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變弟
【摘 要】文章結合工程實例,對全深度就地冷再生技術的工作原理和重要性進行了總結,對全深度就地冷再生底基層在省道308線重鋪工程中的應用進行了重點分析,只有從根本上把控好各道施工工序,才能提高養護維修的效果,有效的延長道路的使用壽命。
【關鍵詞】全深度就地冷再生;養護;施工
1 工程概況
本項目所屬省道308線K187+200-K191+200、K209-K214段位于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中北部,本段于1999年9月實施改建,迄今已通車17年,已超過路面結構設計周期,路面出現大量病害,如沉陷、裂縫、車轍等,2016年6月份對該段實施養護維修處治,即:采用全深度就地冷再生厚20cm+20cm厚水泥穩定碎石基層+4cm厚普通瀝青混凝土AM-16面層+3.5cm厚普通瀝青混凝土AC-13面層。下面對其施工方法和質量控制措施進行了分析。
2 全深度就地冷再生技術的工作原理和重要性
2.1 全深度就地冷再生技術的工作原理
全深度冷再生底基層技術是指把原有路面面層及基層加入一定數量、規格的新集料和水、水泥,按照一定的厚度,用冷再生機設備進行破碎處理后,就地進行拌和、整形、碾壓,并經后期養生,使其達到新建路面底基層技術要求的一種施工工藝。
2.2 全深度就地冷再生技術的重要性
對于一些車流量較大的地方,特別是大型車較多的路段,路面特別容易造成破壞,而出現裂縫、坑槽等病害,從而導致路面荷載力結構的破壞。而且病害的出現,容易引起一些交通事故,輕則車輛受損,嚴重的將威脅到人員的生命安全。因此,當公路投入使用一段時間后,就應該對路面進行全面的檢查,但由于全面的路面檢查和維修工作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人力和施工材料,特別是破壞嚴重的路段,通過全深度就地冷再生技術的應用為施工方節省了施工材料和資金,避免環境污染的發生,符合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
3 全深度就地冷再生施工方法
3.1 準備新材料
根據原道路再生深度內的平均密度,計算每平方米新料的添加量;根據每車料的體積,計算每車料的堆放距離,確定水泥撒布車車速;按計算距離卸置材料于原路面中間;將新加料均勻地攤鋪在舊路面上,按每1000平方米核查新加料質量是否均勻。
3.2 再生機銑刨與拌合
冷再生機推動水車在原路面上行進。冷再生機行進速度控制為6m/min~8m/min,根據道路兩側設置的水平控制樁,定期核查再生深度是否正確,施工中再生深度的檢查以相鄰已經再生或原路面為標準,用鋼釬刺入土中,測量其刺入深度,看其是否合格。本項目采用冷再生機為2米,原路面寬度11.4米,因此在下刀過程中需要進行搭接,搭接寬度為15厘米。在施工過程中,對混合料的級配、再生深度、水的噴入量進行隨時檢查,有任何疑問時,立即停止施工等問題解決后再繼續施工。
3.3 碾壓及整形
根據路寬、壓路機的輪寬和輪距的不同,制訂碾壓方案,應使各部分碾壓到的次數盡量相同,路面的兩側應多壓2~3遍。在再生機后配備一臺26T單鋼輪振動壓路機進行初壓。初壓時先讓壓路機緊跟再生機后進行一遍靜壓,靜壓后采用強振進行壓實,保證再生層底部2/3厚度范圍內壓實度達到規定要求(壓實遍數5遍以上)。每次碾壓從施工段起點開始,至再生機邊緣止,碾壓寬度一般超過該幅再生寬度20cm左右。壓路機工作速度以2km/h為宜。在完成一個作業段的再生和初壓后,應立即用平地機整形。在整形過程中,嚴禁任何車輛通行,并保持無明顯的粗細集料離析現象。整形后,立即用雙鋼輪振動壓路機以弱振進行復壓。直線和不設超高的平曲線段,由路肩向路中心碾壓時,每次重疊1/2輪寬,壓完路面全寬時即為一遍。一般碾壓4~6遍。壓路機的碾壓速度,頭兩遍以采用1.5~1.7km/h為宜,以后宜采用2.0~2.5km/h。最后用膠輪壓路機進行終壓(碾壓4遍以上),必要時灑水碾壓。嚴禁壓路機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調頭或急剎車,應保證再生層表面不受破壞。
3.4 養生與交通管制
每一段碾壓完成并經壓實度檢查合格后,應立即封閉交通,采用透水土工布覆蓋方法養生,養生期間保證土工布的溫度。養生結束后,必須將覆蓋物清除干凈。底基層的養生時間不少于7天,養生結束后,盡快鋪筑基層,免遭車輛破壞。
4 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4.1 原材料控制
①水泥作為再生結合料時,初凝時間應在3h以上,終凝時間宜在6h以上,不應使用快硬水泥、早強水泥。
②要盡量采用規格的碎石,由于施工過程中需銑飽和拌和,要確保壓碎值盡量偏大一些,同時粒徑應干凈、規則。
4.2 施工工藝控制
①水泥劑量的選用。為了保證再生結構有足夠的強度,必須使水泥劑量達到相對應的施工工程之前所設計好的設計要求。本工程采用的水泥劑量為6%。
②碾壓過程中,如有“彈簧”、松散、起皮等現象,應及時翻開重新加適量水泥拌和處理,使其達到質量要求。
③接縫和調頭處的處理。縱向接縫一般最小重疊寬度為10cm。相鄰兩次作業間隔12h以上時,重疊量應增加。縱向接縫的位置應盡量避開慢行、重型車輛的輪跡位置。
④橫向接縫的處理。只要再生機停止,不論停止的時間長短,均形成橫向接縫,應對所形成的的橫向接縫認真處理。施工中應盡量減少停機現象。在停機處,再生機再次施工時,必須將整個再生機后退至再生過的材料1.5m的距離。再生機開始工作時,操作員應盡快加速達到正常的施工速度。禁止再生機以小于2m/min的行進速度進行施工。
4.3 檢測及驗收控制
由于冷再生混合料的級配差異較大,應該加大對就地冷再生底基層材料的檢測頻率。
5 總結
采用全深度就地冷再生技術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原路面結構材料,保護了自然環境,維護了生態平衡,是一項環保高效的瀝青路面再生養護技術。經過路面養護維修后,省道308線K187+200-K191+200、K209-K214段路面技術狀況將得到很大的改善,提高了行車舒適度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姜春光.瀝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技術在公路工程中的應用[J].科技視界,2015(29).
[2]郭淑茶.就地冷再生技術在市政建設上的應用探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18).
[3]劉純義,王飛躍.道路路面維修改造就地冷再生技術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4):35-36.
[4]王方.水泥就地冷再生技術在瀝青路面大修工程中的應用[J].交通世界:建養,2012(19):82-83.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