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梅
“在南充,全面排查轄區內畜禽養殖場,關停取締或搬遷禁養區內431家畜禽養殖場。”今年6月,我省發出《關于切實加強省環境保護督察發現問題整改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省級掛牌督辦10個突出環境問題,南充畜禽養殖綜合整治作為督辦項目被列入整改“清單”。
“南充畜禽養殖存欄總量大、散養戶多……環境污染整治不力問題不容忽視。”省督察組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3月起,該市打響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攻堅戰。截至7月底,已完成轄區內431家畜禽養殖場的全面排查,已關停339家,完成比例為78.7%。這是我省環保督察發現問題后,省級掛牌督辦10個突出環境問題強力整改的一個縮影。
去年6月至今年3月,我省成立了高規格的省級環保督察組,由省領導帶隊,發動20多個省級部門、300多人次,對1994個點位進行重點督察,深挖細查完成了省內21個市(州)的環保督察工作,在全國率先實現了省級環保督察全覆蓋。
?建立“制度矩陣”為環保督察護航
黨的十八大以來,環境保護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上到下的環保督察也讓各地掀起了一場環保風暴。被譽為“史上最嚴”的環保督察不當“稻草人”,敢于動真碰硬,已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推手。
“實踐中,我們不斷摸索環保督察的四川路徑,以環保督察為圓心,逐步建立制度矩陣。”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直言,環保督察作為環保工作一項新的制度創舉,需要一系列制度安排與之匹配。
記者梳理發現,2016年以來,我省先后出臺《四川省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下稱《細則》)《四川省環境保護工作職責分工方案》(下稱《分工方案》)《四川省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下稱《督察方案》)等文件,完善了省環保督察政策體系,通過劃“紅線”、標“底線”,保障了環保督察工作順利開展。
《細則》明確了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細化了造成生態環境和資源嚴重破壞的16種追責情形,樹立了生態環境保護“紅線思維”,給鄉鎮(街道)以上的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念起了環保“緊箍咒”。《分工方案》將環保職責落實到各級黨委、政府和45個部門(單位),厘清了環保責任分工,劃清了責任界線,擰緊了責任發條,形成齊抓共管的環保新格局。《督察方案》規定了督察內容主要包括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突出環境問題及處理情況等。
“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使省級環保督察工作既有據可依、有規可循、追責有據,又方向明確、路徑清晰、保障有力。”省環保廳督察辦公室主任甘曉英表示。
數據顯示,環保督察中,我省共對142個縣(市、區)開展下沉督察,發現并移交大大小小問題線索8924個;對799名黨政領導干部進行個別談話,約談52人,問責184人;立案查處環境違法企業703家,實施行政處罰479起,刑事拘留19人。
?“后督察”階段緊盯問題整體不放松
如果說通過督察列出“問題清單”是第一步,那么“后督察”階段緊盯問題整改落實則是更關鍵的一步。作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制度性安排,環保督察必須以問題為導向,既要在發現問題上花力氣,更要在解決問題上下功夫。
在全省環保督察發現問題整改電視電話會議召開后一個月,7月19日,副省長楊洪波代表省政府對當時整改排名后3位的市(州)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進行了約談,向他們指出整改問題并提出要求。談話“逗硬”,效果也是顯著的。三名市(州)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在作表態發言時表示,“拖了全省的后腿,誠懇接受批評”,接下來將引以為戒、舉一反三,認真落實整改要求,進一步壓實責任細化措施,以釘釘子的精神,一件一件促整改、一項一項抓落實,確保完成整改任務。
環保督察,督政是最主要的。中央環保督察的主要目標是推動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通過督促地方黨委、政府切實落實環保主體責任。在這一輪省級環保督察中,四川同樣牢牢抓住“關鍵少數”,強化組織推動,層層壓實環保責任,化解了一批頑疾。
以宜賓為例,今年4月,省環保督察組向宜賓市反饋督察意見時指出,屏山縣和宜賓縣大量存在土法造紙,嚴重影響水環境。宜賓市摸底調查后確認:宜賓縣土法造紙作坊共468戶,涉及8個鄉鎮26個村;屏山縣土法造紙作坊共1396戶,涉及9個鄉鎮46個村。隨后,對兩縣的1864戶土法造紙作坊實施關閉取締。“目前工作已完成,所涉鄉鎮的河流水質明顯好轉。”省環保廳督察辦公室相關人員說。
目前,四川省內環保督察發現的問題,已分區域、分行業、分難易逐一梳理清單,實行動態管理、掛圖作戰、掛賬銷號。“大部分市(州)整改力度大、見效快、完成率高,也有些市(州)重視不夠,行動較緩慢。”甘曉英說,接下來,將運用專函督辦、公開約談、區域限批等措施,倒逼各地推進整改,堅決打消個別市縣的僥幸心理,“對問題整改沒有半點商量余地。”
?從“解決現實問題”到“構建機制格局”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從我省的實踐看,本次環保督察動真碰硬,讓各級領導干部切實感受到壓力、傳導了責任,也發現和解決了一批現實環境問題。但僅僅解決現有問題依然不夠,也并非環保督察的終結。從未來走向看,環保督察必將經歷從“解決現實問題”到“構建機制格局”的過程。同時,通過環保督察倒逼新發展理念真正落地生根,讓綠色發展成為主動選擇。
記者注意到,本次環保督察后,督察組在對督察成果進一步強化運用的過程中,做到追責和激勵兩手都硬。追責,即對督察發現的突出環境問題和線索,通過移送追責,形成震懾態勢,保持制度威力。激勵,則是把督察結果和干部選任相結合。比如,在本次環保督察中,督察組對明顯不作為、慢作為的,已向紀檢監察和組織部門移交了線索。
由環保部門主導地方環保工作目標績效考核的機制探索也在試點中。目前,我省已在成都、自貢等地試點,將環保指標分解落實到相關職能部門和縣(市、區)政府,通過考核“指揮棒”作用,進一步傳導和壓實環保主體責任,通過反復刺激形成“肌肉記憶”,讓落實環保責任成為一種習慣。
自貢市環保局已制定《自貢市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考核評價辦法(試行)》,從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年度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環境安全情況等六方面,對各區縣進行考評。重點考評總量減排、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六大項內容,最多可扣9.7分,以大分值扣分倒逼責任落實。每月還將開展一次進度督察并通報,推動問題整改。
由環保部門主導地方環保工作目標績效考核,未來有望在我省鋪開,初步構建起“分工、追責、考核”與環保督察在制度上互聯互通、相互承接和互為支撐的體系。“下一步,將細化有關規則和辦法,力爭探索出一條‘升級版的環保督察新路。”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責編: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