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肖鋒
近年來,中國的移動支付發展迅速,領跑全球,中國邁進無現金時代指日可待。但與此同時,有關移動支付所導致的風險和監管問題也提上日程。各類網絡詐騙、消費者權益糾紛、支付平臺風險等問題頻發,倒逼互聯網金融的改革與監管進程。如何監管日新月異的互聯網創新,又同時防止出現新的壟斷,成為我們不可回避的問題。
近日,央行宣布:從明年6月30日起,支付寶、財付通等所有第三方支付公司,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都必須通過網聯。這意味所有的網絡支付,都無法繞開監管。所有的交易明細,都在央行的監控范圍之內。
互聯網支付進入央行監管模式。由央行主導、國內主要支付公司和銀行參與的網聯模式,成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對消費者和業界來說,此舉可以說有三大利好:
第一,全面統一,效率更高。以前需要支付寶、微信們去和銀行一家一家談,標準不統一,老百姓不同銀行卡在支付寶和微信上體驗不同,有的限額、有的速度慢?,F在網聯的統一標準全部接入。這意味著未來在手機上的提現、跨行轉賬等一切和銀行關聯的事務效率將大幅提升。
第二,騙局終結,百姓之福。新技術升級,詐騙手段也跟著升級。人們近年來碰到越來越多的網絡詐騙方式,幾乎都與互聯網金融有關。一家詐騙傳銷公司只需與支付公司簽個協議,就可以開始集資。國家無法及時并準確地掌握資金流動。
而現在,所有網絡支付都被納入監管,我們的每一筆轉賬都在央行眼皮子底下。哪個支付公司縱容騙局、錢都去了哪里,一目了然,可以說問責到了根源。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網絡詐騙公司的肆意妄為,有效保護消費者在虛擬世界里的財產安全。
第三,信用體系,銀行巨變。所有網絡支付被監管,意味著我們的大量金融數據和消費行為將匯集給央行。國家開始為每一個人記錄真正的信用。此舉將讓人們在支付寶、微信上的行為,轉化為人們在銀行的信用。
可以說,網聯的成立,不僅是國家重拳凈化金融環境,更代表著由國家主導的中國新信用體系向前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也標志著中國金融改革又邁出了一大步。
而消費者關切的則是,網聯收編移動支付,對騰訊和阿里的既得利益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打擊,其原來的資金庫紅利沒有了,那么互聯網巨頭會不會堤內損失堤外補,提高消費者的收費?當然,人們還是希望通過充分競爭來消解這一難題??梢哉f,所有的不合理收費都屬于壟斷收費。只要打破壟斷,充分競爭,行業就傲慢不起來。這一點,互聯網金融創新對傳統銀行業服務方式和服務態度的促進與提升,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人們尤其希望統一互聯網支付之后,不要回到老路上去,比如傳統銀行模式復歸,比如在網聯模式下央行偏心助推新的壟斷。
應該看到,互聯網金融要監管,也必須監管,但我們更要防止新壟斷局面的出現,抑制了互聯網領域里的創新與創業。相反,網聯等最新監管模式的創立,應該更有利于互聯網創新與創業才對。
大家知道,通過多年的布局,移動支付領域已經形成寡頭局面:阿里和騰訊兩巨頭爭雄。長時間以來,我們的網絡信用只靠芝麻信用、財付通信用分評判?;ヂ摼W支付截存的存款已經逼近并正在超越四大行的存款規模,阿里和騰訊兩家“金融帝國”正冉冉升起。同時,其他有志于金融領域創新的機構甚至包括傳統銀行,卻不同程度地受制于阿里和騰訊形成的壟斷格局。人們看到,一些傳統銀行的理財平臺也不得不搭上阿里、騰訊們的戰艦,紛紛站隊。人們還看到,其他支付創新,比如小米支付、華為支付等更安全的終端支付,卻因為阿里、騰訊的壟斷抑制而發展不起來,或至少沒有取得其應有的市場地位。
當今,共享單車、無人超市等線下支付場景正在打造新業態、新生活。無現金時代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連街邊賣水果的大爺、大媽都知道掃碼支付。如果你的信用不好,可能你連共享單車都無法解鎖。創造一個更公平、更透明、沒有騙局的安全又真正普惠老百姓的金融環境是時代的要求,發展的要求。
高鐵、網購、支付寶、共享單車——這些世界人民心目中的中國“新四大發明”正成為崛起的中國的靚麗名片。這四大名片中的三張可以說都與移動支付緊密相關。如何保護好中國新興的互聯網業態,全面推進“互聯網+”國策,更好地惠及百姓生活與工作,是所有監管與改革的出發點與歸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