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映宇
好像全上海喜歡書的讀者都來了,那種氛圍,即使最小眾的詩歌也有大量讀者在聆聽圍觀,像遠去的八十年代。這七天,我們不關心金錢與欲望,只想純粹一點,再純粹一點,這,也許才是讀書的真諦。
人氣,爆棚!
經過一年時間的精心準備,以“我愛讀書,我愛生活”為主題的2017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于8月16日至22日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成為書迷的狂歡節。
參展單位500余家,參展圖書品種超過15萬種,書展期間舉辦的各類閱讀文化活動超過900場,近千位中外作家、學者和各界名人匯聚上海,把8月的上海,變成書的海洋,讀者的海洋。
上海書展,猶如一只全民閱讀的響亮“鬧鐘”,不光提醒市民“多讀書”,更推動“讀好書”和“善讀書”。
“中國出版”,組團發力
中國出版集團是中國出版界的佼佼者,旗下人民文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中國美術出版總社、人民音樂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個個都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知名出版大社,這次,對上海書展非常重視的它們組團前來,為讀者帶來8000余種中版優質圖書,60余場精彩活動,在上海書展刮起一股“中國出版”的旋風。
嚴歌苓帶著她的新書《芳華》來了。《芳華》今年4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首印10萬冊,3個月即加印,嚴歌苓的號召力可見一斑。
在書展上見到嚴歌苓,和記者去年見到她時相比似乎憔悴了一些,寫作也是個體力活啊,何況像嚴歌苓這樣交出的總是長篇力作。已經由馮小剛拍成電影的《芳華》是嚴歌苓自己特別看重的一部作品,很明顯打上了嚴歌苓本人的人生印跡。1970年,12歲的嚴歌苓考入成都軍區,成為一名跳紅色芭蕾舞的文藝兵。那時候她每次去阿壩草地的軍馬場演出,都會經過汶川地區,所以汶川是她非常熟悉的小城。第一次去的時候還是個小女兵。“后來去過許多次。寫《雌性的草地》我又去過一次,去采訪留下的知青。第三次去草地,我就是在那里學會了騎馬,跟那些牧馬班的女孩子們放過夜牧。寫《天浴》的時候,一閉眼睛,草地的味道都回憶得起來,所以我是幸運的,很小就走了那么多地方。”
嚴歌苓曾作為文藝女兵整整跳了八年舞,演樣板戲《白毛女》和《紅色娘子軍》,她扮過喜兒;演出舞蹈節目《邊疆女民兵》《草原女民兵》《女子牧馬班》,扮演英姿颯爽的女民兵;在《小常寶請戰》(《智取威虎山》)里演邊唱邊跳的小常寶……然后,她做了兩年編舞,再成為創作員,與文學打起了交道。
從軍經歷伴隨了嚴歌苓整個的青春年華。當她后來成為了一個作家,這段經歷成了她取之不竭的創作源泉。《一個女兵的悄悄話》《雌性的草地》《灰舞鞋》《白麻雀》《愛犬顆勒》等小說都以部隊生活為題材,但多是以一個作家的客觀視角來為那個時代的軍人塑像。而她最新創作的長篇小說《芳華》則具有濃厚的個人自傳色彩,以第一人稱描寫她當年親歷的部隊文工團生活:隱藏在西南部都城的一座舊紅樓里、某部隊文工團的內景中發生的故事。
她說:“《芳華》是我最誠實的一本書。”
寫《天浴》是在祭奠自己的青春歲月,寫《芳華》同樣如此,在那些少女的身上,寄托的,是嚴歌苓對遙遠過去的追憶。
2017年,“哈利·波特”系列作品誕生20周年。7月31日,是書中“哈利·波特”系列的男主角哈利·波特的生日,全球哈迷已開始陸續開展慶祝活動。在上海書展,“哈利·波特”系列中文版責任編輯王瑞琴、譯者馬愛農親臨現場,與哈迷暢談與“哈利·波特”相關的難忘回憶,暢想魔法世界的未來。
和電影一起,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文版,在中國掀起一陣又一陣魔法熱潮,可以說伴隨著一代中國人的成長。
雖然J.K.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已經終結,但在今后,人民文學出版社還將陸續出版一系列與“哈利·波特”相關的圖書。
從2015年10月開始,人民文學出版社又陸續推出“哈利·波特”全彩繪本。它的插圖由著名插畫家吉姆·凱傾心繪制。
2017年下半年,他們還將推出J.K.羅琳在哈佛大學的畢業演講《美好人生》;以及插圖本“魔法教科書”《神奇動物在哪里》《神奇的魁地奇球》《詩翁彼豆故事集》;全彩繪本的第三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囚徒》也將在2017年底出版。此外,廣大哈迷非常關注的“哈利·波特”20周年紀念版也已納入出版計劃,《神奇動物在哪里》的后續圖書也將陸續出版。相信這一定是廣大哈迷的一大福音。
天天出版社是人民文學旗下專做童書的子品牌,上海書展上,他們請來沈石溪、秦文君、謝倩霓等兒童文學作家與讀者朋友見面,分享創作背后的故事。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少年文藝》主編謝倩霓與一對雙胞胎女兒江亦純、江亦潔呈現了兩代人的成長對話。值得一提的是,在前不久出版的“成長的對話”書系中,謝倩霓與女兒們創作的《我在你身旁》收錄其中。“成長的對話”書系共有5本分冊,其中的每一本書都分為藍篇與青篇,藍篇為作家父母的名作,青篇則是作家子女的優秀作品。書中展現的父母言傳身教之于孩子成長的影響也給很多家長以啟發。談到家庭教育,謝倩霓也與讀者們分享了她的經驗與心得。“在女兒們兩三歲的時候我就很注意培養她們的閱讀習慣,那時會堅持為她們念文字類的圖書。這樣在孩子們上小學的時候就有了獨立閱讀的習慣。而在小學階段,我又為她們制定了讀書的獎勵措施,把閱讀作為一件有儀式感的事情來做,激起她們的興趣。在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之后,學習習慣與生活習慣也都會受到積極的影響,她們自然會懂得自律并且時刻吸收著性格方面、做人方面等等正面的營養,這樣會比家長苦口婆心的說教要好很多。作為家長,我還建議大家放下焦慮的心,將目光放遠、腳步放慢。把孩子當做一棵自然生長的小樹,讓它接受陽光的撫慰與雨露的滋養。總有一天,它會給你滿樹繁花。”
往年都只在外圍虛晃一槍的三聯書店今年破天荒在會場內舉辦三場活動,請來閆崇年、姜鳴和余戈三位重量級嘉賓。三聯書店旗下生活書店的作家更大牌,他就是新東方的掌門人俞敏洪。近千名俞敏洪的粉絲聚集在友誼會堂,場面非常火爆。段子手俞敏洪和同樣善于插科打諢的大冰一搭一檔,差點把讀者見面會變成了相聲大會。當然,這并不是俞敏洪的全部,我們或許忽略了他也是一個知識分子、一個旅行者、一個讀書人、一個父親、一個朋友。三聯生活書店出版的這本《行走的人生》,沉淀了俞敏洪55年的人生沉淀智慧,也展現了其精神力量之所在。
俞敏洪說:“對于人來說,要不就是忙于生存,要不就是趕著去死。我們要思考的不是如何去赴死,而是如何更有希望地生存。”人生都是負重前行的過程,體驗生命才是生命的意義。俞敏洪喜歡用自己的方式去行走,在西西里島的旅途中,他與異鄉導游酒逢知己;在奧斯維辛,反思生命的尊嚴與毀滅;因為喜歡大冰的文字,他初識大冰,相見恨晚;他欣賞許知遠的獨立見解,在羅馬人的故事里思考帝國興亡;陪兒子滑雪以致骨折,在溫哥華陪伴家人體驗星空與時間的流轉;探訪伊頓公學,對“貴族精神”保有敬意;面對中國教育的困境,滿是憂心;遇到不平的社會現象,仍會憤憤然有赤子之心。俞敏洪的文字詮釋著這句話:為君子行萬里路,而不忘初衷。
今天我們該怎么讀好古詩文?
傳統文化,簡直和上海的夏天一樣,很熱,大熱,非常熱,不是一般的熱。
出版行業自然聞風而動,各家出版社都在出版此類圖書,也使得圖書市場良莠不齊,讀者無從分辨優劣好壞。
作為最資深的古籍出版社,中華書局是古籍中的頭牌,擁有良好的口碑。此次上海書展,中華書局帶來的是《魏書》《南齊書》的修訂本。作為中華書局的品牌產品,從2013年開始,“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已經是第五次在上海書展開讀者見面會,這次與讀者見面的《魏書》修訂本由武漢大學“北朝四史”修訂組承擔,《南齊書》由中山大學“齊梁陳”修訂組承擔,都是值得信賴的專家教授組,其成果也引人注目。
8月18日,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陳引馳教授與上海江東書院創始人韓可勝同讀者分享“怎樣讀好古詩文”。
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這是上海江東書院策劃的一套叢書,共三部18冊。其中兩部由韓可勝編著:《2018詩詞日歷》和《最美的節氣詩詞》。詩詞與節氣的關系非常密切。宋朝朱熹的“少年一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就是朱熹立秋時的人生感悟,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詩的本意。
另一部則是由著名語文教育家徐中玉先生領銜主編的叢書,包括《詩經與楚辭》《先秦兩漢散文》《漢魏六朝詩文賦》等13冊,涵蓋詩文中國三千年精華,體現中華經典詩文之美。
2013年,韓可勝創辦了微信公眾號“寶寶念詩”,與讀者分享古詩詞鑒賞的美文、美圖,收獲了一大批擁躉。今天我們該怎么讀好古詩文?有了讀詩的心,但在閱讀材料和方法上,到底應該如何入手?韓可勝說,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興趣有針對性地選擇。同時,中國古詩詞特別適合“情境教學”:“外出旅游就是很好的機會。我帶女兒去廬山,背《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去西北,我們背‘西出陽關無故人。一次旅游四五天,至少能背10首,而且在現場背的詩歌印象特別深刻。
與此同時,陳引馳教授在書展上也帶來了自己編的《你應該熟讀的中國古文》和《你應該熟讀的中國古詩》,由果麥和上海文藝共同出版,與徐中玉的編選可以參照著來讀。陳引馳的態度很明確:“古詩詞就是要來背的,古文就是要來讀的。”
傳統文學中,由古至今保留最完整的就是古詩的韻律之美,都是靠著口口相傳繼承下來的文化基因。陳引馳說:“對于孩子來說,不妨從背誦古詩開始傳統文化的學習。而學習古文的關鍵就在于熟讀,‘讀書于堂上,大聲朗讀古文有助于孩子掌握韻律和意義的節奏,在不斷的實踐強化中,形成自己寫作的文感。”
而什么是好詩歌的標準呢?“就拿古詩來說,文辭優美,感發人心,是我們選取詩歌最主要的標準,”陳引馳說,“在此基礎上,選擇適合青少年的,可以作為現代中國人最基本的傳統詩歌素養和理解,也是我們時時在心中考量的。比如《贈汪倫》中詩人與好友之間真摯情深的友誼,又比如《將進酒》中恣意張揚暢快淋漓的悲歡,抑或《終南別業》中悠然灑脫的人生態度,這些詩歌盡管隔了千百年,但詩中的場景和情感,一樣可以撥動青少年的心弦。”
顏值擔當,青春無敵
和往年一樣,雙休日書展迎來大客流,所以雙休日的書展,黃金時段都是有號召力的作家和明星。大冰、盧思浩、法醫秦明都是百萬級銷量的暢銷書作家,穩居友誼會堂的風水寶地。不過,誰都沒有想到,今年友誼會堂殺出的一匹黑馬會是她!最重量級的嘉賓是個體重最輕的人——鄭爽!上海37度高溫,還有幾千鄭爽的粉絲頂著酷暑在大太陽下等他們的偶像,而鄭爽居然素顏登場,也不得不佩服鄭爽的勇氣。這本由新星出版社出版的《鄭爽的書》是鄭爽的第一本書,俞灝明寫文力挺,迅速登上新浪微博熱度榜第一位,這人氣也是沒誰了。
“北大最帥雙胞胎”苑子文苑子豪也是顏值擔當的人氣偶像。雖然學業、事業繁忙,但兄弟兩人始終保持初心,在溫暖治愈系的創作上走著屬于自己的路,并在今年推出了《不好意思,我也是第一次當大人》這部全新的中短篇故事集。
這里記述的是成長的過程,也是成長的歷練。關于成長,苑子文說:“成長不是一帆風順的,也需要大把的時間去磨礪自己。別怕失敗,別怕吃苦。成長是苦盡甘來,是柳暗花明,是先死后生。”
何炅欣然為他們的新書作序:“我們都一樣,年幼時渴望長大,長大后忙著彷徨,二十幾歲的年紀,我們憧憬未來的無限可能,也總是頻頻張望著舊時光的單純美好,于是就這樣被‘從前和‘以后反復拉扯,左右徘徊著,自卑困惑著。”
沒有經驗,不太自信,有時慌張,常常迷茫。這大概就是我們在成長的路上,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過程吧。而坐在記者面前的苑子文雖然還是小鮮肉的模樣,一舉手一投足,卻已是成熟穩重,長大了,真的長大了。
近年來,兩人獲獎無數:第十屆作家榜金獎、第十屆年度新銳作家、當當2015年度青春偶像作家榜·最有影響力作家……成長中的少年,在成長中理解和書寫著世界,也在這書寫中獲得讀者的共鳴和認同。
博集天卷旗下的盧思浩、吳大偉也是帥哥兩枚。盧思浩被稱作“暖文男神作家”,其平實無華的文字感動了無數90后讀者。今年夏季推出的新書《你也走了很遠的路吧》,是盧思浩沉潛兩年后重新出發的結晶。書中講述了16個關于青春、成長、愛情的中篇故事。
網紅出身的吳大偉近日登上了2017年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的精英榜,還在學校的時候,他就自己兼職模特,開了一家服裝店,成為了網紅。
吳大偉很喜歡的一部外文電影是《穿Prada的女魔頭》,安妮·海瑟薇最后被大魔頭推薦到心儀的報社,旁白說:“一定是因為她做對了一些事情。”
2013年吳大偉創立了自己的品牌“樸爾因子”,嘗試引進國外的原料和技術回國內自主研發生產,為粉絲提供天然而且性價比高的產品。隨著樸爾因子受眾群體的不斷增多,吳大偉開始意識到,在微博上隨便發發日常,已經不足以吸引住大眾眼球了。
他開始組建自己的智囊團,親自帶出一個新媒體部門,包括攝影師,視頻剪輯師,文案策劃。他們都是吳大偉的大腦,天天頭腦風暴,很多有趣的營銷方法都是靠著大家在會議上面紅耳赤碰撞出來的,一些線下活動從大范圍的策劃到小范圍的KT板用什么顏色,他們都能解決,這無疑是給吳大偉騰出了一部分時間去做一些工作以外的思考,從而才有了吳大偉第一本書《這世界,缺你不可》。
這次上海書展吳大偉推出了新書《人生電影院》是吳大偉全新的創意故事和暖心隨筆集。繼《這世界,缺你不可》之后,吳大偉不斷用新的創想和故事呈現了另一個溫暖世界。
追星其實也無可厚非,記者本人記得很清楚,2013年上海書展,上海文藝出版社推出王文娟老師的自傳《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我的越劇人生》首發式,鐵桿越劇迷聞風而動,在現場拉出橫幅,送上鮮花,87歲高齡的王文娟老師一現身,戲迷高呼:“王老師萬歲!”從中央大廳轉戰到西二廳,戲迷一路相隨。簽售結束時,當王文娟老師從西二廳出來,戲迷們自動列隊成行,夾道歡呼鼓掌,其中很多都是沒能簽上名的戲迷,以這樣的方式表達對王老師的心疼和熱愛。想來,這也是他們曾經追過的青春啊!
那一刻站在人群中,被人群的海浪拍打,我能感受他們發自內心的熱愛,就像在書展的現場那些席地而坐如饑似渴地閱讀的讀者一樣,讓人打心眼里的感動。好像全上海喜歡書的讀者都來了,那種氛圍,即使最小眾的詩歌也有大量讀者在聆聽圍觀,像遠去的80年代。這七天,我們不關心金錢與欲望,只想純粹一點,再純粹一點,這,也許才是讀書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