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 祝建材
口腔里的潰瘍,未必就是口腔潰瘍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 祝建材
兩年來,萬女士反復出現口腔潰瘍,自認為不是什么大毛病,就一直沒在意。但最近萬女士感覺自己的視力下降了很多,她才趕緊到當地醫院就診。經過檢查,醫生確診萬女士患上了白塞病。
口腔潰瘍,俗稱口瘡,是一種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在一般人的認識中,口腔潰瘍不是什么大毛病,無非是“上火”或是“蔬菜吃少了,維生素缺乏”,其實并非如此。口腔潰瘍亦是全身疾病的“信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萬女士所患的白塞病即白塞氏綜合征,是一種慢性全身性血管炎癥性疾病,其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50%患者的血液循環中可以發現抗人口腔黏膜的抗體。血管炎是主要的病理損傷,口-眼-生殖器三聯征為典型表現,表現為復發性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眼炎及皮膚損害,多數患者只侵犯黏膜下的小血管,造成黏膜潰瘍,但少數患者累及全身大小血管,導致大血管或內臟損傷。
白塞病屬于自身免疫疾病,也可累及血管、神經系統、消化道、關節、肺、腎、附睪等器官,需要規律地進行藥物治療,包括各種免疫調節藥物,不治療則預后不好,嚴重者會危及生命。
(2)重型復發性口腔潰瘍直徑大于1厘米,潰瘍像深坑,愈合后留下瘢痕;
(3)皰疹樣復發性口腔潰瘍(又稱口炎型口瘡)潰瘍數目較多,有十幾個或幾十個,像“滿天星”。除了復發性口腔潰瘍,良性口腔黏膜病還包括由咬傷、刷牙刷傷、燙傷或碰傷等原因導致的創傷性潰瘍,咬唇或咬舌頭弄傷的自傷性潰瘍,以及皰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口腔潰瘍,后兩者以小孩多見。
惡性的口腔潰瘍表現多種多樣,常見的是口腔癌,其中最常見的是舌癌和黏膜白斑癌變,此外還有唇癌、牙齦癌、口底癌。
口腔潰瘍可分為良性和惡性。
良性口腔潰瘍中,最常見的是復發性口腔潰瘍,人群中發病率為20%左右,單純性的口腔潰瘍具有周期性、復發性、疼痛性的特點。復發性口腔潰瘍可分為3種類型:
(1)輕型的復發性口腔潰瘍一般為3~5個,呈直徑小于1厘米的圓形或橢圓形,表面有一層莢膜,愈合后不留瘢痕;
白塞病最常見的損害是口腔潰瘍和外陰潰瘍。臨床顯示,100%的白塞病患者會出現口腔潰瘍,80%的白塞病患者會出現生殖器潰瘍(男性患者主要發生在陰囊和陰莖,女性患者主要發生在陰唇、陰道和子宮頸)。
口腔潰瘍是白塞病的首發癥狀,它和一般的復發性口腔潰瘍沒有太大的區別。這種口腔潰瘍呈多發性(一般為3~5個),開始是小結節,很快就會發展成米粒或黃豆大小的潰瘍,或深或淺,中心有黃色壞死的基底,患者會感覺口腔潰瘍部位疼痛劇烈。潰瘍持續1~2周,愈合后不留瘢痕。不少患者甚至一些醫生對白塞病根本不了解,很容易把白塞病引起的口腔潰瘍當成一般的復發性口腔潰瘍治療,導致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白塞病的生殖器潰瘍更加特異,男性生殖器潰瘍如果發生在龜頭和陰莖,癥狀相對明顯,而陰囊潰瘍的癥狀較輕。女性生殖器潰瘍可發生在大小陰唇或陰道壁,但癥狀輕重不一,甚至可能無癥狀,需通過婦科檢查發現。據報道,臨床上,不少白塞病的生殖器潰瘍常被誤診為性病,久治不愈。這類患者如果伴有常發的口腔潰瘍,很可能不是性病,而是白塞病。
除了口腔、生殖器潰瘍,白塞病還可導致身體其他部位受累。如皮膚,出現毛囊炎、結節性紅斑、痤瘡樣皮疹、血管炎等;眼部受累出現虹膜炎、葡萄膜炎、視神經病變;關節炎,可累及膝關節和踝關節;此外,肺部、胃腸道、腎臟、神經系統也可能出現病變。因此,如果口腔潰瘍反復發作,或伴發其他癥狀,那就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警惕。
如果確診為白塞病,治療時間會比較長,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持續治療10年以上,患者必須耐心治療,切不可急于停藥,停藥太早很容易導致疾病復發,再治療,療效會很差。
口腔潰瘍,亦是某些性病的“信號”。
梅毒
患者一般下唇出現黏膜斑潰瘍糜爛,是高起的灰白色斑塊,摸上去像硬幣那樣硬,不像復發性口腔潰瘍常見的黃色莢膜和紅色邊緣,沒有明顯的疼痛。醫生一般會詢問患者病史,并結合梅毒血清學試驗進行檢查確診。
艾滋病
多數艾滋患者有口腔表現,發病初期出現口腔糜爛,往往先到口腔科就診。艾滋病患者口腔黏膜上特別是軟腭上出現大片灰白色假膜,可以擦除,但一般沒有疼痛感覺,可通過HIV抗體篩查和確診。
尖銳濕疣
尖銳濕疣可通過口腔傳染。患者會在上顎或舌下長出紅色乳突狀、菜花狀的增生物,有灰白色也有粉紅色。
淋病
患者感染淋球菌性口炎時,黏膜會充血發紅,潰瘍上面覆蓋黃白色假膜,容易被擦掉,形成出血性創面。
值得注意的是,身體其他系統的疾病的也可在口腔表現為潰瘍,比如,有患者牙齦潰瘍查出白血病;口腔潰瘍查出了惡性淋巴瘤、胸腺瘤,還有干燥綜合征、紅斑狼瘡、帶狀皰疹等患者。因此,不應忽視口腔潰瘍背后“潛伏”的其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