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女科學家瑪麗安妮通過觀察自家的狗來研究狗的欺騙行為。她發現狗會互相欺騙,例如,狗會起身并假裝花園里有好玩的東西,目的卻是為了騙其他狗離窩,從而霸占其他狗的窩。瑪麗安妮也想知道狗會不會騙人。為此,她把一些狗與其主人(主人總會給予狗兒食物)和兩名陌生人配對。這兩名陌生人中,一人充當合作者,會給予狗食物。另一人充當競爭者,會把食物留給自己。狗有兩頓加餐,可選的是一根美味紅腸、一塊乏味的狗餅干或者什么都沒有。
在實驗中,狗可以選擇把這些合作伙伴之一帶到3個潛在的食物存放地點:其中一個地點有紅腸,一個地點有狗餅干,另一個地點則沒有吃的。狗因此可能會選擇把合作者帶到存放食物的地方。另一方面,如果把競爭者帶到沒有食物的地方,狗就有第二次機會從主人那兒得到紅腸。
在實驗第一天,狗把合作者帶到紅腸存放地點的次數明顯超過隨機次數。第二天,狗把競爭者帶到紅腸存放點的次數明顯少于隨機次數,而把競爭者帶到無食物地點的次數明顯多于隨機次數。這說明狗很快就能區分合作者與競爭者,其間無需認知學習。其他動物,例如猴子,則經常需要數十次重復才能學會類似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