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龍祥
一、課前預習
物理課前預習是學生自主閱讀學習、獨立思考的階段,需要教師結合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讓學生按自學提綱要求進行學習。物理課前預習要注意三個方面:一是預習的任務要明確具體。預習任務要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根據知識之間的遞進關系,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程序的預習活動,盡量減小問題與問題之間的梯度,使學生在預習活動中逐步完成認知。二是預習的目標要具體可操作。目標恰當與否,是物理教學成敗的關鍵。因此,在每節新授課中師生雙方要明確目標:授課時教師牢記目標,達成時師生強化目標,反饋時學生深化目標,檢測時學生鞏固目標,直至分析矯正時師生總結目標。教師有了強烈的目標意識,才能為學生提供認知學習的方向性與指令性。三是預習的題目設計要具有針對性。預習題目要對應預習目標,要按照“一個目標,一個診斷”的原則、對應預習目標的各項要求進行設計,要注意簡練易行并突出重點。
二、課堂檢測
這里的課堂檢測,主要是對學生預習情況的檢測。在講新課前,一般安排2~3分鐘的時間,對課前預習的內容進行檢測,主要是了解學生的預習效果,為開展下一環節的教學作鋪墊。本環節一般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是教師檢測。教師在上課之前出一些相關的檢測題,以此判斷哪些內容是無須重復的,哪些是要重點交流和講解的。另一種是學生檢測。在小組內由小組長負責分配任務,對所預習的內容進行組內展示,相互檢測,這樣可以幫助一部分學困生進步和成長,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三、課內探討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恰當地組織課堂討論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的重要手段。從知識的重點、難點、疑點出發,巧妙地設計并選擇適當的時機,組織學生進行集中或分散討論,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信息反饋量,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并能有效實施教學目標,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進行巡視、答疑、輔差,參與到學生相互討論解決疑點過程中,并適時點撥。對于難度較大的傾向性問題,教師應針對其疑點,快速確定講的內容。講解時,要語言精練,抓住要害,講清思路,明晰事理,揭示內在聯系,構建知識體系。
四、鞏固練習
鞏固練習重在打好基礎,旨在讓學生通過口頭或書面練習來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教師要精心設計供訓練用的作業。可設計為一點多題,以強化鞏固,或一題多點以系統鞏固,或一題多解以引導學生標新立異。為取得較好的效果,一般每節課當堂鞏固時間不少于10分鐘。
鞏固練習的內容應具有針對性、量力性和典型性。針對性是指根據物理學科的特點和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布置不同層次的習題。它一般可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其中必做題面向所有學生,而選做題則要求基礎好的學生做,這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量力性指物理課堂練習內容要結合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難度要適當,以學生可在10分鐘之內能完成為限。設計類型要根據課節內容特點而定,盡量涵蓋選擇、填空、作圖、實驗、計算等多種題型。典型性是指要做到有代表性和層次性,特別是針對上述最難點所進行的訓練更要體現這一要求,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搞死記硬背,當然,對學生易做錯的題型或題目還可以設計適當的重復練習。
五、提優補標
這里的提優補標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屬課后輔導的內容和形式。教師通過提優補標工作,基本實現教學目標“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任何學生,如果不能當堂實現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就可能逐漸造成知識、技能或能力方面的缺陷,增加以后學習中的障礙和困難。初中物理學科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一環套一環,由于課堂上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要想解決所有問題,通常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教師主動地予以課后輔導,包括“提優”和“補標”。學校要建立起從起始年級和起點科目就開始狠抓輔導的制度,明確規定時間、對象、方法和要求,并有專門記載,列為教師考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