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西華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級課題,《紅色家風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及實現路徑研究》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xhmks1732]
摘要:朱德的家風是朱德同志在長期革命實踐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它深深的植根于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內涵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系統的方法,具有強大的德育功能。在當今大學生理想信念缺失的現狀下,將朱德的家風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引導大學生樹立起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要責任,培養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獻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關鍵詞:朱德;家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一種意識現象,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它決定了人對世界的態度,人生方向的選擇和價值判斷標準,是精神生活的中心,內涵了目標性質的理想與動力性的信念,使人對未來的某種發展趨勢或者結果抱著決心毫不懷疑的態度并致力于未來藍圖的實現,是一個人精神生活的中心,統領著人的整個精神世界。然而,隨著現代化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受到經濟體制轉型、文化多元化發展等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一些青年大學生出現理想信念缺失或者扭曲等現象,如功利主義、虛無主義等。因此,如何引導大學生樹立并堅定科學的理想信念是當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朱德生長于變革的年代,時代的變革使他的思想具有新舊交替的特點。他既接受過傳統的中式教育,又結合時代要求學習先進的西方知識,勇敢地投身革命的實踐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中西結合、新舊結合的無產階級家庭教育理念。朱德的家風既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又涵蓋著西方科學的世界觀和系統的方法論。他主張要培育孩子們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品質,給孩子們健康的體魄,讓后代“要接班,不要接‘官”。朱德之孫朱和平將朱家家風概括為“立德樹人,勤儉持家”。所謂“立德”指的是立的是放諸四海的大德:要“勤儉持家”,每一位家庭成員都要勤勞節約,積極參加生產勞動,養成節約的好習慣;要艱苦奮斗,敢于同困難作斗爭,正是由于這一優秀品質,朱德成為了令敵人聞風喪膽的開國大元帥;要嚴于律己,對自己嚴格要求,不搞特殊化,不謀私利,廉潔奉公,以優秀的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要求每一位家庭成員;要本分做人,踏實做事;要樹立起崇高的社會理想,熱愛祖國和人民,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怕犧牲,勇于奉獻。所謂“樹人”則是結合時代要求“要培養好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又紅又專”的接班人。朱德家風不僅影響著朱家的后人,其對整個社會依然具有深刻的時代價值和強大的德育功能,將朱德家風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相結合有助于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遠大的崇高理想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
一、樹立崇高的愛國主義理想
中華是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熱愛它以及它內涵的悠文化。朱德將自己的一生的時間與精力都投身在了保衛國家的實踐中,從最早云南從軍,護國討伐袁世凱的逆行倒施之舉,到南昌起義,到井岡山斗爭,長征,延安歲月,革命勝利之后……他都始終踐行著對祖國和人民的承諾,用行動保衛著國家。在《回憶我的母親》一文中寫道,“我用什么辦法報答母親的深恩呢?我將繼續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共產黨”將“小家”的利益融入“大家”之中。青年大學生也要做忠誠的愛國者,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愛自己的骨肉同胞,愛祖國璀璨的文化。愛國主義理想是歷史的具體的,在不同的歷史條件和背景下所形成的愛國主義理想具有不同的內涵和特點,新時期的愛國主義理想被時代賦予了新的內涵。
(一)維護國家的統一
國家領土完整不可分割,在維護國家領土的完整,也要維持意識形態的獨立,經濟全球化帶來巨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戰,西方利用先進的科技輸出自己的政治觀、價值觀和國家意識形態,力圖通過意識形態的滲透主導世界的發展軌道和模式,青年大學生應在西方多元文化沖擊下堅持自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任何形式的國家分裂,堅持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二)維護民族團結
我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民族關系的和諧關系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要處理好民族問題,促成民族團結,像愛護自己的身體一樣愛護民族團結。青年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把維護民族團結當作時代賦予的重任,竭盡一切努力維護民族的團結穩定,反對任何形式的打民族獨立的旗幟分裂祖國的行為。
(三)正確處理好“大家”與“小家”的關系
所謂“大家”指的是社會、國家,所謂“小家”指的是個人及所在的家庭。國家與家庭,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就好比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整體是部分的整體,部分是整體的部分,整體居于主導地位,其決定性作用,部分的狀態也會影響整體功能的發揮。當無數個人、家庭把社會國家利益放在首位,將個人利益的實現統一在國家利益的實現中去,整個國家才能實現真正立于世界之林。朱德在國家困難時期三次主動要求降薪,臨終時也將自己的全部積蓄作為黨費捐出。為了保衛國家,守好“大家”,朱德犧牲“小家”1909年至1944年35年未回過一次家,中間只將父母接出過一次。青年大學生要看到正確的處理好國家與家庭,社會與個人之間的關系。
二、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
朱德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他曾留學遠赴德國、蘇聯留學,在此期間學習科學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書籍,“在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方面,也有很大的進步,我讀過了很多這種書籍”。他不僅自己研讀馬列主義經典,還要求兒女們,周邊的戰士們一起學習,朱德的女兒朱敏在《永記父親的教誨》一文中寫道:“他常對我們說‘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我們的精神食糧,一定要好好學習”。青年大學生應當自覺堅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信仰,端正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相信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真理,只有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下才能更好的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進而認識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認識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認識世界必將由“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共產主義終將實現,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對社會主義事業要熱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貢獻力量。endprint
把馬克思主義信仰與愛國主義相結合就是要堅定道路自信——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相信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引導中華民族走向光明未來。堅持在黨的領導下,立足我國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鮮活道路。
馬克思主義充分肯定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就要樹立牢固的群眾觀,要貼近群眾,相信群眾,秉承著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理念。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朱德在給兒子的信中告訴兒子要真正了解社會主義如何建設、完成“同群眾看齊同吃同臥同勞動,深入到群眾中去”“同群眾一起創造出許多新的辦法”。青年大學生也應該正確認識到人民群眾的重要作用,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
三、“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所謂的“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指的是忠于革命忠于黨同時兼具牢固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又全身心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中的新一代青年。“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對黨和人民中心;要扎實好專業技能;對社會主義事業要熱心,;要勤儉節約,艱苦奮斗;要嚴于律己,不搞特殊化。
首先,堅定對社會主義的信仰,中國共產黨的信任以及人民民主專政的維護。中國共產黨與社會主義不可分割。中國共產黨是國家和人民的先鋒隊,代表一切先進生產力和前進方向,始終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全人類的解放為己任,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只有在黨的正確帶領和團結下,中國才能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勝利,才能解決社會基本矛盾,才能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中國夢”。青年大學生要在思想與行動上向黨組織靠齊,爭取早日入黨。作為合格的社會主義的接班人要為祖國的發展堅定方向、拓寬道路,像朱德總司令那樣愛黨忠黨。大學生要以更加充滿希望的眼光期待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華大地的又一個“春天”。此外,要維護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以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基本權利。
其次,扎實專業技能。學好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是當好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內在要求。只有學習好知識、技能,在自己所在的行業里有所建樹,才能將自己所學,所長轉化為先進生產力,推動社會的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學好本領是建設社會、建設國家的前提。
最后,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生活作風。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除了要熱愛社會主義和中國共產黨,要學好專業本領,同時也要勤勞、節約,要不怕困苦,艱苦奮斗。朱德全家都是勤勞的耕作者,尤其是朱德的母親,天剛剛亮就上坡種地,太陽下山才停止勞作回家,在他家中,凡是具有勞動力的都要參加勞動,反對鋪張浪費,“衣服夠穿就好,粗茶淡飯夠吃就行”,全家即使遭受各種壓迫被迫搬家分離也未放棄生活的希望,同困難作斗爭,革命時期,家人分離,生活艱苦也不能阻止保衛國家的決心以及為了民族獨立的奮斗拼搏。今天,雖然已經沒有戰爭,但是作為新一代的青年,仍然應該將這種優秀品質傳承、發揚!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
[3]中央文獻研究室.朱德自述[M].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3.
[4]王亞麗.生活中的朱德[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9.
[5]柯華,歐陽慧,邱明.紅色家風的內涵及其時代價值[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2015(06).
[6]朱和平.朱德家風-以德樹人,勤儉持家[J].光彩,2016(10).
[7]魏芬.從家庭教育看朱德的思想品德[M].全國朱德生平和思想研討會論文集.
[8]歐陽慧,熊軼欣,料昔君.新時期弘揚和傳承紅色家風的幾點思考[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2016(02):114-117..
[9]王易,宋友文.新形勢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道德與法研究,2011(04):57-60.
作者簡介:夏琬茹(1993.06-),女,漢,四川榮縣,西華師范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