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
【摘 要】25.1533條款規定了飛機飛行手冊必須提供的附件使用限制條件,考慮了最大飛起重量、最大著陸重量、最小飛行距離、各種可變因素等附加限制。本文介紹了美國聯邦航空局(FAA)適航規章FAR25.1533和中國民航適航規章CCAR25.1533條款歷史演變、內容解讀,并給出了建議的符合性方法及說明,對民用運輸類飛機適航取證過程中,25.1533條款的符合性驗證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25.1533條款;符合性;驗證
1 條款歷史演變
25.1533條款考慮了對最大起飛重量、最大著陸重量、最小飛行距離、各種可變因素等附加的限制條件,目的是規定了飛機飛行手冊必須提供的附加使用限制。
1.1 FAA適航規章FAR25.1533條款演變
1965 年2 月1 日,FAA發布修正案Amendment NO.25-0,將民航手冊4b 改為FAR 25 部時設立本條,要求對渦輪發動機飛機,需按本條建立諸如最大起飛重量、最大著陸重量、最小起飛距離、各種可變因素等附加限制條件。本修正案中,標題為“渦輪發動機飛機附加使用限制”。
1977 年2 月1 日,FAA發布修正案Amendment NO.25-38 ,將原標題“渦輪發動機飛機附件使用限制(Additional operating limitations for turbine engine powered airplane)”修改為“附加使用限制(Additional operating limitations)”。因為標題的修改,為保證一致性,將§25.1533(a)的開頭從“對渦輪發動機需制定下列使用限制條件”修改為“必須制定下列使用限制條件”。
1990 年8 月20 日,FAA發布修正案 Amendment NO.25-72,修改了本條上一修正案的一處文字錯誤,將上一修正案a(2)部分的“必須制定最大著陸重量,對于這些重量應表明飛機符合本部有關條款(包括在不同高度和周圍溫度下滿足§25.119和§25.12 的著陸爬升和進場爬升的規定);”修改為“必須制定最大著陸重量,對于這些重量應表明飛機符合本部有關條款(包括在不同高度和周圍溫度下滿足§25.119 和§25.121(d)的著陸爬升和進場爬升的規定)”。
1998 年3 月20 日,FAA發布修正案Amendment NO.25-92 ,將a(3)改為可以允許濕跑道情形。另外,“根據用戶申請,對帶溝槽或多孔摩擦道面,也可以制定濕跑道起飛距離并得到批準,只要該種道面的設計、建造及維護方法為適航當局所接受?!迸c此相統一,§91.605(b)(3), §121.189(e), 和§135.379(e)都要求對濕跑道情形進行說明。
1.2 中國民航適航規章CCAR25.1533條款演變
1985 年12 月31日,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中國民用航空局條例第25部(CCAR-25)《運輸類飛機適航標準》,建立25.1533條,該條款要求與FAA發布的修正案Amendment NO.25-38要求相當。
1995年12月18日,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CCAR-25-R2,對25.1533條款要求進行了修改,將a(2)部分的“必須制定最大著陸重量,對于這些重量應表明飛機符合本部有關條款(包括在不同高度和周圍溫度下滿足§25.119和§25.12 的著陸爬升和進場爬升的規定);”修改為“必須制定最大著陸重量,對于這些重量應表明飛機符合本部有關條款(包括在不同高度和周圍溫度下滿足§25.119 和§25.121(d)的著陸爬升和進場爬升的規定)”。該條款要求與FAA發布的修正案Amendment NO.25-72要求相當。
2001年5月4日,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CCAR-25-R2,對25.1533條款要求進行了修改,將a(3)改為可以允許濕跑道情形。另外,“根據用戶申請,對帶溝槽或多孔摩擦道面,也可以制定濕跑道起飛距離并得到批準,只要該種道面的設計、建造及維護方法為適航當局所接受?!迸c此相統一,§91.605(b)(3), §121.189(e), 和§135.379(e)都要求對濕跑道情形進行說明。該條款要求與FAA發布的修正案Amendment NO.25-92要求相當。
2 條款內容及解讀
2.1 條款內容
第25.1533條 附加使用限制
必須制定載荷系數限制。該限制不得超過由第25.333(b)中的機動包線確定的正限制載荷系數。
(a) 必須制定下列附加使用限制:
(1) 必須制定最大起飛重量,對于這些重量應表明飛機符合本部有關條款(包括在不同高度和周圍溫度下滿足第25.121(a)至(c)條的起飛爬升的規定);
(2) 必須制定最大著陸重量,對于這些重量應表明飛機符合本部有關條款(包括在不同高度和周圍溫度下滿足第25.119條和第25.121(d)條的著陸爬升和進場爬升的規定);
(3) 必須制定最小起飛距離,對這些距離應表明飛機在平整硬質道面上符合本部的有關條款(包括在不同重量、高度、溫度、風分量、跑道道面情況(干、濕道面)和跑道坡度下滿足第25.109條和第25.113條的規定)。另外,根據用戶申請,對帶溝槽或多孔摩擦道面,也可以制定濕跑道起飛距離并得到批準,只要該種道面的設計、建造及維護方法為適航當局所接受。
(b) 各種可變因素(例如高度、溫度、風和跑道坡度)的極限值,均指表明飛機符合本部有關條款的極限值。
〔中國民用航空局1995年12月18日第二次修訂,2001年5月14日第三次修訂〕
2.2 條款要求解讀
25.1533(a)(1)最大起飛重量,飛機起飛重量術語之一。最大起飛重量是指因設計或運行限制,飛機起飛時所容許的最大重量。在適航審定中,最大起飛重量由承制方確定,經過適航部門同意,并應記錄在數據表和說明書中。最大起飛重量受機場高度、氣溫、跑道長度、跑道干擾等因素的影響。
25.1533(a)(2)最大著陸重量,最大著陸重量是飛機在著陸時允許的最大重量,它要考慮著陸時的沖擊對起落架和飛機結構的影響。最大著陸重量是由制造商確定、經適航部門同意,并寫入數據表和使用說明書的飛機重量。
25.1533(a)(3)最小起飛距離,飛機從滑跑開始到飛越起飛安全高度所需的最小距離稱為最小起飛距離。制定最小起飛距離時,應考慮飛機的加速停止距離,以達到對飛機性能的優化。
3 條款的符合性驗證
根據對該條款要求的理解,針對25.1533條款的驗證對象為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最大著陸重量和最小起飛距離等附加使用限制。
3.1 符合性驗證思路和方法
該條款需明確飛機制定的附加使用,并與相關條款規定的飛機性能數據進行對比,通過符合性說明的方法表明對條款的符合性。
針對25.1533條款,采用的符合性驗證方法為MOC1:說明性文件。
3.2 符合性驗證說明及判據
應在飛機飛行手冊或相關文件中對針對25.1533條制定的使用限制進行說明:
a)針對25.1533(a)(1)和(2)條,在飛機爬升性能計算分析報告中給出包括在不同高度和周圍溫度下滿足25.121(a)至(c)條起飛爬升的規定的最大起飛重量以及滿足25.119和25.121(d)條著陸爬升和進場爬升的規定的最大著陸重量。最大起飛重量和最大著陸重量在飛行手冊性能章節中起飛性能和著陸性能給出相關限制。
b)針對25.1533(a)(3)條,在飛機起飛性能計算分析報告中給出滿足25.109和25.113條的規定的干、濕跑道起飛距離;表明飛機在平整硬質道面上符合本部的有關條款(包括在不同重量、高度、溫度、風分量、跑道道面情況(干、濕道面)和跑道坡度下滿足25.109和25.113的規定)。最小起飛距離在飛行手冊性能章節中起飛性能章節給出相關限制。
c)針對25.1533(b),飛機起飛性能計算分析報告、飛機起飛航跡計算分析報告、飛機加速停止距離計算分析報告、飛機爬升性能計算分析報告、飛機著陸性能計算分析報告、給出飛機各種可變因素(例如高度、溫度、風、跑道坡度)的極限值。在飛機使用限制范圍內按本部有關條款對于重量、高度、溫度、風和跑道坡度的有關規定算得的性能資料。各種可變因素(例如高度、溫度、風、跑道坡度)的極限值。飛機飛行手冊、限制章節中空速和運行參數中給出相關限制。
上述內容中涉及到的計算方法需獲得適航當局的批準。
通過以上分析報告應能表明飛機的附加使用限制選取滿足條款要求,并表明對25.1533條款的符合性。
【參考文獻】
[1]CCAR25運輸類飛機適航標準.
[2]CCAR25-R2運輸類飛機適航標準.
[3]CCAR25-R3運輸類飛機適航標準.
[4]CCAR25-R4運輸類飛機適航標準.
[5]FAR Part 25 Airworthiness Standards Transport Category Airplanes.
[6]CS Part 25 Certification Specifications and Acceptable Means of Compliance for Large Aeroplanes.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