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仍偉 岳慧慧
【摘 要】研究海綿城市提出的背景,提出海綿城市實際實施中的不足,對海綿城市未來在我國的推進過程提出建議。
【關鍵詞】海綿城市;水資源;建議;背景及現狀
0 引言
海綿城市的概念在《指南》中被進行了明確定義:指在適應環境改變、應對天然災害等方面。城市可以像海綿一樣擁有良好的“彈性”,并且在多水時可以吸水、蓄水、滲水、凈水,少水時可以將蓄存的水“釋放”,從而利用起來[1]。這對于我國現行水資源短缺的現狀來說具有重大意義,深入推進勢在必行,然而在現實中海綿城市的發展仍然遭遇了許多問題,因而研究它的背景、反思它在實施中的不足以及給出具體建議就顯得尤為必要。
1 海綿城市提出的背景及現狀分析
1.1 背景
(1)雨洪威脅
我國地大物博,氣候在各個地域差異巨大,且隨季節變化特征明顯[2],導致國內許多大中型城市頻遇暴雨而產生內澇等災害,如二零一零年廣州“5·7”暴雨;二零一一年南京“ 7·18 ”暴雨,二零一二年北京“7·21”特大暴雨事件[3]。在二零一三年五月和六月兩月間,就有十二座城市出現了內澇,超出27萬群眾因此受災,甚至還有9人死亡、1人失蹤,建筑物倒塌、電線、天然氣管線斷裂、群眾受困等現象也在部分城市發生。
由此可見,內澇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城市排水系統建設不足。雨水資源沒有被合理、有效利用,降雨大多直接通過下水管網流走。與此同時,現今的下水管網設計要求太低,大多無法滿足強降雨帶來的排水要求,從而也導致洪澇災害[4]。
(2)水資源缺乏
眾所周知,我國淡水資源總量多,人均水資源卻很匱乏,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位列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南多北少”是我國水資源的總體特點,長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積占總的國土面積的64%,水資源總量卻僅占19%[5],可見水資源空間分布和水土搭配極不平衡。我國現今每年平均缺水約500 多億m3,67%的城市缺水,我國每年因水源短缺造成的經濟損失達3500億元[6]。
(3)水污染嚴重
在我國快速發展的近十年間,水源污染日益嚴重,城市水污染事件不勝枚舉。例如:松花江重度水污染、三門峽水庫“一庫污水”事件、沱江特大水污染事件、山西長治苯胺泄漏事故等污染事件讓人觸目驚心。其次,飲用水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例如:蘭州市飲用水苯超標、甘肅徽縣水中血鎘超標,此外自2009年以來,我國多地也曾頻繁曝出兒童血鉛超標等惡性事件[7]。
1.2 現狀分析
內澇災害多發,污染問題嚴重,水資源貧乏,部分地區水資源過度開發。水生態系統中主要資源為降雨,而隨著城市的大量建設,地面的水部分蒸發后,進入天然水生態系統中的降雨量越來越少,從而致使地表及地下水資源的嚴重貧乏。
城市排水管網建設的滯后,引起雨水分流效果不明顯。建立完備的排水體系,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是解決我國水資源問題的關鍵[8-10]。我國大多數城市中人民的雨水資源利用意識不強,對雨水資源的利用率較低,僅僅1/10[11]。在對城市進行給排水規劃時,也未明確確立雨水是重要資源,并且必須要合理利用再排放的重要戰略指導思想[12]。大量的雨水資源被直接排走,與我國水資源緊缺現狀形成尖銳的沖突。
2 海綿城市實施中的反思
截至目前,海綿城市較為全面的詮釋了雨(水)洪(水)管理在城市各個方面的生態內涵,包含洪水防治、雨污控制、雨水資源合理運用等方面,符合國家生態城市和低碳城市的可再生發展要求,是我國建設新時期水源安全的重要保障[1]。然而,由于我國海綿城市的理論目前仍處于探索、發展階段。我國多數的技術實踐及使用方法都照搬西方國家經驗,導致我國在海綿城市的許多實踐方面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1)地域限制。就目前國內海綿城市建設趨勢來看,海綿城市普遍在降雨偏少、降雨強度較低的情況下運行成果更突出,并且運行效果夏季也優于冬季[13]。此外,海綿城市中的設施在一些地下水含量較充分的城市所能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例如:上海,雨水下滲速度很慢,海綿城市的建設就無法達到該有的效果。
(2)與現有市政設施銜接不緊密。我國幾個已建成的海綿城市項目都側重強調了控制雨水的貯留,卻忽略了與已建成管道的連接,致使原城市內的給排水管道未能發揮其作用[1]。
(3)規劃不當。海綿城市如今仍以建筑設施、雨洪設施為主,與城市原有景觀規劃、城市規劃等宏觀尺度的密切結合相對較弱,導致無法完全發揮出海綿城市建設而帶來的綜合效益[1]。
(4)相關標準不完善。相較于美國各個地區出臺不同的規范和標準,國內僅僅依靠《指南》和傳統的雨水利用工程技術規范,致使許多項目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多采用經驗來完成[1]。
(5)后期管理薄弱。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實際效益的能否發揮,十分受制于后期的運行管理[14]。
3 海綿城市未來推進中的建議
建設海綿城市是我國城市將來建設的必由之路,而要在全國進行大范圍推廣。我們就必須加強各方面基礎建設,因地制宜,對癥下藥,建設海綿城市。
規劃上,加強各專業和部門合作,嚴密分析水文特征,合理調配各項資源,降低人為改造,盡量使用綠色景觀來改造自然,恢復自然生態系統[11]。并落實各相關單位規劃中確定的技術和指標要求,在不同尺度上綜合解決城市突出的水問題[15]。
技術上,各地區應制訂滿足本地域要求的技術指南,避免照搬模式。水利部門應盡快建立水文基礎站網,與智慧城市建設相結合,構建一個完整、完善的海綿城市建設數據庫。
法規上,完善相關體制制度,嚴格法規規定,對雨水利用及徑流污染嚴格加以控制及規范,明確任務,強化職責意識[11]。將具體措施轉化為可落實的政策,然后再上升到法律的層面[14],這樣推行起來就容易的多。
實施上,使用經濟手段輔助調節,重視市場,特別是建筑領域。在過去的幾年里,政策層面上還沒有提倡海綿城市時,已經涌現了諸多探索雨洪管理的項目。采用了合理的LID設施而不采用雨水管道,節省了許多投入成本[16]。
海綿城市建設不應局限于單一城市,水文循環本就是一個整體,應立足于全局,從大區域系統的角度確立海綿城市群的理念及基本建設思路[17]。
4 結語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城市建設必須應有迎頭趕上,海綿城市作為解決經濟與環境矛盾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我國未來的城市建設中必將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關于印發《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的通知(建城函[2014]275(下轉第123頁)(上接第122頁)號)[Z].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2014-10-22.
[2]凌子健,翟國方,何仲禹.海綿城市理論與實踐綜述.
[3]楊陽,林廣思.海綿城市概念與思想[A].2015.3 South Architecture/南方建筑/ Sponge City海綿城市.
[4]譚術魁,張南.中國海綿城市建設現狀評估—以中國 16 個海綿城市為例[A].城市問題2016(6).
[5]夏軍,翟金良,占車生.我國水資源研究與發展的若干思考[J].地球科學進展 2011,26(9):905-915.
[6]胡占陽.中國水資源貧乏與水資源浪費的矛盾分析[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1):74-77.
[7]傅翔宇,李亞峰,王群.國內外海綿城市建設及應用現狀[B].建筑與預算2016(5).
[8]張旺,龐靖鵬.海綿城市建設應作為新時期城市治水的重要內容[J].水利發展研究,2014(9):5-7.
[9]張書函.基于城市雨洪資源綜合利用的“海綿城市”建設[J].建設科技2015(1):26-28.
[10]鞠茂森.關于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技術和政策問題的思考[J].水利發展研究 2015(3):7-10.
[11]李俊奇.城市雨水的資源化與可持續發展[J].環境經濟2004(10):26-28.
[12]劉應宗,李明,金宇澄.城市排水規劃中雨水資源化問題探討[J].中國給水排水2003,19:97-98.
[13]王建龍,車伍,易紅星.基于地影響開發的城市雨洪控制與利用方法[J].中國給水排水2009,25(14):6-9.
[14]王國榮,李正兆,張文中.海綿城市理論及其在城市規劃中的實踐構想[J].山西建筑2014(36):5-7.
[15]俞孔堅.生物保護的景觀生態安全格局[J].生態學報1999,19(1):8-15.
[16]六問海綿城市—“公共政策的力量:‘海綿城市與行業趨勢”沙龍紀實Six Questions towards a Sponge City— report on power of public policy: Sponge city and the trend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C].2015-4-10.
[17]費振宇,吳成國,金菊良.海綿城市群建設理念與思路[J].人民珠江,2016,37(5):1.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