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哈薩克斯坦特派記者 周翰博

正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行的2017年世博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預計世博會期間,將有500萬游客來到當地,中國將是最大的游客來源國之一。在此背景下,2017年哈薩克斯坦首次舉辦“中國旅游年”,希望吸引更多中國游客來哈旅游,同時也希望中國投資者關注這一領域的商機。哈薩克斯坦雖是內陸國,但有很多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等待發掘。
哈薩克斯坦的另一面
哈薩克斯坦究竟什么樣?也許在多數中國人心目中,這個位于新疆以西、歐亞大陸腹地的鄰居,應該是一派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塞外風光。《環球時報》記者來阿拉木圖工作之前,也是這么想的。可在這里生活一段時間后,記者的認識被徹底顛覆。這里碧水、藍天、陽光、沙灘一個也不缺。
冬季的阿拉木圖,是全世界滑雪愛好者的天堂。位于阿拉木圖市郊的瓊布拉克高山滑雪場全球聞名。乘纜車穿越茫茫林海,直達海拔3200米的山巔,然后一路俯沖下去,風馳電掣的感覺既刺激又享受。
到了夏季想看“海”?沒問題。哈薩克斯坦西瀕里海,有長達1730公里“海岸線”。里海之濱的阿克套市街道干凈整潔,穿過風景如畫的濱海公路,就是沙灘浴場和嬉戲人群。
除了美麗的自然風光,東西方融合的文化也很有特色。哈薩克斯坦優尼國際旅行社經理阿扎馬特告訴記者,漫步阿拉木圖街頭,前蘇聯時期的圖書館、辦公樓、公交車站,與極具現代歐洲風情的露天咖啡館、水煙吧相映成趣。“哈薩克斯坦人生活節奏比較慢,到這里享受幾天慢生活,是不錯的體驗”。
穿過草原進入酒店別詫異
哈薩克斯坦的旅游資源得天獨厚,然而配套的基礎設施卻讓人不敢恭維。哈薩克斯坦ECA旅游公司總經理葉力江無奈地告訴記者,以阿拉湖為例,那里不僅風景如畫,而且湖水含有豐富礦物質。但是當地的路況極差,坐飛機也無法直達,嚴重影響人們的出行意愿。
阿拉木圖郊區著名的克里塞湖有“小九寨溝”之稱,但是阿扎馬特告訴記者,從阿拉木圖開車過去不過200多公里,但保守估計要6.5小時,且只能開性能優越的越野車前往。很多地方根本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路,沒有經驗的司機根本不敢開。
業內人士的介紹讓記者將信將疑,但卡普恰蓋之行卻是一次實實在在的體驗。記者近日來到卡普恰蓋采訪,到達市區還算順利,一離開主路,一切都變了。一條沒有任何路標和路燈的年久失修的瀝青路,通往草原戈壁深處。行駛約5公里后,瀝青路早已消失,崎嶇的小道縱橫交錯,導航軟件全部失靈。最后,好不容易在一個當地人的指引下,記者一行人才找到通往酒店的路線。
瑪麗娜·巴爾塔耶娃是記者入住酒店的副總經理,她對記者表示,由于缺少修路資金,政府只能將城市之間的主干道修通,但通往酒店的這最后六七公里路就無人過問了。“我們早就想開發冬季旅游項目,但考慮到冬天這里根本無法通行,也只好放棄”。
投資要注意這些風險
很顯然,哈薩克斯坦旅游市場開發程度與該地區豐富的旅游資源極不相稱。當地為什么沒有大力發展旅游產業?現在投資旅游業能賺錢嗎?
對此,阿扎馬特提醒投資者一定要謹慎。首先是知名度低,人們尚未將哈作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其次,旅游季節短。由于冬季漫長、酷寒,除冰雪主題游外,多數旅游項目只適合夏季開展,最多不超過4個月;此外,這里的政策風險、金融風險、自然不可抗力風險也相對偏高。
葉力江也表示,投資哈旅游業還要面臨服務業從業人員數量少、價格貴,服務項目單一、服務水準參差不齊的現實問題。此外,對各國游客而言,赴哈旅游簽證難辦,也都是制約旅游產業發展不可忽視的因素。
不過,談到哈薩克斯坦旅游產業的未來,阿扎馬特充滿信心。他對記者表示,哈旅游業正處于起步階段,遠未飽和。隨著經濟發展,人們對個性化、特色化的旅游產品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多。哈薩克斯坦的草原自駕游、傳統文化游等項目都有巨大發展潛力。從長遠看,圍繞這些項目投資興建公路、酒店、餐廳,以及鋪設網絡通信設備符合市場規律,一定能有收獲。
葉力江同樣樂觀。他認為,哈薩克斯坦政府對旅游業越來越重視,目標是在2030年前,將旅游業對GDP的貢獻從目前的0.7%提高到8%左右。“不難看出,發展空間很大”,葉力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