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明
摘 要:21世紀是知識的時代,在這個時代,知識真的可以改變命運,讓有知識和能力的人在蕓蕓大眾中脫穎而出,成為世界的焦點。對此,世界各國也開始注重對廣大知識分子知識產權的保護。特別是在二戰以后,科技發展速度飛快,世界各國對知識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知識是科技發展的重要力量,廣大知識分子也成為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中流砥柱。制定完善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是對廣大知識分子的認可,也是保護科研成果不外泄的重要保障。特別是在轉型期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保證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和經濟水平穩步上漲,也能夠使得廣大知識分子得到社會上應有的重視和矚目。
關鍵詞: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經濟發展;科技水平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我國正式步入改革開放的重要時期,經濟發展迅速,廣大經濟學者們放棄了產業和要素積累相結合的思想,把推動經濟發展放在了研究的重心。一直以來,我國科技水平和經濟水平的發展和進步都離不開我國一代代相關人員堅持不懈和獨立自主的鉆研和探究,以此促使我國科技和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與此同時,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制定與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優質化。有相關資料顯示,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技術對于技術進步起著重要作用,不僅僅與國家自主創新有著直接聯系,并且其在國際技術轉移以及外商投資等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系,其最終與國家經濟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關注知識產權制度的設計,因此有關于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經濟增長關系的相關研究也就成為了經濟學界所關注的熱點。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制度也逐漸的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經濟增長的關系探究也成為了廣大學者關注的熱門話題,展開了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對于我國經濟增長的效應和影響因素的探究。
1 知識產權保護指數的設計與構建
隨著知識產權的構建力度增大,人們對知識產權的關注度提高,因此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也隨之增加。在知識產權制度的設計與構建過程中受到一定因素的影響,從而構建的過程緩慢。首先知識產權與知識產權立法、執法、產權管理以及運用等因素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聯,從而對知識產權制度的直接度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知識產權制度的定量方式長期缺乏,進而無法進行測度。基于此,在目前的知識產權制度構建方式中主要采取對立法進行評分的方法進行體系構建,其中以RR指數和GP指數為主,上述兩種字數均是使用對專利法的評分代替對知識產權水平的度量,執法情況沒有考慮其中,存在一定局限性。盡管部分研究人員認識到這一不足,并對GP指數進行了適當的擴展,將執法情況考慮其中,但在立法指數部分仍舊存在一定的缺陷與不足。由此可見,構建合理的知識產權體系與知識產權、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有著重要的聯系。
2 知識產權的內涵與特征
2.1 知識產權的界定
當今時代,出現了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科技一體化的趨勢,能夠具備自主的知識產權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起到促進發展的關鍵作用。知識產權也逐漸成為了市場競爭和商業談判的重要籌碼。早期的知識產權主要是指論著的版權和著作權。后期逐漸演變成了對人們和團體在文學科技等諸多領域的腦力勞動創作的智力成果,并且能夠給社會和個人帶來進步的財富所有權。其界定在于是否能夠進行銷售或者生產事物。到目前為止,又涵蓋了專利權、商標權以及實用新行權等方面。到目前為止,對于知識產權的構成主要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外觀設計權、商號權等。
2.2 知識產權的特征
知識產權的特征大致有以下幾點:①地域性:知識產權的地域性指的是其在確認和保護的地域內有效;且簽有國際公約或雙邊互惠協定的除外,一項知識產權一旦經一國法律所保護,其只在該國范圍內具有法律效力。因此知識產權既具有地域性,同樣在特定條件下具有國際性;②時間性: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期限具有特定的規定時間,并不是永久生效。所謂知識產權的時間性指的是在有效時間內,該項知識產權受到法律保護。時間的長短受到各國法律的限制,其長短不一。當一項知識產權在受到國際協定或國際申請時,其保護期限才能夠統一;③專有性:知識產權具有專有性,即權利人能夠對該項知識產權有決定作用,在未得到權利人許可情況下,任何人不得使用該項知識產權,并且該項權利受法律保護,若有人未經權利人許可,私自使用該項產權,將承擔法律責任。
3 知識產權的保護和限制
3.1 知識產權的保護
知識產權和知識產品是有所不同的,知識產品具有公開的特性,知識產權是被壟斷的,具有一定的私有性。知識產品可以是我行的,不具有競爭性,屬于公有財富。兒知識產權可以被個人或者團體進行壟斷,通過知識產權給自己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并且具備競爭性,通常被團隊或者個人當做市場競爭中的殺手锏,可以得到法律的保護。
世界各國的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不同,而且還有著民族文化和歷史背景的影響,導致各個國家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制度也大相徑庭。從目前情況看,世界上的先進科技都掌握在一些發達國家的手中,導致不同層次的國家的科技和經濟水平相差很大。發達國家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在于其具有很大程度上的排他性,通過這個手段來維護自身知識產權的優越性。發展中國家則主要吧知識產權作為公有制,以此來促進國家經濟和科技水平的整體發展。
3.2 知識產權的限制
知識產權限制也成為知識產權的權利限定。可以認為是對對產權所有人轉悠權利行使的限制,也有人認為是侵犯知識產權所有人權利的行為。國際貿易對知識產權的限定主要是在知識產權的合理使用制度、對知識產權濫用的競爭規則、知識產權的權利窮竭制度、知識產權的強制許可制度、版權的法定許可制度。知識產權的使用不受限定,可以不需要知識產權人的許可,也不用支付想用的費用,就可以對相應的知識產品進行使用,
4 結束語
經過全面的描述,我們知道知識產權對于一個知識分子個人和一個國家的重要性。知識產權代表著個人的知識成果,它不僅關乎著個人的發展,同時對于一個民族或者團隊的發展也至關重要。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建立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國家及個人知識產權的歸屬性,特別是我國對于轉型期知識產權的保護制度也在日益改進和完善,從根本上解決了國家知識產權的有效利用及保護力度。轉型期知識產權的保護制度對于經濟增長影響很大,也有著十分緊密的關聯。經過本文的一系列討論和探究,分析了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增長效應,以此為我國知識產權的保護制度完善提供了有效的科學依據,提供了有力的理論基礎,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為我國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做出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劉群彥,劉艷茹.創新驅動視角下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研究[J].中州學刊,2015,(12):34-38.
[2]吳尤可.基于創新型城市建設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29(9):99-103.
[3]鄒兵,鄒敏.從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兩面性看發展中國家的信息產業政策[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28(3):101-103.
[4]張玉超.我國奧林匹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修改與完善[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3,37(1):28-33.
[5]呂睿.民間文學藝術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正當性理論檢視[J].廣西社會科學,2014,(12):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