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森
(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0)
矮墩式剛構橋受力行為仿真分析
李英森
(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0)
結合清水江大橋實例,在簡述建模方法的基礎上,從溫度、基礎沉降、局部應力三方面對橋梁受力行為進行仿真分析,并驗算了結構強度及使用性能,得出本橋可行,存在局部應力,但可采取措施予以有效處理的結論。
矮墩剛構橋;受力行為;仿真分析
清水江大橋位于為鐮刀灣至下司段,大橋跨越清水江,起點樁號KF6+870.922,終點樁號FK7+129.080。橋跨布置為65 m+110 m+65 m預應力混凝土箱梁連續剛構,橋梁全長258.158 m,全橋處于直線段范圍,縱坡為1.009%。
2.1 空間桿系計算模型
在運用梁格法對箱梁結構實施模擬時,假設梁格網格處于上部結構,所有縱向構件均與同方向的腹板保持重合,此種布置形式可直接運用梁格剪力進行表達。橋梁上部結構、承臺以及橋臺圓孔均運用梁單元進行模擬,而橋臺和樁則使用柱單元實施模擬,建模工具選用MIDAS/Civil。
2.2 全橋計算模型
為對橋臺和主體的連接區域進行詳細的應力分析,并掌握應力的具體分布情況,此次研究選用ANSYS軟件創建出了全橋的計算模型。其中,橋梁的上部結構、承臺與樁基礎等部分通過軟件中的solid95單元完成模擬;而地基與樁基外側的摩擦力則通過軟件中的combin14單元完成模擬,等代土彈簧剛度通過相應的動力計算得出,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Ks=a×bp×m×z
(1)
式中:a代表土層的實際厚度;bp代表此土層在與模型相互垂直的平面上的寬度;z代表土層的深度。
3.1 溫度影響分析
橋梁直接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尤其是溫度的變化,晝夜溫差、日照時間等都會對橋梁的應力情況造成影響,所以溫度影響分析十分重要。由于日照存在一定差異,所以橋梁會因此受到影響,主要表現為產生縱向次應力,與此同時,橋梁的寬度較大,在這種情況下,箱梁也會產生次應力,但方向有所不同,箱梁上的次應力為橫向的。在箱梁中,每單位長度的節段即為一個全閉合形式的框架結構,在受到日照作用下,箱梁頂板的溫度會明顯高于側板,使得箱梁各面伸長量不同,而且在溫度條件下產生的變形還會受到腹板及底板的制約,導致箱梁四壁產生軸力,這對于橋梁的穩定性而言,是較為不利的。以下為本橋梁經歷的四種典型工況,分別為:橋梁上部結構溫度提升20 ℃;橋梁上部結構溫度下降20 ℃;不均勻溫升14 ℃以及不均勻溫降14 ℃。
主梁在受到溫度荷載影響下的彎矩應力如表1所示。

表1 主梁在受到溫度荷載影響下的彎矩應力
通過對溫度條件的進一步分析得知,溫度變化會對橋梁造成較大的影響,在排除其他影響因素的前提下,由溫度造成的拉應力最大值可以達到1.05 MPa,雖然未超出設計限度,但為了從根本上防止開裂等問題的發生,還需在頂板處增設鋼筋網加固。
3.2 基礎沉降影響分析
在超靜定閉合結構中,結構自身會由于基礎沉降等原因產生一定次內力。特別是在地質條件相對較差的情況下,這一現象將更加明顯,必須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此次研究就①號軸出現的沉降,對次內力的產生及變化特點進行分析,該軸對應樁基出現約5 mm的沉降,計算軟件選用ANSYS。
由計算結果可知,在基礎沉降條件下,頂板及底板應力均保持在-0.8~0.8 MPa范圍內,與此同時,上部結構的最大應力通常出現在墩臺之間,最大值可以達到1.06 MPa。根據這一特點可斷定橋墩與承臺之間的銜接是一個十分薄弱的環節。對此,可采取配筋與改造等方式進行處理,也可以對墩底的截面進行加寬,以此消除基礎沉降對橋梁造成的不利影響。
3.3 矮墩局部應力影響分析
對于單跨剛構橋而言,其在結構上的主要特點為角藕節點,其通常出現在主梁與立柱的連接位置。此節點需要承受極大的彎矩,確保跨中的正彎矩滿足卸載條件。此外,本橋還使用雙肢薄壁墩,并在墩上進行等距開孔,這樣可能造成應力集中等問題。基于此,以ANSYS為工具進行全橋建模,重點探究恒載條件下的應力變化。
由具體的應力分布情況可知,圓孔周圍實際拉應力均保持在0.5 MPa左右,但主梁上的箱形截面頂板和墩身銜接處,拉應力遠大于0.5 MPa,為1.26 MPa左右,通過以上分析得知,此部分最大自然應力不會超過0.7 MPa,因此,此處角藕節點受力超限,必須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否則將出現開裂等問題,威脅施工安全。
3.4 上部結構強度與性能驗算
為對橋梁上部結構強度和性能進行分析驗算,需借助有限元分析,根據橋梁的實際情況,創建橋梁結構的空間梁格模型,分別算出主橋不同條件下的內力,以內力與配筋作為基準核算橋梁上部結構強度。當結構處于承載的極限狀態時,橋梁抗彎強度、抗剪強度等均符合標準要求,且在相應的狀態下,構件裂縫的最大寬度為0.14 mm,基本滿足規定。
通過對本矮墩剛構橋的受力行為分析可知,此橋可行,穩定性較好。但存在局部應力的情況,所以應針對產生局部應力的位置采取適宜的措施進行處理,同時考慮構造與配筋等方面的問題,確保此橋發揮最佳使用性能。
[1] 張士金,張俊平,劉愛榮. 矮墩式剛構橋受力行為仿真分析[J]. 廣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82-85.
[2] 李偉強. 某單孔雙薄壁矮墩剛構橋的受力行為分析[J].特種結構,2010,(2):81-83.
[3] 曹淑上,江建斌,張永水,張明強,馬愛霞. 少聯大跨徑連續-剛構組合橋的受力分析及合龍順序探討[J]. 現代交通技術,2006,(6):34-37.
2016-09-06
李英森(1984-),男,貴州盤縣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橋涵設計工作。
U442
:B
:1008-3383(2017)06-00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