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劉雅瓊+馬芳珍



〔摘 要〕 學科主題熱點方向識別有助于把握科學研究的具體對象,是科研人員關注的焦點。高校圖書館圍繞院系教學和科研一線不斷尋求學科服務的契合點,為科研人員提供深層次、個性化的學科服務,如具體研究領域的科研動向是圖書館服務創新的體現。文章以“高溫材料”研究主題的科研態勢和熱點方向識別為例,分析學科主題的全球發展趨勢,國家/地區、機構、人員表現,并基于多平臺多方法進行學科主題熱點方向整合分析和解讀,以探討圖書館如何拓展學科服務的廣度和深度,為教學科研助力。
〔關鍵詞〕 學科主題;熱點方向識別;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深層拓展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7.08.016
〔中圖分類號〕G25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7)08-0111-05
〔Abstract〕Subject hotspot direction recognition is helpful to grasp the concrete object of scientific research,and it is the focus of researchers. The university library constantly seeks the meeting point of the subject service around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and to provide deep level,personalized subject service such as research trends in the specific field of research which is embodiment of library service innovation. Taking“high temperature materials”as an example,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global development trend of subject,national / regional,organization and personnel performance,and made integratio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subject hotspots based on the multi-platform and multi-method,in order to explore how to expand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the subject service of library,and to help teachers with their future teaching and research.
〔Key words〕 subject theme;hotspot direction recognition;university library;subject service;deep development
1 圖書館的學科服務需深入到院系的教學和科研一線中
學科服務理念的提出使圖書館從提供基本的聯絡溝通、一般咨詢、資源建設、培訓講座等圖書信息服務轉向支持教學科研的專業化服務,如重點科研全程支持服務、重點學科情報服務和學術與學科評價工作等[1][2],它要求學科館員深入到院系的科研或教學活動中,為用戶的研究和工作提供針對性很強的信息服務[3]。
學科領域科研動向和研究熱點分析是學科館員在有效整合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深度挖掘知識關聯性,實現資源的有效組織的基礎上,為院系科研人員提供的有價值的資源信息服務,讓他們更快地洞察最新的科研走向,以及相關研究領域其他科研人員的研究進展。這項工作不僅為科研人員、科研部門進行決策提供依據,也實現館藏資源利用的最大化,促進了圖書館工作的轉型和發展,提升了圖書館員的信息分析素養,提高了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
2 高校圖書館開展的學科領域科研態勢分析實例
目前有高校圖書館開展了對學科領域科研態勢的文獻計量分析,例如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通過為各個科研團隊培養具有高端信息能力的“信息專員”,為科研團隊承擔檢索科研信息、分析研究前沿等任務[4]。廈門大學圖書館利用 Web of Knowledge 等工具分析學科研究的發展脈絡、趨勢、重要的研究機構、核心的研究人員、核心研究成果的分布等,幫助科研人員站在學科的前沿,提高科研效率,加快科研創新的速度[5]。浙江工業大學圖書館利用SciVal Spotlight 工具,繪制了中美兩國科研全局圖譜,并從科研產出總量、競爭力圖譜等方面對比分析了美國常青藤大學和國內一流大學(C9大學)的科研績效,自繪了浙江工業大學圖譜,分析了自身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色研究方向,給出了科研產出從“量變”到“質變”的一些建議[6]。林靜等人介紹某學科館員利用SCI數據庫和CiteSpace Ⅲ軟件,通過引文共現與聚類分析繪制了近十年我國石墨烯研究前沿知識圖譜,并利用引文網絡和突變探測識別方式在圖譜中分析國內石墨烯近年研發趨勢[7]。武漢大學圖書館以本校測繪專業為代表,分析如何對具有明顯應用性和交叉性的學科進行WOS學科類別辨識,并對本校測繪專業、全球測繪學科的SCI發文和排名進行統計,以客觀數據分析學科的發展前沿、應用領域[8]。
3 學科主題熱點方向識別的學科服務深層拓展——以“高溫材料”為例
北京大學圖書館為各學科師生提供更加專業化、更具針對性和全方位的學科服務,為提升北京大學的綜合實力和教學改革提供文獻信息支持。以往針對學科領域的發展趨勢分析多停留在學科體系上,屬于大學科、大方向的發展規律研究,而本次研究的內容針對學科中具有戰略意義的熱點主題,更為細致深入,有針對性和實際價值。分析過程以文獻計量方法為基礎,充分利用圖書館的多種數字資源和分析工具,整合分析和綜合解讀大量相關文獻,提供具體研究方向的科研戰略熱點的分析方法,對科研人員的研究和管理者的決策具有重大意義。
3.1 數據來源和分析工具
數據是研究的基礎,使用合適的數據庫、選擇完備的關鍵詞、構建合理的檢索式,對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和可信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在基礎數據的來源上選用WOS數據,并以SCOPUS數據作為參考和對照;在確定關鍵詞階段,使用了CNKI、SCI等數據庫以及TDA、INCITES、SCIVAL等分析數據庫和工具,通過閱讀該領域綜述類和關鍵文獻,領域代表性機構、代表人物文獻和高品質期刊文獻,進行關鍵詞聚類,提取高頻詞,并根據研究方向在WOS數據庫的文獻特點和發展曲線選擇適當的年代區間;在熱點和趨勢研究階段,使用了INCITES、SCIVAL、ESI、TDA、INNOGRAPHY、CITESPACE等多個數據庫和分析軟件,并采取了調研關鍵文獻和與學科專家溝通反饋等方式。
“高溫材料”是一個很廣泛的領域,材料的材質多種多樣,綜合考慮綜述文獻、ESI熱點、百度百科等,將“高溫材料”主題的文獻來源分為以下3個部分:①高溫(超高溫)材料、高溫(超高溫)結構材料、高溫(超高溫)相變材料、高溫(超高溫)金屬、高溫(超高溫)合金、高溫(超高溫)陶瓷、高溫(超高溫)涂料、高溫(超高溫)彈性復合材料、難熔金屬、難熔合金、超合金、熱結構材料、熱電陶瓷;②金屬陶瓷、金屬互化物、金屬基、陶瓷基、功能梯度材料、彌散增強合金、金屬結構材料、碳碳復合材料、碳化硅纖維增強碳化硅基復合材料等在高溫的表現;③以②中的所有材料在航空航天、航天發動機、火箭、發動機、燃氣輪機等領域的應用。根據以上三個方面的關鍵詞,構造相對應的檢索式,并選擇WOS、SCOPUS等數據庫進行文獻搜索,分析初步檢索結果反復調整檢索式,以確定檢出的文獻能夠兼顧查全率和查準率。
3.2 學科主題發展態勢的全球分析以及高水平國家/地區、機構、人員表現
3.2.1 “高溫材料”主題的整體分析
選定WOS作為數據來源,使用INCITES分析數據庫,通過統計該學科主題在一定時期內全球的逐年發文量、被引頻次、引文影響力等,分析其整體的研究熱度、趨勢。
“高溫材料”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研究方向,第一篇論文出現于1909年,從1991年開始WOS論文量和引文影響力一直處于線性增長趨勢,而被引頻次更是增幅很大(見圖1-3)。
3.2.2 “高溫材料”主題的國家/地區表現分析
以發文量、被引頻次、引文影響力、高被引論文量等作為評價指標,分別統計出每個指標排名前20的國家/地區,從各個維度了解國家/地區在該領域的研究實力。
在國家/地區中,中國大陸和美國位于發文量前兩位,并占據較大優勢,兩者發文量占全球的45%,其次是日本和德國,但就發文趨勢,只有中國大陸屬于迅猛增長類型;從引文頻次來看,美國具有絕對優勢,是位于第二位中國大陸的2.7倍多,但是絕大部分國家被引頻次的發展趨勢是處于下滑狀態;引文影響力最高的(發文量≥70篇)是中國香港,超越了美國,中國大陸僅排名27位;美國和中國大陸也是高被引論文數量最多的國家(部分圖示見圖4)。
3.2.3 “高溫材料”主題的機構表現分析
以發文量、被引頻次、引文影響力、高被引論文量及百分比等評價指標,分別統計出每個指標排名前20的機構,分析哪些機構的影響力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就機構來看,“高溫材料”在WOS論文數和被引頻次排名中,科研院所和政府機構占據多數前列位置,中國科學院發文量處于當仁不讓的首要地位,被引頻次僅次于美國能源部。中國大陸的大學表現也不錯,西北工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都有良好表現。就引文影響力來說,高校排名情況好于其他兩個指標,說明高校產出質量高,其中美國科羅拉多礦業大學高居榜首。北京大學以發文58篇、被引頻次349次,引文影響力6.02分別位于世界的第123位、230位和435位和中國大陸的第20位、第19位、第18位。中國大陸發表的高被引論文中,中南大學有兩篇入圍。(部分圖示見圖5、圖6)。
3.2.4 “高溫材料”主題的人員表現分析
按照發文量、被引頻次、引文影響力、被引前1%/10%論文數及百分比等評價指標,分別統計出每個指標排名前20的全球研究人員,以發現領軍學者。
從人員情況來看,WOS論文數排名前列的研究人員以中國人居多,基本集中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院,發文最多的是胡壯麒、孫曉峰;日本的國家材料科學研究所也有相當多的研究人員發文較多而且質量很高。中國大陸有5人進入被引頻次排名前20,皆屬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有3人進入引文影響力排名前20(僅考慮發文量和被引頻次前20名的人員)。北京大學研究高溫材料人員較少,主要集中在工學院方岱寧、裴永茂課題組,以及深圳香港產學研基地(部分圖示見表1、圖7)。
3.3 基于多平臺多方法的學科主題發展熱點整合分析和解讀
對學科前沿的預測要利用多角度、多渠道的文獻數據對學科中具有戰略意義的熱點主題的發展態勢和發展規律進行深度分析和綜合解讀。在此我們綜合利用湯森路透公司的ESI數據庫、TDA高頻關鍵詞分析工具,愛思唯爾公司的SCIVAL分析數據庫,基于專利的INNOGRAPHY專利分析庫以及開源的CiteSpace軟件,對各個數據庫和分析工具識別出的關鍵熱點和前沿進行整合和統一解讀,并最終形成對該主題的研究方向及發展建議。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學科館員具有一定的學科背景,并且閱讀大量文獻,以對該熱點主題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需要學科專家的參與,對分析結果進行確認或者修正,學科館員在綜合文獻分析結果和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形成熱點主題的研究脈絡、發展方向、發展建議的整體報告。
綜合以上數據庫的分析結果,得出“高溫材料”領域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超合金、高溫合金(以鎳基合金為主)的材料制備、力學性能、微觀結構、動態再結晶過程、高溫蠕變等;復合陶瓷材料(以二硼化鋯為主)的材料制備、力學性能、微觀結構、高溫氣相滲透、抗氧化燒蝕性能等(部分數據庫的分析結果見圖8-10)。北京大學的研究集中在高溫陶瓷(鋯)的力學性能、微觀結構、氧化、斷裂、蠕變、變形等,與全球趨勢基本一致。該領域未來的研究趨勢主要是①超高溫陶瓷復合材料:開發寬溫區抗氧化C/C復合材料;基體改性研究,從微小試樣到應用構件轉變;通過微結構的設計和控制實現超高溫陶瓷材料損傷容限和可靠性的大幅度提高;提高超高溫陶瓷材料韌性的措施,如碳纖維增強增韌、纖維增強體結構與性能退化的抑制及多尺度增韌;解決超高溫陶瓷材料缺陷控制問題等,②鎳基高溫合金:力學性能研究、氧化行為研究、疲勞行為研究、高溫蠕變行為研究以及熱處理、表面處理、增加合金元素等強化研究,向高強度、發展抗熱腐蝕性能優越的單晶合金、發展密度小的單晶合金的方向發展。
4 學科服務向嵌入式、個性化、深層次發展是趨勢,也是創新要求
泛在知識環境下,學術研究呈現出個性化、精細化、集成化、便捷性、及時性等特征,促使圖書館為科研團隊、人員提供無處不在的服務,節省科研團隊、人員時間,提高科研效率[9]。學科服務經過多年發展,由傳統的文獻信息服務向知識服務轉型,這也是圖書館順應變化,創新服務,求得發展的必然選擇。
學科主題科研動向和研究熱點分析作為學科服務深化的一個層面,與院系科研人員的科研需求緊密相關,受到院系的廣泛好評和歡迎。而該服務也使圖書館員的綜合業務素質和研究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除了學科服務普遍所需的信息知識、溝通能力、協調解決能力等,學科館員還需掌握數據分析工具和數據分析、優化和挖掘能力,熟知自身負責的科研機構的學科背景,發展個性化、符合院系科研數據分析要求的特色能力,提升服務深度與層次[10]。
未來學科服務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與院系及科研人員的合作、溝通,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豐富的文獻資源、數據資源和人才資源,探索更深層次的資源利用方式,主動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知識化、泛在化的服務,使圖書館的創新服務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參 考 文 獻
[ 1 ]劉素清,艾春艷,肖瓏.學科服務的多維拓展與深化——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科服務聚焦與思考[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5):18-22.
[ 2 ]崔林,王敏芳,周蓓蓓,等.高校圖書館學科化服務實踐與思考——以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4,(S2):78-81.
[ 3 ]鄰衛華.參考咨詢與學科服務比較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06,(1):75-79.
[ 4 ]徐璟,郭晶.高校圖書館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探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0,54(17):14-18.
[ 5 ]陳全松.高校圖書館嵌入式學科服務模式的實踐與思考——以廈門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2,56(7):83-87.
[ 6 ]池曉波,陳潔.需求導向的學科服務“套餐”模式的探索與思考——以浙江工業大學圖書館學科服務為例[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5,35(3):18-20.
[ 7 ]林靜,伊雷,陳珊珊,等.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開展學科服務研究——學科館員工作案例解析[J].現代情報,2015,35(12):65-69.
[ 8 ]江珊.一種基于WoS的工科專業學科服務整體方案探討與實施——以測繪專業為例[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6,39(5):115-119.
[ 9 ]宋海艷,郭晶,潘衛.面向科研團隊的嵌入式學科服務實踐探索[J].圖書情報工作,2012,56(1):27-30.
[ 10 ]陸穎,楊志萍,王春明,徐英祺,史繼強.基于科學數據的嵌入課題組學科服務策略探索[J].圖書情報工作,2015,59(22):56-63.
(本文責任編輯:郭沫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