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受好評
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案例庫
今年是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關鍵之年。上海市作為示范城市,按照中央關于食品安全“最嚴謹的標準、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的要求,2015年就建立了全市統一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查詢平臺。平臺通過食品追溯全生命周期與食品追溯物聯網技術雙覆蓋,打造一個真正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追溯平臺。 提供面向消費者,企業,政府的多維度服務,打造符合“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和新模式”的追溯產業聯盟。近日,《上海市建設市民滿意的食品安全城市行動方案》出臺,涉及9個方面35項任務,上海市對標國際發達國家、地區和城市標準,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進一步完善“舌尖上的安全”體系。

“群眾滿意”是創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入場券”
市民的安全感和滿意度提升,是建成食品安全城市的必要條件。上海市作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創建試點,更是率先將“群眾滿意”寫入文件。從2016年3月正式啟動創建工作以來,上海市以綠色、放心、健康、共享為目標,不斷完善與超大型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符合的食品安全現代治理體系,積極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努力建設成為全國食品最安全、消費最放心、市民群眾滿意的城市。按照市委書記韓正的要求,上海的食品安全工作必須落實全國最高的標準、最嚴的準入,把“群眾滿意”落實到每一個細節:首先,要與群眾開展互動的、雙向的溝通交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讓群眾參與到創建工作中來;其次,要做到宣傳工作全覆蓋,讓群眾知道政府做了什么、怎么做的,還要及時科學引導輿情,從而促進群眾對食品安全狀況作出客觀、真實的評價;第三,要廣泛開展科普公益宣傳,提高公眾安全消費、依法維權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良好的社會共治格局。同時,上海市還通過強化企業主體責任、企業法人的第一責任,抬高食品安全的底線,并已經完成對各區建設食品安全示范城區的中期績效評估和食品安全示范街鎮的驗收。接下來,上海將立足“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理念,創建成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上海市建設市民滿意的食品安全城市行動方案要點及行動目標

九大方面要點目標食品抽檢監測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覆蓋率達到90%以上主要食品安全總體監測合格率達到97%以上年抽檢食品樣品數達到10件/千人農產品質量安全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等“三品一標”認證產量占地產農產品上市量的比重達到70%以上地產農產品農藥、化肥使用量持續下降——建設崇明生態島“全國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防控食品安全事故集體性食物中毒事故年報告發生率在5例以下/10萬人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完善食品安全標準完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安全標準,制定一批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和有地方特色的團體標準——落實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實現糧食及制品、畜肉及制品、禽類、蔬菜、水果、水產品、豆制品、乳制品、食用油等主要食品品種信息追溯覆蓋率90%以上建設食品生產經營示范企業食品生產企業全面實行良好生產規范(GMP),建設“誠信企業”。建設“守信超市”“標準化菜市場”“放心餐廳”“放心食堂”——食品安全培訓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集中培訓不少于60小時食品安全屬地管理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各區黨委政府重點工作,列入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年度績效考核,考核權重不低于3%食品安全基層基礎基層食品藥品安全工作人員數占常住人口比例達到萬分之三——基層市場監管所具備食品安全領域執法能力的執法人員比例達到80%
省 市 速 遞
▲從7月1日起, 安徽省將實施《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條例》。條例明確科學容錯機制和評價體系,對在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過程中,已盡職履責或先試先行但出現過失或未達預期效果的項目實施單位和個人,不予追責且不影響考核晉升。
▲近日,深圳市印發《文明過節工作規程》,其中包括美化公共環境、引導文明出行、加強文明旅游、開展文明勸導、倡導移風易俗、加強宣傳報道、做好危機應對等多項內容,工作分節前、節中、節后三個階段進行推進,并將建立文明過節工作聯席會議制度。
▲5月24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在貴陽揭牌。實驗室圍繞技術創新、應用示范、開放合作等三大任務,極力實現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學術交流、隊伍建設、技術服務等五大功能,支撐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建設。
▲5月24日,江蘇省發布《關于推進生態保護引領區和生態保護特區建設的指導意見》,針對生態保護引領區,明確優化整體生態保護格局、建立特色綠色產業體系等六項任務。
▲日前,天津市發布實施《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食品攤販監督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和《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督管理實施細則(試行)》。根據實施細則,被吊銷食品小作坊登記證的食品生產者及其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自處罰決定作出之日起5年內不得申請食品生產經營許可。