢低迷環境中,其經濟運行也沒有多少起色。為了改變這一不利局面,為油氣行業的發展松綁成了這些國家的普遍做法。最近有咨詢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主要油氣資源國家都在修訂自己的油氣財稅條款以吸引國內外更加廣泛的投資,伊朗只是在經濟形勢低迷和國際社會經濟制裁雙重壓力之下較早做出改變的國家。
道達爾、中石油在伊朗的破冰之旅有可能是全球石油市場再平衡的開始。當油價低迷持續一定時期,石油公司投資普遍大幅壓縮導致油氣儲產量穩定受到挑戰時,油氣投資也就該反彈了,即便此時油價依然低迷。
責任編輯:周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