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前不久對外公布《網絡文學出版服務單位社會效益評估試行辦法》,明確提出對從事網絡文學原創業務、提供網絡文學閱讀平臺的網絡文學出版服務單位進行社會效益評估考核。
評估考核共設置了5個一級指標、22個二級指標和77項評分標準,主要包括出版質量、傳播能力、內容創新、制度建設、社會和文化影響等指標,將從網絡文學價值引領和思想格調、文學價值和文化傳承、編校質量、排行榜設置、編輯責任制度、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及社會評價、文化影響等方面進行具體計分。辦法明確規定,網絡文學出版服務單位發表作品出現嚴重政治差錯、社會影響惡劣,在平臺首頁或重點欄目推介導向有嚴重問題的作品,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等重大問題,社會效益評估實行“一票否決”,評估結果為不合格。(來源:中國新聞出版)
【智庫評論】
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相比,其便捷的傳播速度,人人皆可能的主體創作模式,使網絡文學在社會思想、價值觀念的表達和引領方面呈現出重要的影響力。數據表明,我國7 . 31億網民中,網絡文學用戶已達3 . 33億,占網民總數的45 . 6%。2016年中國的網絡文學市場,產值破5000億人民幣,由網絡小說轉化出版的圖書、改編的影視作品、游戲、動漫、有聲讀物及周邊產品,帶火了大眾娛樂市場,打造出“互聯網+”的龐大產業。網絡文學的迅猛發展和跨界流行,也引發了著作版權抄襲爭議和資本利益的非理性追逐,帶來網絡文學欠缺原創性、低劣藝術水準、影視IP制作泛濫等諸多現實問題。國家新聞出版局提出的網絡文學社會效益評估辦法,對當下網絡文學的評判,及其未來發展的引導和規范,恰逢其時。客觀指標和量化標準的雙重設置,將有效遏制當前我國網絡文學發展中的不良風氣,形成健康良性的運行氛圍。但是,在設置具體的評估考核指標時,也應考慮到網絡文學自身的某種特殊性,即如何將網絡文學精神性的內容表現以客觀量化的方式來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